上海浦東軟件園評測中心:第三方軟件測試力量 爲IT應用賦能

信息化發展至今,企業IT應用圍繞業務需求螺旋式上升、延展,正成爲一種普遍態勢。爲響應可能不斷變化的業務目標,IT部門正面臨嚴峻考驗:必須在最短時間、以最快速度,交付適應業務的新型應用。

在這場速度與效益的博弈中,新上線應用的質量保證成爲CIO關注的核心。因此,當一項應用由軟件發包方交付企業用戶時,CIO們也不再滿足於來自軟件開發商自身的內部測試,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組建自己專業的軟件測試團隊來進行系統級的驗收測試,或是將這項工作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軟件測試實驗室。

這種趨勢已經顯現。那麼,在軟件質量控制中,軟件測試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在這過程中,第三方機構爲何被委以重任?他們擔當何種角色?具體能提供哪些專業服務?帶着如上問題,記者採訪了上海浦東軟件平臺有限公司評測中心經理丁葉。

 

質量把關  第三方專業團隊權威鑑定

據丁葉介紹,上海浦東軟件園評測中心成立於2000年初,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實驗室,出具的軟件測試報告在世界上49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互認。

作爲面向園區內近千家高科技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的重要平臺,評測中心擁有專業的軟件測試團隊,爲廣大軟件企業提供各種第三方軟件測試培訓和諮詢服務,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據瞭解,目前,評測中心根據ISO/IEC17025已建立了完備的質量管理體系並能有效實施,對軟件測試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和質量監督。在爲各軟件研發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和軟件測試服務時,浦東軟件園評測中心已形成了一套清晰的項目流程和完善的項目機制。在瞭解某項目軟件測試需求並將項目目標簡化成檢測目標後,確定項目經理,圍繞項目需求制定軟件測試方案。隨後,提交方案並根據需求方的特殊要求進行細節溝通,參考國際相關檢測標準,並根據評測中心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來執行軟件測試工作。最後根據方案確定軟件測試計劃,並組織人員部署環境,實施測試。測試結束後,對項目進行總體評估,並出具測試總結報告和問題報告。

從項目經理到技術負責人,從高級測試工程師到測試執行人員,評測中心的專業團隊都會全程參與每個項目。根據不同項目情況、測試結果及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最終形成具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

此外,作爲上海市軟件產品登記測試定點測試機構,評測中心還提供與軟件產品測試、系統測試相關增值服務,如軟件著作權登記、軟件企業認定、質量保證與軟件測試培訓等。

 

工具增效  軟件測試租賃服務惠及企業

浦東軟件園園區企業如今擁有近千種軟件產品與服務,在308家入園企業中,從事應用軟件開發的企業達到62%,從事軟件外包與研發的企業達到24%。在軟件園這樣一個高科技集羣的環境中,各軟件企業都會對軟件測試工具使用、測試需求管理產生一定的應用需求。但如果企業自行購置,必定會耗費大量的成本。因此,評測中心面向軟件開發商或用戶方,提供如軟件測試工具租賃、服務器租賃等共性需求服務。企業通過租用方式避免了成本壓力,而可以將精力和人力更多的集中在軟件產品的研發層面。

評測中心擁有測試大型項目的能力,高水準的業務流程,嚴格的質量控制,並與惠普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購置了大量的軟件測試工具和設備。這一合作基於2004年與Mecury建立的淵源。而評測中心也很早便開始使用QTPLoadRunner等測試工具,隨着版本不斷升級,用戶體驗也得到不斷提升。此外,從惠普市場佔有率考慮,政府各委辦局大都採用該品牌的軟件測試工具和質量管理工具。爲了與用戶方保持一致,也便於用例直接遷移至需求方的測試管理平臺,評測中心選擇了與惠普合作,避免二手遷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基於工具租賃這一模式,評測中心將購入的軟件測試工具或質量管理平臺低價提供給軟件開發商,幫助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市場開拓  寄望未來“雲”模式

雲計算被視爲“革命性的計算模型”,因爲它使得超級計算能力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成爲了可能。把當前稱作“雲盛世”一點不爲過,私有云與公有云建設如火如荼。“雲”開始真正從概念走向應用,IT界的任一角落都不乏對雲計算的探討、爭論與熱議。

雲模式是否能夠提供比傳統物理形式更具優勢的性能?雲應用具體應如何去檢測?雲應用的安全性如何去保障?這是信息化建設和實施者共同的疑問。

雲的發展並未因顧慮和困惑而止步,政府、企業、廠商對雲的推廣、嘗試和憧憬一直未有間斷。其中,由政府主導或公信組織牽頭的“公有云”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地認可。

評測中心也一直在關注並研究雲模式,將着眼點置於雲的性能和安全方面。目前,評測中心正在爲浦東新區的部分醫院提供基於雲應用的檢測服務。在測試過程中,曾遭遇因雲環境與物理環境差異化帶來的種種問題。從服務器到網絡設備,由於不同品牌間的差異性,也可能導致部分系統需要自主開發測試工具才能進行。

丁葉強調,隨着時間推移,雲應用大規模推廣,雲部署模式將定性顯現。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暴露出各種問題,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就得不斷跟進完善。但這種良性的循環方式將有利於未來雲的發展。

穩步推廣雲並不意味着一切都向雲看齊,雖然在醫療、政府公共服務等領域雲模式會大放異彩,但云只是剛剛起步,路有荊棘而前景可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