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計算平臺中 輕鬆部署和管理您的應用

  平臺即服務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知的基於雲的各類服務?首先,“雲”這個詞彙在人羣中有一種兩極效應:要麼熱愛這個想法,要麼就是完全避而遠之。
  對我來說,雲只是一種以集中方式提供一系列服務的機制。這意味着雲是我的基礎設施層–無論是在我的內部服務器羣中,還是由外部廠商託管的,或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某種形式。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將它們聯結在一起。爲此,我將會使用一個平臺即服務,解決方案作爲我的應用平臺。有了PaaS解決方案,我可以利用現有的資產,開發新的應用,然後將它們部署到範圍更廣的雲中。
  簡而言之,平臺即服務就是將計算平臺和解決方案作爲一種服務來提供。然而,它不僅僅是一種宣傳炒作;它是企業IT活動中的一種範例轉變。原因如下:
  範例轉變
  遷移到平臺即服務模型需要對兩類範例加以轉變:一個是在技術方面,另一個則與治理有關。技術方面的變化是由於必須學習新的配置儀表盤,以及聯網所需要的變化(如果使用的是專有云或混合雲)。然而,治理方面的變化在範圍上更廣。只有建立或審查治理規章後,才能使ITIL成爲討論的主題。根據企業的成熟程度,還需要對能力管理加以探討,而需要這一核心基礎設施的業務或IT部門SLA和內部收費模型也與企業的成熟程度有着直接的關聯。
  平臺即服務的驅動力
  從傳統上來說,企業會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來看待IT。然而,企業又往往要求IT部門具備一定的擴展能力。這是因爲人們寧願冒着容量過剩的風險,也不願意在側重業務的服務中去冒SLA違約的風險。因此,我相信這就是平臺即服務演化和部署過程中的一項關鍵驅動力
  部署平臺即服務過程中的其它驅動力包括:擁有集中式IT部門的企業;對IT基礎設施的彈性有需求的企業;以及希望在不引發風險的情況下降低成本的企業。
  實現合格的平臺即服務
  我認爲,平臺即服務對企業和服務的開發人員來說應當是完全透明的。因此,最需要爲這種新型範例轉變而做出調整的人員就是基礎設施團隊的人員。然而,如果您已經具備了必要的背景知識,那麼只需要最少的培訓即(https://www.redhat.com/courses/cl350_red_hat_cloud_architecture/)。
  接下來的步驟
  實施平臺即服務需要在整個企業範圍內實現一種文化上的變革。只有這樣,您纔有機會正確處理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機會只有一次。對於實施平臺即服務的人來說,在各種可能的選擇條件下進行試驗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紅帽Open Shift http://www.redhat.com/solutions/cloud/openshift/。加入一個社區,https://www.redhat.com/openshift/,可以幫助您按部就班地完成實施過程中的各個步驟。另外培訓也至關重要https://www.redhat.com/training/whats_new/。
  如果您想進入平臺即服務的領域,就必須明白,這是一個勇敢者的新世界–一個尚未定型的世界,而您將會成爲它的塑造者。現在,您將走在一場變革的最前沿。【Linu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