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協議族

TCP/IP協議族體系結構及主要協議

TCP/IP協議族是一個四層協議系統,自底而上分別是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每一層完成不同的功能,通過若干協議來實現,上層協議使用下層協議提供的服務。

wKiom1PXTdmQI8iWAADzr37VXRQ476.jpg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實現了網卡接口的網絡驅動程序,以處理數據在物理媒介(以太網、令牌環等)上的傳輸。不同的物理網絡具有不同的電氣特性,網絡驅動程序隱藏這些細節,爲上層協議提供一個統一的接口。

    數據鏈路層兩個常用的協議ARP和RARP。實現了IP地址和機器物理地址的(MAC地址)之間的相互轉換。

網絡層

    網絡層實現數據包的選路和轉發。

    網絡層最核心的協議是IP協議,IP協議根據數據包的目的IP地址來決定如何投遞。

    網絡層另一個重要的協議是ICMP協議,是IP協議的重要補充,主要用於檢測網絡連接。

傳輸層

    傳輸層爲兩臺主機上的應用程序提供端到端(end to end)的通信。

    傳輸層協議主要有三個:TCP協議、UDP協議、SCTP協議。

    TCP協議爲應用層提供可靠的、面向連接的和基於流的服務。

    UDP協議與TCP協議相反,爲應用層提供不可靠、無連接和基於數據報的服務。

    SCTP協議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傳輸層協議,爲在因特網上傳輸電話信號而設計的。

應用層

    應用層負責處理應用程序的邏輯。


封裝

    上層協議是如何使用下層協議提供的服務?通過封裝實現的。

    應用程序數據在發送到物理網絡上之前,將沿着協議棧從上往下一次傳遞。每層協議都將在上層數據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頭部信息(有時還有尾部信息),以實現該層的功能。這個過程稱爲封裝。

wKiom1PXUdqjjE9BAAEwttmimss925.jpg

經過TCP封裝後的數據稱爲TCP報文段。

經過UDP封裝後的數據稱爲UDP數據報。

經過IP封裝後的數據稱爲IP數據報。

經過數據鏈路層封裝的數據稱爲幀。

    幀的最大傳輸單元(MTU),即幀最多能攜帶多少上層協議數據,通常收到網絡類型的限制。以太網的MTU是1500字節。因此,過長的IP數據報可能需要被分片傳輸。

分用

    當幀到達目的主機時,將沿着協議棧自底向上依次傳遞。各層協議依次處理幀中本層負責的頭部數據,以獲取所需的信息,最終將處理後的幀交給目標應用程序。這個過程稱爲分用。

wKiom1PXVTmAaE65AAD3Wch-M_s751.jpg


在頂層目標服務看來,封裝和分用似乎沒有發生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