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ile 李會軍:技術管理者需要有產品情結

很多企業在初創時,由於業務相對簡單,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相對來講,成本低、效率高。但當業務、企業慢慢開始發展時,技術團隊、產品團隊、銷售團隊等等就不得不面臨大量的溝通協作問題,QQ、微信、郵箱常常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仍會存在信息割裂、溝通不暢、沉澱不足、資源沒有完全開放共享等等問題。團隊越大,面臨的溝通協作問題就會越多,尤其是涉及到異地溝通問題。如何精準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團隊協作管理工具就顯得非常重要且必要。

Worktile 聯合創始人 & CTO、TGO 鯤鵬會會員李會軍

TGO鯤鵬會日前採訪了團隊協作工具 Worktile 聯合創始人 & CTO,同時也是 TGO 鯤鵬會會員李會軍,一個對創業有着“使命感”的 CTO。十多年以來,他從傳統公司走入互聯網行業,從飛信到初次創業失敗,從“爲人打工”到二次創業做 Worktile ,經歷的人和事一直在變,而不變的是 —— 想做一款自己親自打造的產品。

在 Worktile 辦公室進門處的牆上,掛着很多家公司的 LOGO,李會軍告訴我們:“這是我們服務的企業,都是經過他們授權我們才掛上去的。”上面有做餐飲的、有做金融的、有國內高校等等。李會軍所在的公司 2013 年成立,做的產品是 Worktile,一個給企業內部協同辦公的產品,在去年剛拿 B 輪 5000 萬融資,目前團隊規模是 170 多人,產品和技術 60 多人。

以下爲是 TGO 鯤鵬會與李會軍的對話:

TGO 鯤鵬會:從飛信到鮮果聯播,到創立 Worktile,選擇的時候有什麼考量在?

李會軍:我一畢業出來就想去做互聯網產品,但偏偏沒有進入互聯網行業,反而是去做了 5 年項目制的公司。2009 年正好有個機會加入飛信,當時我想,正好可以通過飛信進入到互聯網行業。2011 年我從飛信出來,有一段 8 個月的創業經歷,那是我第一次創業,我們幾個只有一個想法 —— 要創業,但是具體做什麼並沒想好。小夥伴都是技術背景出身,想做跟技術相關的個性化推薦,相當於現在的今日頭條,基於算法做內容的個性化推薦。但因爲第一次創業,犯了很多錯誤,堅持八個月後也沒能夠成功。

TGO 鯤鵬會:能具體聊聊都有哪些錯誤嗎?因爲後面還進行了第二次創業,會有一些經驗或者規避的地方?

李會軍:其實當時犯了很多錯誤,這裏分享兩點吧:

第一,我們技術人對產品都會有一種情結,就是極度追求產品的完美。說實話,第一次創業八個月,其實到最後失敗的那天,我們的產品還沒有真正地面向市場和用戶。因爲產品做出來之後,我們覺得不滿意就直接埋頭改進,而並沒有把產品投向市場,讓用戶去推動。

第二,我們當時頭腦中有一個理想的產品,但其實沒想好產品到底給誰用,不知道目標用戶羣體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什麼時間段、什麼場景下會使用,說白了就是脫離了用戶在做產品,也就是說前期產品的規劃和定位不清晰。

TGO 鯤鵬會:那 2013 年爲什麼想着創業做 Worktile ?那時候企業 SaaS 市場不是那麼火熱?

李會軍:其實那是我的第二次創業,在第一次創業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協作問題,需要一些工具去解決,那會兒 SaaS 的服務比較少。我們當時想創業這麼熱,肯定會有很多小型創業團隊需要這樣的工具。

現在,我在 Worktile 已經七年了,很多東西都發生了變化。一開始我們定位的目標客戶羣體還是創業公司的中小團隊或者部門,給他們提供一款特別簡單好用的協作工具。隨着客戶和產品的迭代,現在有了很多變化。

確實,SaaS 模式的產品在當時不是很熱,很多企業會認爲數據放在第三發平臺上會不安全。後來經過七八年的發展,SaaS 服務接受度高了很多,這是一個很明顯變化。

TGO 鯤鵬會:講到變化,不管是公司的變化,還是行業的變化,這一塊能具體分享下嗎?

李會軍:剛纔也說到,第一個就是 SaaS 服務的接受度高了很多。另外一個就是 2013 年我們開始做的時候,這個行業不是很熱,2014 年也比較平淡,到了 2015 年大家突然在講 ToB 服務,中間經歷了三年的火熱期,2018 年又變得冷靜了下來。雖然熱度降了,但是大家變得更加冷靜,踏踏實實去分析給客戶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而至於產品的變化,不管是從縱向對比還是橫向對比,協作工具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功能差異點,而不是產品差異化,因爲這類型產品解決的問題是一樣的,面向的目標用戶羣體是一樣的,用戶使用產品的時間是一樣的。在產品初期唯一的差異化就是比誰的產品穩定、bug 少、迭代快。到了今天,就會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有些產品會更加垂直,比如專注於某個行業,或者專注於公司某個職能部門。

我們和 Teambition 都有了商業化的收費版本,但是我們目前客戶不再是早期的中小企業,而是變成了現在的中大客戶。今天或者再往後,這種差異化會越來越明顯,我們在不斷去做商業化,也在不斷分析客戶,後來發現我們客戶 40% - 60% 是用它來在做研發團隊的管理。

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在研發團隊管理上做得更深,比如敏捷、DevOps 等,以後研發團隊都在用我們的產品。

TGO 鯤鵬會:剛纔講到 ToB ,很多人都在說 ToB 生意不好做,您現在做了 7 年,如何看待這個領域?有什麼經驗分享?

李會軍:說實話,我一直都很焦慮。在創業初期,焦慮的是用戶是客戶,焦慮如何讓更多人使用我們的產品。後來越深入越發現,我們是屬於 ToB 領域,典型的客戶像小紅書、中國銀行、鏈家,ToB 絕對不會像 ToC 產品出現井噴式增長。做 SaaS 產品首先是實用,ToB 的服務要實實在在解決客戶的痛點,慢就是快,想明白了這點,才慢慢緩解了焦慮。

其實現在也還焦慮,這種焦慮得分成兩個角色去看,首先是作爲創業者角色,你會遇到很多問題,解決了一個問題還有更多的問題在等你,以前工作的時候有問題,還可以找上一級領導解決,現在不行;其次是作爲 CTO 管理者角色,每次產品大版本發佈前的兩三個月,我就開始各種焦慮各種失眠,新版本上線之後,纔是最放鬆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分享兩點經驗吧:第一,安全一定是基礎,一定要把安全問題當作最高等級,因爲你放的是其他企業的數據,這是一個企業的立足之本;第二,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我們也犯過很多這樣的錯誤,就是我前面說的,ToB 領域很難出現井噴式增長,所以不能着急,慢慢來。

TGO 鯤鵬會:創業這麼焦慮,爲什麼還要執着地進行二次創業?

李會軍:我覺得是成就感,可能跟大學一個和我關係非常好的老師有關。

有一次上課,他說:“人活在這個世上,一定要給這個世界留點什麼東西。如果是建築師,那麼可以給世界留下一棟建築;如果你是醫生,那麼可以給世界留下一篇有治療的論文或者是書;如果你是程序員,那也許可以留下一個你親自設計的產品或者公司。否則,等你離開世界之後,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你來過。”

這個話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總想進入互聯網行業,因爲想做一款自己親自打造的產品,其實我挺適合做產品經理的。

TGO 鯤鵬會:不管是創業還是帶團隊,您已經從技術人成長爲 CTO,有什麼經驗可以和大家聊一聊嗎?

李會軍:大家都認爲技術人有兩條路,第一條是走技術專家路線,第二條是走技術管理路線。二者最大的區別是做技術管理者,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團隊的成長;而做一個技術專家,關注的重點是個人水平的提升,或者技術鑽研。

另一方面技術管理者的視野不太一樣,我做管理者之前更關心的是技術深度,但做了管理者之後,更多考慮的是廣度問題。

TGO 鯤鵬會:雖然有成長,但看得出來您也面臨着壓力和挑戰,當下對您來講,最大挑戰是什麼?

李會軍:還是來自工作上,其實是行業的痛苦——有“錢”途,但又很苦逼。有“錢”途是因爲有客戶有需求,願意付費;所謂的苦逼,就是行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產品的標準化和用戶需求的個性化之間的矛盾,一個客戶付費要求你在標準產品之上去做個性化的需求,那你做不做?我們內部也有過很多次的討論。最終從長遠看,還是做標準化的產品會更有價值,所以很多時候就得放棄願意給你掏很多錢做個性化的客戶。

第二個問題還是和工作有關,怎麼樣能夠在一個標準化的產品裏面去滿足幾千家不同客戶之間的業務流程,這很難。我甚至有時候講這可能是個哲學問題,不僅僅單靠產品就能解決,是產品和客戶之間互相適應和平衡的過程。

對我個人來說,困擾的還有團隊越來越大,想看看大家是如何進行管理的;同時,也想看看 ToB 行業的大家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我加入 TGO 鯤鵬會的一些期待,相信會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想法。


TGO鯤鵬會,是極客邦科技旗下高端技術人聚集和交流的組織,旨在組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導者社交網絡,線上線下相結合,爲會員提供專享服務。目前,TGO鯤鵬會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硅谷、臺灣、南京、廈門、武漢、蘇州十二個城市設立分會。現在全球擁有在冊會員 800+ 名,60% 爲 CTO、技術 VP、技術合夥人。

會員覆蓋了 BATJ 等互聯網巨頭公司技術領導者,同時,阿里巴巴王堅博士、同程藝龍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海龍、蘇寧易購 IT 總部執行副總裁喬新亮已經受邀,成爲 TGO 鯤鵬會榮譽導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