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北極故事》,全球變暖、垃圾遍地,北極生命走向滅絕

推薦一部小衆的紀錄片《北極故事》。

該記錄片多處展現了寒冷的北極之美,到處都是雪白的冰山、冰河。

還有碧藍清澈的海水,這種孕育着各種各種生命和奇蹟。

《北極故事》主要記錄了一隻小北極熊納努和一隻小海象希拉在冰雪世界裏出生、成長,分別由自己的母親、母親和姨媽保護着長大,並學會了相應的生存技能和逃避天敵的本領,而隨着環境的變化,涉獵食物越來越困難,同時原來學到的涉獵技能開始不管用了。於是,小北極熊的雙胞胎弟弟因爲長時間沒有進食,餓死了;小海象希拉的姨媽爲了拯救被雄性北極熊捕獲的希拉而犧牲了自己。一年又一年,環境越來越惡劣,然而8年之後,長大了的北極熊納努和海象希拉還是想母親那一代一樣,生下了自己的下一代,但是,它們將面臨更加惡劣的生存環境…

紀錄片的主題很明顯,呼籲所有人類,如果再不做出點改善的話,北極的所有生命將面臨滅絕;而人類和大自然是共存的,北極世界的生命過的不好,我們的人類的未來也不遠了。

記錄片中提及到的唯一的環境問題就是全球變暖。

很多人不明白,全球變暖,兩級冰川融化,怎麼就讓冰雪國度的生命無法生存了?對此,記錄片中有明確的場景呈現。

首先,從記錄片中我們知道,北極熊一般是個體,或雌性北極熊帶着小北極熊去捕獵,教小北極熊們生存技能與逃生本領。雄性北極熊只負責和雌性北極熊談戀愛並讓其懷孕,而且雄性北極熊不願意和其他北極熊分享自己捕獵到的食物。

而海象唯一和北極熊不同的是海象它們是羣居動物,無論去到哪裏,捕食或休息、玩耍都是整個羣體一起行動。

好了,現在來說明一下,爲什麼全球變暖會影響到它們的生存?

第一點,北極熊爲食肉性動物,主食海豹、鳥卵、幼海象、各種海生動物以及擱淺的鯨的腐肉等。

厚厚的冰層對海豹、海象是一種很好的掩護,它們在冰層下覺得很安全,偶爾會從冰洞口探出個頭來,透透氣。

不幸的是而北極熊卻能嗅到冰層下3米內的食物,厚實的冰層同時對北極熊也是一個很好的掩護,讓海豹、海象們被盯上而不自知。北極熊們沒有海豹、海象等熟水性,很少下水,只有要追捕獵物時才下水。

所以一旦冰雪融化,冰層變薄,甚至結不了冰,那麼出於安全考慮,海豹、海象們就沒有冰層可以掩護,很容易就能看到盯上自己的北極熊;而北極熊面對直面看到自己的獵物,也很難下手。而且北極熊那麼大那麼重,沒有足夠厚的冰層,不便於它們在冰上行動,自然更加的增加涉獵的難度。

第二點,而海象以蛤蜊爲食,它們通常會回到過去標誌過的捕食地點。它們羣體捕食後需要離開水面,羣體爬到冰層上去休息,方便消化、排出氣體。而且海象們體力有限,不能長時間在水裏遊。

而暖化又會增加暴風。一旦沒有冰層的保護,北極暴風的來臨又會直接摧殘着海岸,海象羣只好潛到海里,逃避暴風,在海里,它們要盡力的擠在一起,而狂烈的暴風又很容易把它們打散分開,有些海象就這樣離開了羣體,很可能會死去或被捕食。

潛入海里被海浪衝走又會使得北極熊更加看不到食物

冬天比往年來的晚、春天又比往年來得早,冰層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薄,海象們不能不離開去找新的駐紮地。它們又不能去海岸那邊,因爲那裏有很多北極熊,只能往海里去尋找遠處的安全小島。但這樣又離它們的捕食地更遠了。

……直到海面重新覆蓋着冰層,它們才能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

正常的情況下,北極每年會有一個短暫的夏季,這個時間段裏是北極生命的禁食期,直到秋天來臨,水面、山地又恢復結冰,接着它們有可以獵食了。它們一直都是這樣自覺的維持生態。

然而原來氣候生態打破,北極動物們一年比一年難以生存。


《北極故事》這部記錄片,只有86分鐘,2007年播出的。

現在已經2019年了,前段時間,香港藝人余文樂在社交網絡Instagram上,發佈了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北極熊早已不只面臨着全球變暖的生態危機,它們還遭受着人類製造出來的垃圾環境的惡劣威脅。

視頻中,不再是紀錄片中白茫茫的冰天雪地,而是堆滿各種垃圾、又亂又臭的雪地裏,北極熊們正在垃圾堆裏尋找它們最後的食物。

真讓人觸目驚心!

據聯合國環境署估計,每年有超過64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

海洋垃圾中80%來自陸地。

而在陸地垃圾中,佔比最大的是食品包裝和塑料袋。

而這些塑料垃圾,並不能被動植物的消化系統所消化,一旦它們吃進肚子裏,又會中毒或者因爲消化不了而死亡,加速物種滅絕。

而今年來,世界各地海水污染、雪地污染的新聞層出不窮,我們的地球已經被毀成了什麼樣子?

上週以來,上海率先要實行垃圾分類,隨後北京也公佈要執行垃圾分類,前天,深圳也跟緊其後…全國各地垃圾分類已經勢在必行了。

而人類早就應該意識到垃圾分類以及及時安全地處理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雖然現在開始有點遲了,可是開始一件事的最好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