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的追劇模式不對,我眼中的《陳情令》竟如此深刻

《陳情令》改編自《魔道祖師》,講述了魏無羨、藍忘機等人通過鋤奸扶弱,不斷成長的故事。因爲演員的高顏值和精湛演技圈粉無數,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中華少年的滿腹豪氣和家國天下的精神面貌讓人眼前一亮,劇中隱含的很多價值觀使人印象深刻。

1.跨越階層的知己情

魏無羨:我曾經把你當作我畢生知己。

藍忘機:現在仍是。

何爲知己,古人云“士爲知己者死”。知己彼此瞭解透徹,無需過多言語就能洞悉對方的情感,可以同歡樂,共患難,好像世間多了一個自己。就好像魏無羨和藍忘機一樣。

他們相識於魏無羨去藍氏求學的過程中,魏無羨忘記帶拜貼,打破藍氏結界,還帶了兩瓶酒,爬上屋頂,被藍忘機撞見,訓斥他破了藍氏家規。

雲夢江氏,崇尚自在灑脫。

姑蘇藍氏,崇尚克己復禮。

兩個成長環境如此不同的人,看似應當水火不容,卻沒想到成爲一生的知己。

或許性格上的差異正是吸引彼此相知的起點,那麼勢均力敵的能力則是兩人相知的必要條件。

藍忘機的業務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問靈、弦殺術,不在話下,被人尊稱爲”含光君” 。在這不苟言笑的高冷麪具下,其實是一個稚氣可愛的人。在喝完酒後,平日的儀態全然忘記,可愛呆萌,讓人忍俊不禁。

魏無羨表面看起來不學無術,其實是個隱形學霸,仙家常識不,無所不通。他背離仙道,遁入魔道後,不到二十的年紀,就創立詭道,成爲夷陵老祖,這份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魏和藍,註定是不凡之人。正是這種曲高和寡,讓兩人的相知,有了知己難覓的可貴之感。而玄武洞中的生死相交更奠定了他們的知己情意。

魏無羨活着時,藍忘機一心想要保護他,爲了看他一眼,輕描淡寫地說自己是去夷陵夜獵偶遇,回來後卻在雪夜自罰跪了一夜。

明明想着幫魏無羨圓夢參加小外甥的滿月酒,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提議邀請魏無羨,爲此還親自寫下拜帖。

不曾想,這個建議隨後給魏無羨帶來的卻是更大的災難。姐夫金子軒的慘死,姐姐爲魏無羨擋刀身亡,魏無羨成爲衆矢之的。

在魏無羨跳崖後,藍忘機隱忍自責,萬念俱灰,痛苦追思,他後悔,他有愧。

被罰戒鞭三百,三年禁足,忘機知錯,但忘機無悔。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

十六年後,一曲無羈,再次相見,只願和魏嬰同一戰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魏無羨與藍忘機的少年情誼,如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伯牙子期,似跨越階層和貧富的管鮑之交,知己情誼,讓人感動。

2.不侷限於情愛的大格局

當今很多的影視劇都是以男女情愛爲主線,走愛情偶像劇的老路,《陳情令》卻是不侷限於男女的小情小愛,展現的更多的是親情、友情、家國之情,格局很大。

劇中面對溫氏的膨脹,一衆少年擔負起家國重任,他們身上的少年俠氣是家國天下最好的彰顯。

魏無羨和江澄等人在得知碧靈湖附近有水祟傷害百姓後,主動請纓,協助藍曦臣、藍忘機等人清除水祟,還百姓一份安寧。

在行動中有藍氏子弟遇難,衆人並沒有坐視不理,溫寧、魏無羨和藍忘機明知危險依舊捨命相救,可以說是以友爲重,以民爲先。

這個劇淋漓盡致得展現出江湖兒女的大情大義。它通過兩個少年一腔熱血闖江湖,把每個人的成長與更爲博大的天下情懷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劇中用濃墨重彩描繪門派與門派之間、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愛恨糾葛,格局宏大又細膩動人。

既有家族之間爲權爲謀的紛爭,又有角色之間微妙的感情;大到整個天下的命運,小至夫婦共同逝去時握緊的雙手,有格局又有細節,有社稷又有人情。

當各家學子共同放天燈祈福之時,能看出他們的心之所繫以及心中之義。魏無羨和藍忘機都許願“能夠一生鋤奸扶弱,無愧於心”,他們都是爲了天下與百姓。

3. 心繫家國的赤子之心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影響着國家的未來。中華少年,在五千年文化的浸染下,獨具風骨。

王維在《少年行》中寫道:“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爲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毛澤東寫下的《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種心繫家國和赤子之心,纔是我們當代年輕人應該有的面貌。

當下的很多影視作品瀰漫一種喪文化,《陳情令》中江氏家訓“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直接打破了這種“喪文化”,挑戰與努力,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纔是少年郎應有的風範。

《陳情令》中的少年郎們身上有少年特有的熱血,更有俠義之士的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他們特有的胸懷和氣度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去學習,這是優秀文化的價值導向。

《陳情令》雖然展現了諸多少年英雄的形象,但是並沒有落入俗套的完美人設。

魏無羨喜好打抱不平,正邪難辨,但他心中自有一番天地;藍忘機雅正知禮,但當朋友有難,他可以不顧藍氏家訓,義無反顧;江澄雖口無遮攔,但他其實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護自己的摯友。

這些形象雖然不夠完美,但是足夠鮮活,彷彿就是我們身邊的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陳情令》所傳遞的諸多價值觀浸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用心學習和感受,彰顯我們青年一代的志氣和風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