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方程式之視野模型

認知邊界模型

視野就是人能看到的空間區域,下面的同心圓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人的視野。

以人的爲中心,畫一個圓,代表他所知的內容。那麼視野就說這個圓的半徑,認知就是這個圓的面積,視野越大,知識面就越廣。在視野圈的外面,是“知道不知道區域”的灰色地帶,這裏是那些知道它存在,但不知道它的內容的部分認知,從圖上可以看到,視野圈越大,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區域就越大。在知道不知道區域的外面,是“不知道不知道的區域”,這個區域裏,是那些都沒有認知到存在的區域。

認知邊界模型

近一百年人們的視野普遍擴大了

已經有很多的書都論證過這麼一個觀點,人類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臨近奇點,最值得推薦的,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2017年推出的書《未來簡史》。

隨着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通信技術的提高,人們獲得信息就變得越來越容易,這意味着人們更容易獲取知識,擴大視野,實際上現代人普遍擁有更大的視野。

一百年前人們思慮的很多問題,疾病,農作物生長,宇宙科學等等,如今已經變成常識爲普通人所知。而一百年前人們還不知道的計算機,基因,人工智能,如慢慢進入到普通人的“知道不知道區域”,甚至是“知道區域”。

大學生是否應該輟學創業?

說到創業者的神一般的偶像,不能不說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說他們都是沒上完大學,輟學創業的。

很多大學生就問,大學生是否應該輟學創業?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這個大學生可以回到40年前,來指導他的祖父創業,當然,所有的事情還只能他的祖父去做,他最多就只能指導下,那麼這個大學生會怎麼指導呢?

也許這個大學生並不是很瞭解40年前的社會,不過,他一定會是個好的創業導師,而且對於是否要輟學創業的問題有着很明確的答案,也許他還會抱怨,難怪我家這麼窮呢,原來就是您在瞎創什麼業,瞎創什麼業,這句話也可以送給今天大多數的創業者。

重新審視這個場景,如果一個人的視野能夠看到40年後,甚至10年後,那麼對他是否應該輟學創業有答案了。能否回答問題,能否做創業指導的區別,就在於視野的大小。前幾年,穿越劇在網絡文學和電視劇中都較熱;**視野的擴大,猶如開啓了上帝視角,爲劇中主角增加了神奇的判斷力,那種帶着光環的能力自然使得主角在各種複雜艱難環境中遊刃有餘,做出大事,甚至改變歷史。**看這種劇,觀衆也很爽。

可惜創業者的所有行爲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所知的基礎上的,可以得到視野原理視野越小,創業的盲目性越大。如果你不能站在三五年看現在的創業計劃,那麼就不要去創業,請專心學習,擴大視野,直到能看清爲止。

視野原理

視野原理視野越小,創業的盲目性越大。反之,視野越大,創業的盲目性越小。

在看過很多人的創業經歷以後,發現一個現象。一個是去了國外再回國創業的人多,也就是海歸創業較多,再例如,不是海歸的馬雲,本來對電腦一無所知,去了趟美國,回來就要做互聯網創業。爲什麼馬雲突然創業的方向感這麼強了呢?視野原理在起作用。

除了海歸這種典型方式,科研人員跳出原來院所創業,市場人員看了會展以後創業,甚至某某人去了沿海或者聽了哪裏的一段講話以後創業,在創業故事的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視野原理在起作用。

在實戰中,是不是要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到無限大呢?那也不是,一個方面擴大視野到無限大就會花掉畢生精力,一般來說,能夠看清楚未來三五年的發展,就可以準備創業了。另外一個方面,創業者視野不足可以由創業導師來補足,如果有一個高屋建瓴的創業導師,也可以根據導師的指導進行創業。

視野自檢

遇到如下這些問題的創業者,往往是視野不足,需要積極擴大視野。

  • 不知道哪個方向是創業方向,或者創業方向非常易變
  • 沒有多個創業計劃,通向目標的路通常是有多條
  • 沒有多條實施方案,創業實施方案往往也是多種的
  • 不能列出將來一段時間(三五年)需要的資源,即對未來創業的走向理解不夠

最後,很有可能下列讀者需要擴大一點的視野:)

  • 不知道創業VemRob模型的

擴大視野

擴大視野的方式有多種。

廣泛讀書
廣泛讀書是擴大視野的廉價,有效的方法。這裏,我刻意用了讀書,而不是“閱讀”,這是因爲,當前可以閱讀的電子材料太多了,尤其是網絡上的,低價值,甚至是垃圾級別的信息,消遣內容太多了,而且很容易佔用人大量的時間,閱讀這樣的信息是沒有意義的。

基本上這一條,就是反對跳過讀大學直接創業的。大學提供了系統化學習,構建知識體系的良好的機會。跳過這一段,對多數人是得不償失的。

專攻看家本領
專攻看家本領就是要在一個小領域裏成爲專家,這樣創業者至少能在一個領域內獲得深入的理解,在這個領域裏也會看得比一般人更爲透徹。

保持好奇,勤于思考
好奇心是最好的擴大視野的動力,好奇心的背後,往往是對事務,對規律的思考。孔子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創業者要利用勤于思考,逐步搭建好自己的創業理論體系。

堅持提煉與實踐方法論
即根據實踐,不斷總結並實踐方法論。創業者的某一次成功,有可能是偶然,以後不再發生,也可能是一個必然,在某些條件下會反覆出發。方法論是支持創業者重複成功過程的武器。

以視野擴大到足以創業爲界限,創業者在前後兩個階段內的擴大視野的方式還應該有所不同。要考慮到擴大視野總是要以時間和精力爲代價的,而創業者的時間和精力又是有限的,尤其是創業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創業應該在界限前後採取不同的擴大視野策略。

在啓動創業前期,這個時間段,要以前兩種方法爲主,也就是用大量時間廣泛閱讀,在教師指導下,專精一個領域。在創業啓動後,則以後兩種方法爲主,花相對較少的時間,要注意抽取時間思考以及提煉方法論。

企鵝的潛沉

本文提出的視野原理,基於樸素的事實,即人的行爲總是基於他的認知的,因此人的視野決定了起行爲的合理性。有很多其它的說法,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或者能推導出相同的意思:

  • 磨刀不誤砍柴工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南極大地的水陸交接處,全是滑溜溜的冰層或者尖銳的冰棱。南極的企鵝身軀笨重,沒有可以用來攀爬的前臂,也沒有可以飛翔的翅膀,它們如何從水中上岸呢?

原來企鵝在將要上岸之時,從海面猛的扎入海中,拼力沉潛。潛得越深,所產生的上升的動能也越大,一直潛到適當的深度,企鵝再擺動雙足,迅猛向上,猶如離弦之箭躥出水面,騰空而起,落於陸地之上,畫出一道完美的U形線。

企鵝的潛沉是爲了蓄勢,積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卻富有成效。擴大視野看似耗費時間,卻是準備前進方向和力量所必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