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Practical Phase Shift Model and Beamforming Optimization

本文地址:http://arxiv.org/abs/1907.06002

Abstract

之前都是考慮 理想的 full reflection regardless of phase shift 的 model(這裏沒看明白)
本文考慮的是 相位和和reflection coefficient有關的的實際模型
後面的實際跟Wu’s paper差不多,還是 通過聯合最優化IRS的phase shifts 和 beamforming來 最大化 achievable rate

Introduction

這個是介紹了 反射係數 (β\beta) 跟 相移相關的時候的 combine beamforming 和 passive beamforming
相當於多了一個自由度的設計

電場和

System model

本文先介紹了一下 reflection coefficient 和 phase shift有關的 equivilant model, 再 (我覺得是直接擬合得到的) 得到一個 antylitical 的 phase shift的model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得到這個model之後,進入 跟之前類似的model的部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通過固定w形式可以得到P1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經過化簡可得: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邊 第5行find用的是一維搜索的方法(一維搜索就是梯度下降吧)

Simulation & results

這裏的simulation 的 setup 主要還是借鑑了Wu’s paper裏的 第一個的setup,一個是AP-User的distance, 還有N elements的圖,主要是說明 在practical的情況下,他們的 AO算法 比ideal得到的結果要有大概33%的增長
甚至懷疑 在 beta跟phase shift有關的情況下,並且 相位量化 前提下,進行 beamforming 或者 其他的一些工作,媽耶,抓緊時間吧

conclusion

這個最大的亮點都在於 引入了 β\beta 和 $ \theta$ 有關的model,基於此,進行了AO的推導, 我覺得可以繼續 嘗試尋找 算法,就是在量化的上面, 還是要多考慮practical system.

Phrases

semiconductor 半導體器件
substrates 基底
leverage the … technique
impedence 阻抗
lumped circuit集總電路
inductance 電感係數
power dissipation 能量耗散
in accordance with與…一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