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西遊記》(3):吃是中國人應對死亡焦慮的方式

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裏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


“石頭”第一次表達死亡焦慮

石猴一生下來就有異能,但吃了凡間的俗食便“泯然衆人矣”。好在找到了水簾洞,“享樂天真”,“有三五百載”。突然一天,石猴垂淚,“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這應該是石猴第一次明確表達了對死亡的焦慮。

死亡其實是必然,對必然的焦慮,反映了人對自身能力的憤怒和不滿

人們常言,鐵石心腸,心比石頭硬,誰想到,一個石頭一旦有了生命,也會有死亡焦慮。
人一降生就被判處了死刑,只不過是緩期,有長有短,短的很快夭折,長的不過百多年。彭祖壽高也不過八百。
魯迅曾經寫過一篇短文叫《立論》,裏面講到一家人抱出剛滿月的孩子,自然,多數人講得是恭維話,什麼大富大貴,長命百歲的,唯獨有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會死的,結果被一頓痛打。捱打的人講的纔是真話啊!
人們對死亡必然的迴避,其實也是死亡焦慮的表現!

吃,吃,吃,是石猴應對死亡焦慮的抗爭

感悟的死亡焦慮的時候,它開始走向人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
菩提祖師的“‘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旁門皆有正果。”雖有正果,但都無法滿足石猴對長生不老的追求,也就無法消解它的生命焦慮,所以,一概“不學!不學!”
即便後來苦學老師教的本領,後來才發現,還有‘三災利害’,每500年就得考驗一次。距離永生的目標還是有差距。
直至被地府勾魂,大鬧一番,塗抹了生死簿,“了賬!了賬!今番不服你管了!”方纔暫時放心了。
但是,離開地府的石猴後來肯定想明白了,簿子抹了,還可以再造,反正管理權在人家手裏攥着,想什麼時候勾命,就什麼時候給你加上去好了。
石猴的這種死亡焦慮,從來就沒有真正擺脫過。到了蟠桃園,面對“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的大桃,石猴根本就是當成飯,不是當補藥來吃的,所以“設法偷桃,盡他享用”。
後來東窗事發,讓王母的蟠桃會泡了湯,索性跑掉太上老君那裏把一葫蘆仙丹“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這下應該壽與天齊的N次方了吧!
沒完呢,到了五莊觀,雖然蟠桃當飯吃,金丹當炒黃豆吃,但被死亡焦慮困擾的悟空“常聞得人說,人蔘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
看來,石猴對各種“保健品”還真是瞭如指掌。

販賣焦慮是不良商家賺黑心錢的法門

這種死亡焦慮反映在現實社會,中國人竭盡全力吃各種東西,希望擺脫死亡焦慮。所以不良商家也就竭力利用這種焦慮,推出各種概念,目標只有一個:你口袋裏的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