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撐起AI半壁江山!科技圈天才少年盤點

近日,華爲給八位應屆頂尖學生髮百萬高薪一事引起熱議,也讓“天才少年”久違地出現在了衆人的視線裏。 說到天才少年,就不得不提到“少年班”,“少年班”是培養天才少年的特殊班級,是一種有一定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模式,它幾乎是與改革開放一道開始的。從它誕生以來的四十年裏,一直是耀眼的光環與爭議的暗影相隨,但不可否認的是,少年班確實培養出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各自在學界、商界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除少年班外,清華姚班也是培養天才少年的搖籃,“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一半英才在姚班“。這個清華最牛的學霸班開設十五年來,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尤其是AI領域,培養出了大批世界一流人才。今天,AI前線特意盤點了如今仍躍跡在互聯網科技圈的天才少年們。

天才少年出自何方?

少年班——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

說到天才少年,就不得不提到“少年班”。少年班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它反映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於基礎科學等各類人才的渴求。1974年5月,物理學家李政道最早提出過少年班的設想,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成行。直到3年之後,一封舉薦信讓事情出現了轉機,1977年,江西冶金學院老師倪霖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科院副院長的方毅寫了一封信,舉薦江西贛州13歲的天才少年寧鉑,這封信後經方毅親筆批示,並直接催生了少年班的誕生。

“高等學校,可以隨時破格錄取特別優秀的青少年”,踐行方毅的批示,中國第一個“少年班”最早由中科院下屬單位中國科技大學於1978年正式開設,起初叫“預科班”,正式開學之後改名“少年班”。時年,中科院少年班在全國錄取了21名學生,這些學生年齡在十五歲以下,智力超過同齡少年,但學業成績已接近大學入學程度。

繼中科大之後,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辦少年班的熱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大等十幾所高校陸續決定開辦少年班,但後來因爲種種原因停招了。長期以來,少年班存在着較大的爭議,成績並不是唯一的判定人才的標準,這些天賦異稟的神童最開始贏在了起跑線上,最後卻未必都能走到終點,傷仲永的例子在現代依然會發生。因爲這些爭議,目前中國僅有三所大學的少年班還在招生:中科大、西安交大和東南大學。

其中,最早開辦少年班的中科大也是招生規模最大的。1985年,中科大又仿照少年班開設了試點班,主要招收高考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2008年,值少年班創辦30週年之際,中國科大將原少年班管委會(系級建制)升格爲少年班學院。

40年來,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人才,堪稱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有數據統計,中科大少年班開設40年來,已有約3000人畢業,90%以上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其中約19%供職於科教界,有200人活躍在企業界、金融界,有約35%在世界500強任職,高端人才成才比例遠高於普通高校。其中在科技界知名度頗高的畢業生有原百度總裁張亞勤、百度“老闆娘”馬東敏、原阿里雲首席科學家閔萬里、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峯等。

今年7月9日,《日本經濟新聞》撰文盛讚中科大少年班是中國AI領域的“人才搖籃”。文章稱,在能夠左右企業、國家和地區走向的人工智能(AI)領域,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成了支撐中國AI發展的骨幹力量。

文章提到的從中科大走出的少年天才有,無人駕駛領域的領頭羊企業百度的原總裁、12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張亞勤,推動開發AI雲技術的原阿里雲首席科學家閔萬里、AI芯片獨角獸公司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陳雲霽兄弟。

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從1985年開始招生,只面向初中應屆畢業生招生。最近在很火的綜藝《最強大腦》的百強選手中就有4名來自西交大少年班。如今在科技圈裏,阿里最年輕的高級技術專家吳翰清、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華剛、微軟首席安全軟件工程師褚誠雲等均來自西交大少年班。

有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西安交大少年班共招收學生1600餘名,已畢業800餘人,他們中80%的人獲得了碩博學位。

相較於聲名在外的中科大少年班、西安交大少年班,東南大學則顯得低調很多,招生規模比較小,常年招生人數在個位數,2019年僅錄取10人。

東南大學少年班主要招收十五歲以上、成績優秀的本科生。1990年,東南大學少年班改稱爲強化班,生源由單一的少年生擴展爲由應屆保送生、已錄取新生中的優異生和特招少年生組成。目前在科教界比較知名的東南大少年班畢業生有,5G核心技術開拓者申怡飛、貝爾實驗室孫曉東等。

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一半英才在姚班

除了少年班,國內高校中還有一個培養天才少年的特殊班級——清華“姚班”。在清華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半國英才聚清華,而清華一半英才在姚班“。姚班被視爲是清華最牛的學霸班,來到這裏的學生要麼是各個省的狀元、榜眼、探花,要麼是國內外數理化各個學科競賽獲金獎的頂級選手,這裏有國際公認的最好的本科生和本科教育。

如此傳奇的“姚班”到底是什麼來頭?

姚班是 “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別稱,它是由迄今爲止唯一亞裔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創辦的,也因此得名“姚班”。

2005年,爲了培養世界頂尖的創新計算機科學人才,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到國內,並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在清華大學開設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他希望在清華大學培養出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培養出世界頂尖的計算機科學人才。

“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培養優秀的計算機軟件程序員,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創立之初,姚期智曾在一封公開信中,如是闡明姚班的辦學宗旨。

如今15年過去,最初的目標依然實現,人才已經長成,若干年後,這些資質稟異的天才少年們都成爲了國際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和AI人才,在計算機領域的國際舞臺上展露鋒芒。據清華大學官網資料顯示,自2005年開班至今,姚班已經“送走”11屆畢業生共340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選擇了繼續學術深造,其中有96人在清華大學繼續讀研,202人赴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深造。

此外,有41人赴Google、MSRA、IBM、Facebook、網易等著名計算機企業工作,還有不少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創辦了 Pony.ai、曠視科技、小馬智行、Abundy及Conflux等獨角獸、準獨角獸公司。這些天才少年如今已經成爲中國科技界的中堅力量,尤其是AI人才培養方面,姚班被寄予厚望。

科技巨頭公司裏的天才少年

有不少天才少年們在最終完成自己的學業之後,選擇了在科技界馳騁,實現自己的價值。AI前線特意盤點了目前躍跡在阿里、百度、微軟等科技巨頭及獨角獸公司裏的天才少年們。

(P.S.本次盤點系AI前線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爲不完全統計名單,如有遺漏或錯誤,敬請諒解。)

百度

張亞勤

今年3月,原百度副總裁張亞勤從百度退休的消息在業內引起轟動。其實從小到大,張亞勤一直生活在焦點之中,關於他的每一個動態都格外引人關注。

張亞勤是科技圈著名的天才少年,他幼年時天賦異稟,11歲時就跳級到初三。有一次,他意外看到了13歲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第一神童”寧鉑的報道,他也下定決心考進中科大。但當時只有應屆生才能考大學,當老師的母親便找到校長,校長很是讚賞張亞勤的天賦,便答應幫忙,但有一個條件,先得考上高二的尖子班。最後張亞勤也不負衆望,他只用了1個月時間便學完了高中兩年的課程,考上了高二尖子班。

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他是那一屆中年紀最小的大學生,同時也是那屆學生中唯一一個數學考了滿分的人。19歲,張亞勤從中科大電子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赴美求學,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後,後又赴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深造。

1997年,31歲的張亞勤被授予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IEEE Fellow)稱號,成爲該協會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2017年榮膺澳洲國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該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今年4月,張亞勤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數學、物理和工程學部院士,是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今年當選的唯一華人科學家。張亞勤目前是數字視頻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擁有60多項美國專利,發表500多篇學術論文,並出版11本專著,在十餘所世界頂尖高校擔任校董、榮譽或客座教授。

1997年底,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中國成立,李開復任院長,張亞勤任副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幾年後,34歲的張亞勤開始獨立執掌微軟亞洲研究院,38歲成爲微軟全球副總裁。在微軟的16年裏,張亞勤幫微軟建立了一個涵蓋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產品開發和產業合作的完整研發體系,啓動了雲計算業務,主導投資建設了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總部大樓和上海紫竹園區。離開時,他說道: “我用了16年的時間,完成了加入微軟時對公司的承諾”。

2014年9月,54歲的他加盟百度,擔任總裁,負責國際化、智能雲等多項核心業務。5年來,張亞勤一直是百度的關鍵人物,他伴隨着百度進行了移動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等業務和組織架構數次大調整。

今年3月,張亞勤申請加入百度退休計劃,將於今年10月從百度退休。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張亞勤曾表示將開啓人生的“3.0”,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科研、中美澳學術交流、聯合國慈善項目,最重要的是給予家人更多的陪伴。

馬東敏

百度和李彥宏背後的女人——馬東敏,也是一位天才少年。1995年,年僅15歲的馬東敏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習,19歲即畢業赴美新澤西州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當時被譽爲紐約留學生圈裏的“公主”,留學時與李彥宏相識,僅相識6個月便結婚。

作爲李彥宏的夫人、特別助理,百度創始人之一的馬東敏極少出現在公開場合,但江湖上卻總有她的傳說。曾在一次訪談中,李彥宏狂撒狗糧,“在外頭我是董事長,在家裏她是我的董事長“,並表示,太太馬東敏是對他此生影響最大的人。

誠然,從李彥宏最初歸國創業到將百度打造成如今的互聯網巨頭,馬東敏一直是在背後出謀劃策、默默支持的人。早年,馬東敏與李彥宏結婚後在美國生活,李彥宏在硅谷當工程師,工作之餘養養花草,日子過的安逸十足。但馬東敏覺得這樣不行,她拔光了李彥宏的花草並勸說他要做一番大事業,李彥宏由此醒悟,決定回國創業,在百度創辦之初,馬東敏一直陪伴左右。

2004年,李彥宏決定推動百度上市,但他還存有猶豫,馬東敏便與他一起拜訪華爾街的專家充分分析百度上市的可行性。次年,百度終於上市,慶功宴上,李彥宏對馬東敏深情表白“百度裏有一種精神叫做勇氣,而我的妻子馬東敏博士,則是這勇氣的來源。她總能在關鍵時刻,冷靜地提出最勇敢的建議。事實證明,她的那些充滿東方智慧的建議,將我引上了正確的道路。”

2007年之前,馬東敏曾在百度工作,之後由於身體和家庭原因離開了百度。2012年起起,馬東敏開始了4年的Family Office的組建投資工作。2017年,馬東敏重回百度,擔任CEO特別助理,負責百度的投資、人力、財務工作。

在百度的多個關鍵時刻,馬東敏總能及時出現並力挽狂瀾,有人評價,馬東敏之於百度的意義,猶如蔡崇信之於阿里、劉熾平之於騰訊。

阿里

閔萬里

原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是從中科大少年班出來的天才少年。1992年,14歲的閔萬里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學習。

圖片

“它是剛好趕上那個時代的產物,科學的春天來了,它的身上承載了過去整個社會對科學匱乏之後的一種報復性反彈”,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閔萬里如是評價少年班。

閔萬里本科畢業後前往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隨後,他先後在IBMT.J.Watson、IBM新加坡、谷歌擔任研究院任職,主要從事大數據理論研究與應用算法。

2013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16年後歸來的閔萬里加入阿里巴巴,2015年,閔萬里開始負責領導阿里雲人工智能系統的研發,參與人工智能ET建設,任職阿里的4年時間裏,他帶領團隊相繼推出了ET城市大腦、ET工業大腦 、ET環境大腦 、ET醫療大腦、ET農業大腦等。

今年6月,閔萬里發佈內部信,宣佈離職,並宣佈進入創投領域創業。據悉,他創辦了一隻風投基金,名爲北高峯資本,主要關注傳統產業(如製造業、農業、醫療)等領域。

吳翰清

2000年,年僅15歲的吳翰清考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16歲創建了信息安全組織“幻影論壇”,是 當時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安全組織之一。

江湖上關於吳翰清的傳說很多,譬如“中國最強大的黑客”、“阿里安全守護神”、“讓馬雲安睡的男人”…

一個廣爲流傳的傳奇故事版本是,2005年,剛剛20歲的吳翰清在朋友的推薦下去了阿里面試,面試官問道,“你如何證明自己的技術水平” ? 只見吳翰清轉身拿起面試官的電腦,在短短3分鐘裏,他關閉了阿里內網上游運營商的一臺路由設備。後來,馬雲聽說這事後,便決定500萬年薪錄用他。

23歲,吳翰清加入阿里雲,成爲阿里最年輕的高級安全技術專家,同時他還是雲盾負責人,人稱“道哥”。吳翰清爲阿里的安全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參與設計了“飛天”系統的安全模塊。

2011年,加入阿里7年後,吳翰清從阿里離職,並加入了一家創業公司“安全寶”擔任副總裁,不過,該公司經營不善,業務最終賣給了百度和阿里。2014年,吳翰清迴歸阿里並擔任阿里云云盾負責人。

吳翰清最爲人稱道的神作是2015年9月,28歲的他,帶領團隊抵禦了當時阿里雲史上最大的DDoS攻擊(901事件),峯值達453.8Gbps。2017年8月,32歲的吳翰清被MIT Technology Review 評爲全球35位未滿35歲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胡晉

2018年8月1日,阿里達摩院入職了一名“95後”博士的消息在朋友圈引發熱議,這位年輕的博士叫胡晉,在阿里擔任人工智能實驗室無人車算法工程師,主要從事無人車相關研發工作。他也是阿里AI Labs史上最年輕的科學家。

胡晉的人生簡直“開掛”,他打小便聰穎異常,特別喜歡機器人,15歲跳級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學,19歲以專業分數全校前三的成績,免試推薦攻讀浙大博士研究生。23歲博士畢業後,胡晉進入了浙江大學機器人實驗室,成爲實驗室最年輕的博士研究生,專門研究機器人運動方面的理論和技術,他還自己製造出了一個機器人。

徐華

今年37歲的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科學家也是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他是97級少年班校友,畢業後赴美讀博。

2015年,徐華加入阿里達摩院,重點關注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領域。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徐華回憶BAT裏少年班校友的分佈數量,他表示,“在BAT(百度、阿里、騰訊)裏,少年班的校友大概在100人左右”。

周靖人

周靖人自2015年加入阿里,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是達摩院智能計算實驗室、大數據智能計算平臺、搜索推薦事業部的負責人。

他也是一位少年天才,系94級中科大少年班畢業,之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此前,周靖人曾職於微軟,期間,他帶領團隊研發了支撐着微軟必應搜索,Office 和 Windows 等產品的高性能大數據計算平臺。

目前,周靖人是雲計算大數據、大規模分佈式系統和數據庫等領域的國際級權威學者。曾多次在頂尖國際期刊和會議上 (VLDB、SIGMOD、ODSI等) 發表論文,並長期擔任知名學術期刊和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或主席。

微軟亞洲研究院

這是一座神奇的研究院。

如果說中科大少年班是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那麼微軟亞洲研究院就是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在中國的科技史上,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地位,就相當於提到少年班就不得不提中科大一樣,同樣是繞不過去的存在。

微軟亞洲研究院早在1998年由比爾蓋茨欽點在海外設立,在過去的20年裏,它源源不斷地爲中國科技界輸送人才,李開復、張亞勤、沈向洋、阿里雲之父王堅…每一個名字背後都彰顯着這座研究院的魔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這裏走出了中國互聯網科技圈的半壁江山。

相信大家非常好奇,微軟研究院裏有多少天才少年呢?

沈向洋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是東南大學少年班畢業的。1980年,14歲的沈向洋考入現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時,是當年入校年紀最小的學生。之後他去往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後,沈向洋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並於1996年獲該校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

博士一畢業,沈向洋就加入了微軟,他以研究員身份加入位於雷德蒙德的微軟研究院總部。1999年,沈向洋回到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2004年,沈向洋升任第三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2013年,沈向洋接替退休的微軟前首席研究和戰略官克雷格·蒙迪成爲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沈向洋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主要專注於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統計學習、模式識別和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在前述領域發表100多篇論文,擁有超過50項美國專利。

新華社曾如是評價沈向洋:“在微軟19年,沈向洋是如今微軟領導結構中位置最高的華人,也被外界譽爲‘微軟在中國的形象大使’”。

華剛

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華剛是西安交大1994級少年班校友,1999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獲學士學位,並繼續深造,後在西安交大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隨後,華剛赴美西北大學深造,並在2006年獲得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

在加入微軟之前,華剛曾先後在 IBM、諾基亞任職,他的研究重點是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及相關技術在雲和移動智能領域的創新應用。

他在2008年創立和奠基了微軟的人臉識別引擎,現在已發展成爲微軟認知服務中的人臉識別應用程序接口(Face API)。2016年,華剛獲IAPR Fellow 和ACM Distinguished Member。2018年,因爲在圖像、視頻人面部識別領域的傑出貢獻,華剛獲IEEE Fellow。

褚誠雲

原微軟網絡安全戰略總監、微軟安全響應中心工程部防禦團隊的資深領隊褚誠雲也是一位天才少年,他是西安交大1989級少年班校友,在該校獲得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學位後,他繼續攻讀研究生,並於1997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軟件專業工學碩士學位。目前褚誠雲是安全初創企業C2SEC的聯合創始人。

華爲

除了那8位百萬高薪的天才應屆博士,華爲知名度最高的天才少年是李一男。

李一男

李一男是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他是外界眼裏的“少年神童”、“技術天才”、“華爲接班人”…2017年,李一男的身上又多了一個標籤“囚犯”,2017年,李一男因爲涉嫌內幕交易罪被判入獄兩年六個月,並處罰金750萬元。或許誰都沒有料想到,這位傳奇人物有一天會淪落鐵窗,不勝唏噓。

李一男天資聰穎,15歲就考入當時的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1992年,還在上研二的李一男進入華爲實習,畢業之後,他便留在了華爲,剛進去沒多久,李一男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升遷速度,“兩天時間升任華爲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爲華爲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爲公司副總裁的位置,28歲成爲華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據說當時李一男在華爲的地位僅次於“左非右芳”。李一男頗得任正非欣賞和重用,有人透露,在公司內部,任正非甚至稱李一男爲“乾兒子”,在外界看來,備受任正非看重的李一男將會是華爲的接班人。

然而,接下來,李一男一個猝不及防的舉動讓華爲和任正非大失所望。2000年,李一男帶着華爲股權結算和分紅的1000多萬元出走,並創辦了港灣網絡公司,一開始是主要做華爲企業網產品的高級分銷商,後來港灣越做越大,之後李一男決定直插入華爲腹地,與其通信業務展開競爭,並迅速在市場份額上直逼華爲,不但在研發、產品方面複製華爲,而且從華爲挖走了不少人才,這讓華爲損失慘重。

後來,華爲專門成立了“打港辦”阻隔港灣網絡,2006年港灣被華爲收購,李一男也因此回到華爲,任首席電信科學家、副總裁,次年,成爲華爲終端公司副總裁。看來,老東家對李一男真是不薄啊。

不過,李一男還是沒有在華爲待下去,他再一次出走,並開始了自己的“漂流”之旅…

2008年百度任命李一男爲公司首席技術官,在百度期間,他領導了百度“阿拉丁”等計劃的研發。兩年後,李一男從百度離職,加盟中國移動,任12580 CEO。2011年,李一男宣佈辭去無限訊奇CEO一職,並以合夥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

2015年4月,李一男宣佈了自己的新的創業項目——牛電科技。2017年1月22日,因涉嫌內幕交易罪,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處李一男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並處罰金750萬元。

孟平

任正非之子,孟平並非少年班出身,但在1994年,任正非曾把他送到位於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與科大少年班的學生一起讀書。2000年之後,孟平去英國攻讀MBA。

孟非畢業後在華爲市場部、採購部及中試部等多個部門工作。據天眼查信息,孟非現在在華爲旗下慧通商務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萬飈

萬飈目前擔任華爲移動寬帶和家庭產品線總裁,他在該職位上已有3年。萬飈是中科大87級少年班學生,華爲WCDMA產品線總監。曾任華爲終端CEO,華爲俄羅斯片區擔任負責人。

寒武紀

寒武紀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獨角獸,目前已經發展成爲AI芯片獨角獸的國家隊伍代表,他的締造者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是一對難得的天才少年兄弟。

陳雲霽

二人都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兄弟倆相差3歲,哥哥陳雲霽是中科大少年班1997 級校友,弟弟是2001 級校友。哥哥研究芯片、弟弟研究人工智能,又在一起創辦了AI+芯片的寒武紀,也是格外有趣了。此外,從小到大,兩兄弟的成長路線很是一致,從少年班畢業後都去了中科院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哥哥陳雲霽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2年考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畢業之後,他留在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當研究員。當時陳雲霽還是中國第一塊通用CPU芯片——龍芯1號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25歲時,陳雲霽已經成爲8核龍芯3號的主架構師。

在中科院期間,陳雲霽主要負責國產處理器的研發工作,先後負責或參與了多款龍芯處理器的設計。此外,在學術領域,陳雲霽在IEEE Micro、ISCA、HPCA等學術會議及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申請專利近30項。

陳天石

2001年,陳天石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相較哥哥的一路順風順水,陳天石的經歷有些曲折卻更是傳奇。很多人不知道,這位智力超羣、號稱科學學霸的天才少年,原先竟然是一個學渣。

跟所有愛玩的孩子一樣,陳天石有一個愛好——“打遊戲”,簡直到了沉迷的程度。在少年班學習期間,他常常逃課打遊戲,大二那年,有一門課是“光學和原子物理”,陳天石一節課也沒去上過,期中考試也沒敢去,到了期末,還是老師脾氣好讓他重考的。

差不多快畢業的時候,大家都開始謀劃出路了,很多成績好的都考慮出國留學了,但陳天石卻沒有太好的去處,因爲他成績比較差。擔心以後混不上“飯”吃,陳天石頭決定換專業,最後,他通過抓鬮從兩個想去的專業裏選擇了改學計算機專業。天賦不錯,加上老師們對他的寬容和鼓勵,陳天石後來逆襲成了學霸,本科畢業後,他進入到中科大計算機學院學習並最終讀到博士學位。

之後,他去了當時哥哥所在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的是計算機體系結構和計算智能。2016年,兩兄弟合力創辦了寒武紀,並在公司成立當年就發佈了世界首款終端AI處理器。

在學術領域,陳天石目前在IEEE/ACM Transactions、ASPLOS、ISCA等重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40餘篇,曾獲ASPLOS最佳論文獎、MICRO最佳論文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等獎項。

###曠視科技
“CV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裏聚合了從姚班走出來的3位天才少年,他們分別是曠視科技的三位聯合創始人:CEO印奇   、CTO唐文斌、 副總裁楊沐,其中唐文斌、印奇是2006級同班同學,楊沐是比他們小一屆的師弟。

從左到右分別是:唐文斌、楊沐、印奇

大二大年,唐文斌、印奇一起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唐文斌主要研究圖像搜索、印奇關注人臉識別,閒暇之餘,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聊天,交流對AI的看法,他們十分看好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也就是在那時,兩個人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們還立下了一個約定,畢業之後印奇出國深造、唐文斌去大公司歷練,兩三年後開始搭夥創業。

不過,後來一款小遊戲的研發讓兩人的創業約定提前了。有一次,清華實驗室開展暑期項目,唐文斌和印奇一起合作了一款叫《烏鴉來了》的人臉追蹤遊戲,遊戲的玩法是,通過攝像頭檢測人脖子的移動,然後控制稻草人驅趕來偷南瓜的烏鴉,開發後期,工作量加大了,兩人又叫來了擅長做數據挖掘技術的師弟楊沐。

幾個大學生都沒有想到,這款小遊戲最後竟然爆火,因爲玩法新奇,吸引了大量玩家,《烏鴉來了》還很快衝到了蘋果App Store中國區免費榜前三名,竟然還有投資人找上門來想要投資他們。嚐到甜頭之後,三人小團隊又研發了幾款小遊戲,但最後都不怎麼賺錢。

突然有一天,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來了,Facebook1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人臉識別公司,三個人立馬意識到,計算機識別領域原來如此賺錢,而且這也是三人擅長的領域,於是他們當即決定,放棄遊戲,轉而聚焦到人工智能領域創業。於是,2011年,三個人一起共同創立了曠視科技。

唐文斌

前面提到,能進入姚班的有不少人是數理化頂級競賽的金牌選手,唐文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從小在電腦編程方面就展現出來了驚人的能力,而且對編程懷有極大的興趣,之後更是拿獎拿到手軟,他曾先後獲得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獎、首屆“YaoAward”金牌,唐文斌還是中國第五位獲得TopCoderTarget的選手,曾獲得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總決賽第六名(亞洲第一名)。


唐文斌高二的時候就被保送進入了清華大學。進入大學之後,唐文斌繼續發揮“超能力”,後連續7年擔任清華大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的總教練。

創辦曠世科技之後,唐文斌主要負責帶領研發團隊。2012年,唐文斌帶領團隊參加了“2012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年度總決賽“,獲得冠軍; 2014年, 在全世界最權威的人臉識別評測系統LFW中,唐文斌和印奇、楊沐帶領曠視團隊,以人臉識別0.02%的優勢擊敗了Facebook,獲獲了世界第一;2019年,唐文斌帶領技術團隊研製併發布了物流製造領域首款AIoT操作系統——曠視河圖,一套致力於機器人與物流、製造業務快速集成,一站式解決規劃、仿真、實施、運營全流程的操作系統。

印奇

印奇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但在學習上天賦超羣,而且在書法、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方面樣樣精通,生活中,他還喜歡爵士樂、哲學、梵高的畫作。

印奇對於數學、物理有濃厚的興趣並十分精通,2003年,他以蕪湖市中考裸分狀元的成績,考入蕪湖市一中省理科實驗班;高二時參加全國物理競賽,拿下了省二等獎,與第一名僅差1分。

2006年,高中還沒畢業的印奇通過了過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之後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
清華自動化專業學習,且被選入姚班。大二時,印奇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主要關注
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領域。2011年,印奇赴美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專業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2011年,在讀博士中途,印奇輟學回國與唐文斌、楊沐一起創辦了曠視科技。 2015年到2017年,印奇曾連續三年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
null

楊沐

楊沐在三人中比較低調,他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也極少接受採訪。2010年,楊沐從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畢業,他在編程方面的能力也很強,曾獲得國際信息編程奧林匹克比賽(IOI)金牌。 在曠視,楊沐曾先後負責人工智能開放平臺Face++等多個雲計算平臺的設計實施, 主導 了曠視核心技術在手機等個人智能終端上的應用。

小馬智行 (Pony.ai

樓天城

樓天城大概是技術天才裏最有江湖氣的一個人,人送美譽“教主”。樓教主在編程方面的功力了得,是中國計算機編程第一人,經常一人單挑一個團隊,他曾經連續10年斬獲TopCoder中國區冠軍,是衆多程序員膜拜的編程天才。

2004年,樓天城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習,他是姚班創辦人姚期智的得意門生。大學期間,樓天城參加了國內外的各種編程比賽,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績,他也因此得了一個“中國大學生編程第一人”的稱號。他曾連續獲得2005、2006年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總冠軍,以及2008、2009年的谷歌全球編程挑戰大賽冠軍。

從清華博士畢業後,樓天城進入Google工作,主要從事社交網絡和機器學習相關問題的研究,2015年作爲谷歌無人車工程團隊核心成員牽頭設計了無人車重要功能模塊。

之後,樓天城到百度任職,參與無人車的全棧科技術研發,是當時最年輕的百度高級科學家、擔任百度無人駕駛事業部技術委員會主席,當時的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對樓天城很是讚賞,“樓是最頂尖的程序員”。

2017年初,樓天城與原百度的首席架構師彭軍一起離職並創立了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成立2年多來,小馬智行已經拿到了2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成爲名副其實的AI獨角獸。

科大訊飛

劉慶峯

目前,我國智能語音交互領域的龍頭公司科大訊飛的締造者——劉慶峯,也是一位天才少年,他17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碩士畢業,26歲創辦科大訊飛,30歲博士畢業。

在科大讀書期間,劉慶峯的成績非常優秀,在語音合成等領域做出了多項關鍵技術創新,1992年,他被選入中國科技大學與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共同設立的“人機語音通信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1995年,劉慶峯成爲人機語音通信實驗承擔的國家863項目“KD系列漢語文語轉換系統”的主要負責人。

1999年,還在讀博士二年級的劉慶峯帶着18個同學創辦了科大訊飛,2004年,已經連續虧損5年的科大訊飛終於實現盈虧平衡;2008年,科大訊飛在深圳證交所上市,成爲全國在校大學生創業首家上市公司,巔峯時市值超1500億。今年6月,科大訊飛剛剛度過20週歲生日。現在科大訊飛是亞太地區最大的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上市公司,2018年10月,劉慶峯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李世鵬

現任科大訊飛集團副總裁、訊飛研究院聯席院長李世鵬與劉慶峯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校友。李世鵬畢業於83級中科大少年班。

自2018年5月官宣加入,至今李世鵬加入科大訊飛已經一年有餘。在訊飛,李世鵬主要負責領導科大訊飛研究團隊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助力科大訊飛的 AI 技術應用落地,並主導科大訊飛的國際技術合作拓展。

在加入科大訊飛之前,李世鵬曾擔任硬件供應鏈資源鏈接平臺硬蛋科技的 CTO兩年半時間,創立了硬蛋實驗室,主要負責人工智能使能平臺——Kepler 系統(K-系統)的研發搭建。

更早之前,李世鵬是微軟研究院亞洲研究院副院長,還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副院長、微軟公司合夥人。他於1999年加入微軟,發起了P2P傳輸流媒體的研究工作,2001年帶領團隊率先成功研發了橫跨太平洋的基於可伸縮視頻編碼的流媒體系統原型,曾研製了第一個高質低成本高清晰電視解碼器。

雲知聲

李霄寒

AI獨角獸雲知聲副總裁、芯片研發負責人李霄寒博士是中科大少年班出身,他1994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2003年獲中科大信號與信息系統博士學位。他曾先後服務於聯想、摩托羅拉中國、 Nuance中國、盛大語音創新院等科技公司,先後擔任技術經理、主任工程師以及研發總監職位。

2001年,李霄寒獲得“微軟學者”稱號,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微軟學者”獎學金獲得者,2003 年獲中科大博士學位。2005年,李霄寒曾參與世界第一款嵌入式非特定人中文語音識別軟件研發,次年,曾參與世界第一款嵌入式說話人識別軟件的研發。

目前他作爲雲知聲副總裁、芯片研發負責人,2018年上半年,李霄寒博士帶領團第研發的業界第一款物聯網AI芯片成功流片。

##寫在最後
少年班、姚班等這些特殊的教育形式對中國的科技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培養出來的天才少年已經成爲中國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

如今全球的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時值AI、5G、雲計算、自動駕駛等技術正處在大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些技術代表着未來的科技競爭力和方向,能否在這些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佔據制高點,是抓住未來的關鍵。正如華爲不計高薪招聘天才少年的初衷:要打贏未來的技術與商業戰爭,技術創新與商業創新雙輪驅動是核心動力,而創新就必須要有世界頂尖的人才。

但目前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在這些高端技術領域,人才缺口非常嚴重,以人工智能領域爲例,有數據統計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了500萬人。其實不止在中國,世界範圍內的AI人才也是相當緊缺,爲了尋找到並留住人才,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簡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未來關於人才尤其是一流科技人才的競爭一定是更加激烈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未來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像華爲這般招攬天才少年作爲戰略性人才儲備。

參考資料:

1、科學網,何昊華 張志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創辦始末(上)》

2、中國教育在線,《“少年班”40年:神童也是人》

3、智東西,四月,《十九年來,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出了他們》

4、人物,《十年前的天才少年,如今的AI黃金一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