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泛滥的贪婪和自私

第一次看《调音师》是法国的小视频,主人公乔装为“盲人调音师”,享受着“盲人”身份带给他的额外“福利” -- 小费更多了,人们对他更友善了,订单量也增加了。更让他洋洋得意的是,他们或她们戒备减少,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是的,他俨然成为了一个他人私生活的偷窥狂。正当他为“小聪明”窃窃心喜时,命运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 目睹一场“谋杀”后现场。他能否在这样的环境里继续扮演好盲人角色?他该如何脱身?mv的最后一幕里,他强装淡定得谈着钢琴,“我是一个盲人,她看不出的,只要我一直弹琴不露马脚。”而此时在他的背后,谋杀者手正持消声手枪,对着他的头部做好了射击准备......

《调音师》小视频和电影有什么不同?
13min的《调音师》小视频给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们品得意犹未尽却又戛然而止。斯里兰姆·拉格万导演在这部成功的小作品上继续发挥:将这个故事继续延展,拍成了120min的电影,为假扮盲人的钢琴家阿卡什安排了一个曲折的人生结局。有网友称里面的剧情反转又反转,但是从人贪婪、自私的本性来看,每一步好像也是那么理所当然。正如佛教里说过的,善恶乃一念之间。无论是杀人魔西米还是器官买卖医生斯瓦米,他们的行为不停得在善恶间摆动,让我觉得人物无比真实。这也是我一时冲动涌起,来这里写观后感的动力。

传入中国备受好评的印度电影大多都有很强的写实性,敢于暴漏社会矛盾,挑战一些不敢被提及的话题。《调音师》也延续了这样的特点,通过塑造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的警署长官曼诺拉,进行黑市器官交易的医生斯瓦米,自私狠毒的卖彩票大妈湿婆神(由于她的特色湿婆神纹身,所以就称之为湿婆神啦),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社会中,市民层面的阴暗面 -- 尽管残酷却如此接地气得真实。

我想讲讲湿婆神

“湿婆神”,剧情里关于她的反转细节很多。首次出场是在破败的街市口:穿着破旧的衣服,抱着挂满各种彩票的盒子,向蹲在路边的苦工兜售彩票。在那里和假扮盲人的阿卡什有过一次简单的交集,当时镜头并不多,我们都以为她只是一个无公害的贫穷小市民。后来,她和突突车司机莫里在街边捡到已经被西米害得失明的阿卡什,充满善意得安慰阿卡什会帮他寻找眼科医生。实则联系了医生斯瓦米来做血液配型,企图卖掉他的2个肾。“我们只卖一个吧,2个他会死掉的”,突突车司机莫里还心存一丝善意。“卖掉两个我们会赚20万卢比,他是一个瞎子,割一个丢到街上也是早晚要死掉的。20万卢比呢,我们真幸运捡到个身体强健的,才卖得这个好价钱”。后来,阿卡什道出了著名影星辛哈是被其妻子的情夫所杀这个价值“1000万卢比”的消息,他们停止割肾手术,拉上阿卡什这位关键人物开始密谋和实践一场勒索活动。

绑架西米时,他们互相的配合非常完美,一切都在向着计划前进好像没有什么差错。没想到剧情反转,莫里和湿婆神又将阿卡什绑架,在他完成1000万卢比勒索活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后,在他已经毫无利用价值,只剩下挂着器官的躯体。

没错,在湿婆神的心理世界里,阿卡什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取款机,她贪婪得要榨干阿卡什身上所有的价值,不只是可以勒索到的1000万卢比,还有他价值20万卢比的肾。她不懂法律,不懂道德,因为在她的准则里只有如何利己。是的啊,湿婆神就是一个这样恶毒的女人,折射出的却也正是最深刻和真实的人性。生活在印度社会的最底层,见惯了被饿死,被病死,曾经在生命中挣扎过也看到过身边无数人挣扎。他们会为了一丁点的利益互相争抢,争得面红耳赤、或者不择手段。久而久之,习惯了诱拐、欺骗,甚至用犯罪手段来达到利己的目的。为何穷乡僻壤出来的恶人会更多?也是这样的道理。

结尾,导演给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莫里在和曼诺拉争夺时,不小心被刺伤身亡,被医生建议捐献器官;湿婆神哭着拿“1000万”请求医生救治莫里,打开包裹抓出钞票,才发现曼诺拉送来的1000万是假钞;斯瓦米医生企图卖掉西米6000万的肾,却在去机场的路上被西米杀死;而西米,在某一刻善念动摇,放阿卡什下车让他自寻生路,但转念即而后悔,企图用车祸来结束阿卡什的生命(只要目击证人在世一天,她总会不得安生)。

阿卡什最终是否被杀死?导演从始至终都在吊着观众的好奇心走,观影过程中没有不耐烦,只有满心的问号: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2年后,苏菲和阿卡什在欧洲偶遇了,正如在印度时他们第一次相遇,阿卡什仍然在以“盲人调音师”卖艺维生。

原来,一只冲向路中央的野兔配合着猎人的猎枪救了阿卡什,西米和汽车一起爆炸,这场杀人案就这么被沉寂了。阿卡什幸运得在这场尔虞我诈的算计中活下来,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飞到欧洲并一直生活在那里。从此,他成为真正的盲人调音师。冥冥之中,这双眼睛就是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的代价...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