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文,讓你失去判斷能力的罪魁禍首!

一   雞湯文往往邏輯不通

爲了讓大家直接明瞭的理解雞湯文爲什麼邏輯不通,我特意設計了以下兩個對照片段。故事的前半部分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結果卻截然相反,而且都給出了看似很有道理的結論。

故事1  公司領導總是喜歡佈置一些讓員工頭疼的工作任務,要麼任務難度太大,要麼就是沒有考慮公司的實際情況,大家做得很吃力,叫苦連天。員工小楊直接和公司領導反映,並提出整改意見。

結果A:領導很欣賞這個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而另外一個員工小劉,卻逆來順受,不敢提任何意見,只知道埋頭苦幹。於是小楊升職了,小劉還是原地踏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敢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才能得到上級的賞識。

結果B:提意見的小楊被領導開除。因爲領導說:這個人做事情不願意克服困難,就會找理由推脫!這樣的人留在公司有何用?

而小劉任勞任怨的幹活,最後順利完成任務,被領導賞識,升職加薪。領導說:公司請大家來,不是讓你們抱怨的,而是要學會執行任務,完成任務。我們公司不需要愛抱怨的員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作爲員工,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愛抱怨的人,只能成爲職場的失敗者。


故事2   小張大學畢業,找了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快倒閉了,他猶豫要不要堅持。最後他選擇留下來堅持,同事小李跳槽了。

結果A:過了五年,小李已經是另外一家公司的主管了,小張卻因爲公司倒閉,不得不硬着頭皮到處找工作,拿着底薪在最底層幹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固執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要學會變通,才能重獲新生

結果B:過了五年,公司熬過困境,蒸蒸日上,小張已經是主管,同事小李卻因爲經常跳槽,顛沛流離, 過得很不如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堅持是一個人最美好的品德,學會堅持,才能闖出一片天地!


二  如何走出雞湯文的“迷霧”--複雜事件的分析

看了以上兩個小故事,大家估計都暈了,怎麼同樣一件事情,最後的結果可能會截然相反,而雞湯文給出的結論居然都說得通?那麼到底聽哪一個?其實哪一個都不能聽!

其實這就是雞湯文的問題所在了:只羅列了一個簡單的場景,沒有具體的背景和事件,不分析各種複雜的變量(因素),就直接下一個結論,讓你照着這個結論做。所以兩個完全相反的結果,雞湯文都能自圓其說。

如果經常看類似的文章,就會喪失對事件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洗腦。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我們以故事一爲例,員工小楊到底要不要提意見,其實不是一句簡單的提或者不提,能解決的。因爲提意見也有可能倒黴,不提意見也有可能倒黴。所以到底應該怎麼做,必須分析具體情況。

首先,得看這個領導是什麼風格的人。

如果這個領導是那種只知道讓下屬服從,不願意接受意見,不願意改進方法的人,你提意見,肯定會被扣上“不願意克服困難,愛找藉口推脫”的帽子,然後被冷落或者被炒魷魚。

在這種情況下,去提意見就會碰釘子。你可以選擇隱忍,繼續工作,或者受不了這種領導風格,找到合適的機會跳槽。

反之,領導是比較願意聽取意見的人,就可以嘗試去說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得看到底是什麼意見。有一些意見,屬於無關痛癢的,(比如辦公室改造)對公司發展影響不大,領導即便不接受,通常也不會對提意見的人產生不滿(除非是一些真的很奇葩的領導);反之,一些核心問題,可能你提意見正好戳到了公司的弱點或者把柄,那麼領導很有可能會懷疑你是不是故意找茬,(哪怕你真的是無心的)。

當然,還得看你和領導的關係。關係比較好,領導聽取意見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反之,可能性低。或者你和領導是一個派系的,你是他的“自己人”,他即便不聽取你的意見,往往也不會處罰你,但是如果你和領導是不同派系的,或者得罪過他,現在他正找不到機會收拾你呢,你去提意見就是去“送人頭‘了。

還有一個得看你所處的位置,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員工,哪怕提一個領導認爲很奇怪的意見,領導也許就覺得你這個人不成熟,雖然不會接納,也不會產生更多的想法。但如果你有能力威脅到領導的位置,突然提出一個奇怪的意見,那麼領導會覺得你是在找他麻煩或者設套,就會警惕你的行爲。

甚至同一個領導,在不同時期,情況也不一樣。通常來說,公司創業初期,領導往往比較願意接受意見,比較開明包容;但是當公司發展壯大以後,領導往往就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了,變得獨斷專行。

甚至還要看,你和領導的做事風格是不是相似,遇到風格相似的領導,你提意見也許就是他暫時沒有想到的想法,他當然會欣然接受,遇到風格相反的領導,肯定怎麼都看你不順眼。

各位可以看到,哪怕是”提意見“這樣的小事,實際上背後都有很多複雜的因素,需要我們考慮。所以說現實是很複雜很殘酷的,成功也不是雞湯文裏一味地”自律“、”努力“就能辦到的,成功是需要進行多次複雜的決策和操作,才能實現的。


三-歷史事件的複雜性

最後做一個擴展內容。很多歷史記載,其實也是雞湯文的寫作套路,忽略複雜的各種因素,吧歷史戲劇化記載。比如說,因爲某個人(身處高位的人),一時衝動,就做出來很莫名其妙的決定。

比如說“梁武帝沉迷佛教導致亡國”,“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

這些雞湯文似的歷史故事,忽略了當時複雜的社會背景和他們決策背後的各種因素,好像就因爲他們突然衝動了,大腦短路了,就做出很奇怪的決定。

其實梁武帝沉迷佛教,是利用佛教進行社會管理,也是爲了打擊信仰道教的貴族勢力;吳三桂也不是爲了紅顏陳圓圓和李自成決裂,而是看出了李自成集團的各種問題,覺得投靠滿清,勝算更大,於是才和李自成決裂的。

總之,很多事情的背後,往往都有紛繁複雜的因素,不能用簡單的雞湯文邏輯去思考,這樣就會喪失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往往混的好的人,都能通盤考慮各種複雜的因素,再做出比較合理的決策;而很多底層的人,考慮問題就是一根筋,只看到一個單一因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