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英雄還是惡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過25億了,創了動畫片紀錄,也進入內地影史票房前十。


這個小丑娃齜牙咧嘴,長的不討喜,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爆了比天氣更熱的熱情。


1

哪吒最初的形象不是這樣。


在《西遊記》裏,交待哪吒出身只有250個字。簡單說就是:


哪吒在海里洗澡,惹了龍王,他父親李靖要殺他。哪吒用刀把骨肉割下來,還給父母。佛祖救了他魂魄,給他蓮花化身與法力。哪吒要殺李靖報仇,如來給了李靖寶塔,調解了父子仇恨。


故事很離奇,但善惡不明顯,哪吒惹禍、自殺、轉世、尋仇、和好,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但性格很偏激,也是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


到了《封神演義》那裏,故事極大擴展了。100回的書,用了整三回寫哪吒身世。


故事梗概和“西遊”差不多,哪吒的形象甚至更強橫霸道。但作者給哪吒加了靈珠子轉世、要做姜子牙伐紂的前鋒等設定,把哪吒殺夜叉和三太子、毆打龍王等責任推卸掉了,因爲這些都是封神命數。


開始洗白哪吒了。


2

但這個哪吒仍然不是我印象中最初的哪吒形象。


在我認字前,先看了動畫片“哪吒鬧海”。


在這部1979年的動畫片裏,妖龍作祟,殘害百姓,哪吒主持正義,才大鬧龍宮。


哪吒不但被洗白,而且轉變成了正義的化身。


在動畫片裏,四海龍王要發大水淹陳塘關,爲救百姓,哪吒只有死。


哪吒已由前世命定的神仙,變成了悲情的小英雄。


但只有悲情不夠,悲情只能賺來眼淚,不足以點燃激情。


於是纔有了40年後、今天的“哪吒”。有笑、有淚、有燃點,把悲情推向激情。


3

激情可以被點燃,因爲我們內心深處喜歡、甚至渴望這樣的“反叛”故事。


“西遊”的哪吒、“封神”的哪吒、“鬧海”的哪吒,都不如現在這個哪吒更符合我們的想象和願望。


少年的“命”與無所不在的“天”形成鮮明對比,意味着以弱小的力量反抗至高的強權。


在哪吒的系列故事中,這個強權是天、是神仙、是龍王、是父親,是一切外在壓力的總和。


這樣的故事和主人公,並不是個案。


比如,我們同樣十分熟悉的孫大聖,同樣挑戰玉帝、天宮、地府、冥界、佛祖,同樣以一己之力對抗所有人習以爲常的規矩。


比如,在今何在的“悟空傳”裏,連唐僧也說出: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衆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比如,在我“一生負氣成今日”中寫的,楊過不容於桃花島,叛出全真教,蔑視禮法,要娶師父。


4

其實,這個形象叫哪吒、悟空,還是唐僧,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永遠需要一個這樣的形象,替我們說出現實中不敢說的話,做出現實中不敢做的事。


在現實中,我們永遠不可能有自己的風火輪和金箍棒,但在想象裏,會有一個指天斥地的孤獨英雄,替我們完成理想。


這種理想,是每個人少年時都有的“反叛”心理,也是每個人成年後都隱藏起的“不羈”情懷。


我們看着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就象楊過在郭靖掌下喊出“我沒錯!我沒做壞事!我沒害人!”就象我們自己年輕時高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5

但這恐怕只是票房高企的一半原因。


另一半原因是,“反叛”、少年、熱血與激情只是逝去的青春。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最終會成爲天的一部分。


成爲天宮神將的哪吒三太子,一樣會帶天兵下界“捉拿妖猴”。


帶上緊箍的大聖終會成爲鬥戰勝佛,而在成佛路上降服了當年的義兄牛魔王,掃滅了千千萬萬和他當年一樣的“妖魔鬼怪”。


反抗舅舅玉帝、劈開桃山救出母親的楊戩楊二郎,知道自己的妹妹與凡人生下孩子,一樣把她壓在山下,而他外甥沉香會同樣上演一出劈山救母。


打着“替天行道”旗幟的水泊豪傑,註定走上剿滅羣雄的道路。


克洛諾斯揮起利刃,打敗專制霸道的父親烏拉諾斯,但轉頭就吃掉一個個子女,最終被兒子宙斯和他的兄弟們拉下王位。


堅定選擇自己愛情的郭大俠夫婦,二十年後義正辭嚴地呵斥楊過與小龍女“做了錯事”。


也許,機關算盡的左冷禪、嶽不羣當年真是一心以懲惡揚善爲己任的“四有好青年”。


6

我們,看着這一切,無可奈何。


殺死惡龍的英雄,最終也會變成惡龍,而我們,既是那個英雄,也是那條惡龍。


我們爲少年英雄鼓掌、流淚的一剎那,潛意識裏或許想起自己曾經是英雄,或許意識到自己現在是惡龍。


無論什麼,那些掌聲和淚水,除了有感慨,還有唏噓;除了獻給哪吒,也祭奠自己。

(微信公號:行動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