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蘇州畫,半部藝術史

我想在蘇州做一個廚子/每天收集自然新鮮的消息/用泉水和陽光咕咚一鍋食材/再撒上兩勺人煙氣,去年的夏天,我在蘇州寫下這首小詩,直到今日,我還能想起遊覽時的安然與陶醉。


倘若一個學者在蘇州訪學,他會驚奇地發現,把這裏的園林、湖泊、展覽、店鋪串在一起,便足夠寫下半部中外藝術史了。

提起蘇州,首屈一指是園林,中國有四大園林,姑蘇獨佔半壁江山。我和朋友乘火車與夜色結伴而來,和陽光一起拜訪蘇州城,還顧不得旅途的疲倦,就直奔拙政園而去。還未走到園門口,光是初窺平江路的幾家小店鋪,一覽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外觀,內心已經久違地雀躍了起來。等到真走進園內,從三三兩兩睡荷所點綴的湖泊穿行,品玩四處分佈的亭閣樓臺與文玩紙墨,用目光飽食茂然綠林與盎然花色,我已然體會到了蘇老夫子所寫的“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那種強烈的滿足感。


拙政園的得名也極有雅趣,明代嘉靖年間有位御史叫王獻臣,他在京城做官屢屢失意,索性歸隱蘇州買下一處老寺所在,請大畫家文徵明爲其設計藍圖,並以西晉潘岳《閒居賦》中的一句“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此亦拙者之爲政也”取名,最終有了這聞名中外的拙政園。王獻臣沒想到的是,五百年後,以前那些在朝堂上執掌大權的官員已漸漸被歷史所遺忘,而當初歸隱江南的他卻因修建一座園林的雅趣被後人銘記。其實儒家的滿腹經綸並不難懂,一進一退,中國文人的哲學盡在其中了。


觀完拙政園,沿平江路向金雞湖行進,一路姑蘇街巷,自有蘇南的一番風味,走進一家飯店點上幾盤糖醋肉、清炒蝦仁、丸子湯,香甜可口、清淡宜人,與我記憶中對江南飲食的文字描述不謀而合,事物的味道自味蕾而發至審美而止,這真是食客的絕佳享受。僅這半天的收穫,已經不負此行了,但等我真正到了金雞湖,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這座蘇州城的魅力。


初見金雞,這裏是自然的恩賜之處。只見澄澈的碧藍湖水與藍天相接,湖雖不大,但也足以讓人一時望不到邊界。沿湖行走,有女生靜坐眺望湖光水色,有年輕人帶着大狗在湖畔嬉戲,走到橋邊,還偶遇到一位母親帶着兩個孩子在看風景,順着她們的視線看去,只見幾隻水鳥在湖上輕吟低翔。“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此時此景,此心此情,只願重歸自然,不復歸鄉。


再識金雞,這裏是藝術的薈萃之地。沿湖岸走到盡頭,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已出現在眼前。雖未能到大劇院裏一睹表演風采,也不曾碰到“金雞獎”頒獎的盛會,但光是在美術館一覽,就已經體會到姑蘇城的當代視野,幾十米寬馬賽克拼接的整幅畫卷,用油紙傘、漢服、古畫搭配的場景設計、一個裝滿水形似水池的機器,儘管都是大部分人難以理解的當代藝術,藝術中心還是將其全部展覽出來,一座以園林和風景出衆的都市,在當代又增添了向世界求索的氣魄。


回顧金雞,這裏是都市的繁華結晶。從藝術中心走出,天空已被夜色染上濃墨,蘇州的都市風景隨着燈光顯現出來——先看到幾處極具風情的飯店,繼而是富有現代特色的摩登高樓。隨便走到一家商場,逐層而上。不僅有極有設計感的服裝店,還有收攬了全球各種裝飾良品的商店,以及正在拍賣畫作的拍賣場。走到頂層用餐,西式的桌椅和典雅的燈光,身旁形狀各異的小噴泉與精心擦拭的酒櫃,合着演奏的旋律用餐,飲食也變成了一場“發乎情,合乎禮”的昇華。食畢,站在露天台上眺望蘇州城市的霓虹,還能望到金雞湖旁的一家畫館和些許湖色,金雞湖在中國的大小湖泊中並不出名,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極其難忘的風光。


已是夜深,才覺得漸漸有些疲倦了,過於沉醉與蘇州的邂逅,竟忘了我們前晚在旅途顛簸幾乎沒有休息。僅僅是一天的行程,便使人覺得不虛此行了,更何況還有那七裏山塘的崑曲,人到姑蘇定要觀賞的寒山寺,埋葬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的虎丘,位列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留園,此間樂,不思蜀,我已經想留在蘇州做一個廚子,再也不回燕趙故土了。


最後,不如以一首自己寫的《蘇州藝萃》作結,爲此次回憶點上一個淺淺的休止符,留更多美感待後來者自己去尋找罷:


風兒從手心輕輕略過/像絲綢在雨巷流連

水蕩着舟兒自橋下浮過/是造物哼着崑曲的婀娜

青石板的腳步化作了霧氣/波光粼粼的湖岸跳進夢裏

鳥兒鳥兒你要去哪裏/水草下就有魚羣在嬉戲

高樓的倒影被行人攪動/一家三口要走進畫裏

觀念在摸索,知音在等待/展覽在組建當代人的階梯

解構與先鋒期待回憶的風暴/一場酥雨突然落在心湖

滿城夜燈起,盡是朝氣

(編輯/嘉軒  作者/嘉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