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你是我沒有定數的未來,也是我生命逆流而上的回溯

2009年,小學裏組織春遊,僱了幾輛大車帶我們去北京,車窗外的夜色顛簸了幾個小時,停車後跟老師同學們一起迷迷糊糊地走了一會,等到凌晨將至,儀仗隊走來國歌響起,我才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天安門前,見證我們國家最神聖的儀式之一。也就是在那時,我真正地來到了北京,這是十一年來我除了家鄉石家莊和祖地衡水第一次來到的新城市,也是我深愛的雄雞身上最醒目的五角星。


我已經記不起那時我和朋友一起吃了什麼、聊了什麼,只記得在鳥巢草坪上睡了個午覺,在比純淨水般水質澄澈的水立方感慨了一會,其他的便全是睡意和車窗外的燈光。對十一歲的我而言,北京朦朧而又偉大,偉大而又普通,普通而又朦朧。它沒有書裏寫得那般莊嚴氣派,也沒有書裏講得那些衚衕小巷。除了新聞裏常出現的景象,我看到的人、車、樓都和石家莊一模一樣,我有些不解,幸好我的生命裏有的是時間去思考。


2015年,高考結束,我和要好的朋友們去北京玩,我們住在菜市口地鐵站旁衚衕口的一個酒店裏,歡樂谷、海底世界……很難分辨我們是在用旅行的方式向未來示意,還是用這種方式告別過去的青春。我只能說,那次旅行代表了我全新的未來,我開始像一個品酒師一樣品嚐全國大大小小城市的佳釀,有時跟朋友,有時跟家人一起出行,以腳步丈量每一塊土地,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生命中所有的景象。而在這次旅途之前,我去過的城市不超過五個。

那次去北京,剛好是我生命前二十年中最不想留在北方的時候,我極度渴望走出燕趙文化的舒適區,去南方尋找不一樣的世界,讓自己有機會在困境中重塑自己。也許每個人在安心的同時又都有與母體相背的傾向吧,這是從降生那一刻就決定好的命運。總之,十七歲的我只是北京的一個過客,細心觀察卻毫不留念。


2017年,我跟朋友們去北京做調研,看了長安大戲院的京劇,飽覽了故宮的展品,逛了一圈後海的小店,當我看八大山人他們令人難忘的山水時,當我吃到包含兒時回憶的稻香村時,我覺得,也許自己不再是北京的過客。


我還是要返回北方,最終成爲北京兩千多萬分之一的存在吧。


我想窮盡一生去體驗足夠豐富的世界,第二次從北京回家後,我填報志願來湖南讀書,後來還去過南方北方几十座城市,這世界很精彩,精彩到我十本書都寫不來,但比起我心中的世界,現實終究還是有些枯燥。不斷捨棄過去的外在成就,帶着勇氣輕裝上陣,對我來說仍舊非常重要。只是,在面臨道路的選擇時,南方不再比北方有更大的優勢。


我是個抱負很大的人,雖然沒有什麼引以爲傲的意志力,但每次的決心剛好足夠把自己拋進新的困境中,然後咬着牙“苟延殘喘”,撐着撐着,也看到了很多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我不能把自己安放在石家莊這樣的城市,舒適圈不會讓我跌進深淵,但它會讓我失去一飛沖天的魄力。我應該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多受受打壓,適度的飢餓感、不安感、孤獨感很苦澀,但它們都是生命旅途的良藥。而比起上海,北京離家近些,又是文化中心,對於吃我這碗飯的獨生子而言,也許再合適不過了吧……


真的如此嗎?


我原本想用幾句頗感性的話結尾:“你每天加班完公司樓外的夜色,那條漫長擁擠而又熟悉的地鐵線,出租屋外街上的小吃攤。也許體驗時很寂寞,但多年後回憶起來,歲月沉澱後的娓娓道來格外動人。”可是,果真如此嗎?體驗地鐵裏的疲倦很重要,但多一點安靜讀書的時間同樣很好,人生不是去大城市受苦後纔會圓滿,很多小地方同樣有其獨一無二的韻味。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我能預測到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後的生活,那這種生活真得能讓我滿懷熱情去體驗嗎?


北京是我的最佳選擇,但不該是我的全部選擇,沒有人有權利束縛一個人的一生,包括他自己。我憑什麼自己爲自己框定早出晚歸的未來?憑什麼覺得大城市一定會得到最好的資源?說白了還是自己太過擔憂,把別人的人生當作自己未來的構思。我活了二十年,才領悟到每條生命各有其軌跡,認爲自己的將來會模仿別人的軌跡,本身就是缺乏思考和自信的表現。


我的確應該去北京,準確的說,是我的人生要向心中的“北京”前行,那是一個符號,意味着有未知也有回憶,象徵着多元而又充滿挑戰的生活。至於腳步會邁向何方,一切都是未知數。“我們深深地等待,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蹟,在漫長的歲月裏,突然有彗星出現,狂風乍起。”與其充滿對未知的焦慮,不如在當下盡興地活好,明日的事留到北京去說,今晚的雨卻要此刻去感受。

(編輯/嘉軒  作者/嘉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