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當不當嫁?(草稿)

女人大概是社會文化的建構體。

她的一言一行、選擇的工作,生活方式不由自主的受制於文化,在一個家庭觀念強化的地域裏,她如果還單身,就比較容易具有爭議性,這個爭議性來源於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對他的“好心”關照。

這好心,有的是真的,有的是無事可幹非得要表示一下。在他們的認知層面裏,會無意識的覺得女大當嫁。

大學的一位好友,畢業後被親友勸婚,她直言不諱:你們自己的婚姻都過成什麼樣了?爲何非要勸我結婚?當然,另一位單身女友說:唉,看看身邊很多的人的婚姻都是一地雞毛,我表示害怕。

有一位姑娘,從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畢業後回到縣城,擁有穩定的工作,年紀漸長,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父母着急,她也難受,還想過自殺,她感覺到那個環境容不下她,以至於父母也容不下她,到最後,她容不下自己。

她的糾結似乎來自於當地文化語言對她內心的負面控制。別說她呢,如果我在老家一直單身,即便我很自在,但依然會體驗到無形之中的重重壓力,難保不會逃離到大理騰衝之類的烏托邦去避難。

作爲女人,你是自由的嗎?你的一言一行皆受環境文化的制約。

作爲女人,你爲何覺得自己需要陪伴,似乎沒有伴侶你就是無助的。但有的單身女性他們拒絕男性,她們把精力用於事業,活得也很灑脫。

一位單身姑娘36歲,自己管理一家廠,她說,我爸爸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必須得結婚生子啊?她身材勻稱而堅實,人也美,自有一股吸引力。

而徘徊在她周圍的已婚人士,不是說自己的孩子令她操心,就說自己的老公不滿足她的需求。似乎,男人孩子成了她們痛苦的根源。

你說,單身或者已婚,誰更幸福?好像,單身姑娘更自在一些。看他們的容顏,對比一下,也有很大的差異。單身姑娘是挺拔的,已婚媽媽則顯得垂墜。

又一次反映了“身體即心靈。”這個說法。

也許,一個人不結婚,她的心態永遠還是個孩子,她無需負任何責任,她只是在活她自己。

你看一個負責任的男人他大腹便便的多。而男人的肚子大是因爲他裏面裝滿了責任嗎?

而已婚女性特別容易變得嘮叨,因爲她總想改造孩子老公,精力總是奉獻給他們,所以,她身材的垂墜是在表達她的無力感吧?

我喜歡婚姻也厭煩婚姻,我在婚姻裏欣賞着單身女性,但我更欣賞那種在婚姻中又能自在生活的女性,她們更有沉澱,因爲孩子和男人在時刻塑造她打造她進而形成她。

如今這個社會,女人的選擇權更多,不是非要結婚,如果夜深人靜,你感到孤單,那也許是生物本能的需要陪伴,也有可能是文化對你深入骨髓的影響。你會覺得,無人陪伴很孤單,但其實婚姻中的兩個人在一起也依然孤單,那是另一半無法企及的心靈小屋吧?

據說,北京盛產大齡未婚女青年。那麼,如果你喜歡單身,把自己放入一個容納你的開放環境裏,不論是北京還是大理,那裏的文化更具包容性靈活性,你也將更自在。

女人尤其是文化的產物,讓自己和文化互相滋養。當不當嫁,自然你說了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