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給予每個人機遇

文/亦一禾

讀書學習使人聰慧明智,進而掌握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讀書人貢獻智慧與力量足以推動社會前進的腳步,毋庸置疑。

幼不學,老何爲。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承載着如萬丈高樓般搖搖欲墜的課程學業,伴隨着被考覈被點評被揍的循環歲月,遙遙無期。

在最好的年紀遭受行刑般的折磨,那時我們已踏上了一條自我救贖的路。

01

如果沒有壓力,我們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嗎?

時光倒退15年,三尺講臺與兩米直徑的黑板前,依然無死角地穿梭着目光皎潔、行動敏捷的班主任數學老師。他的每一次回眸鎖定的方向,暗示着稍後上臺演算出醜的受害羣體範圍。

我坐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裏,飄飄然,開始思考人生和懷疑人生,全然聽不進如何計算sin和cos的換算。我認爲當下的生活太緊張,太不利於身心發展,想要掙脫。

如果那時在校外有自由媒體採訪,認爲自己過得幸福嗎?我大抵會回答,學習如果不凌駕於壓力下,我會更快樂。

02

生活不是自己尊崇內心的需要,必將是痛苦而低效的。很明顯,學生時代我不是個快樂的青年也不是個成績拔尖的學生。

痛苦有時,歡樂有度。雖然父母們在陪跑的路上汗流浹背終抵不過自己感悟,多少個夜幕籠罩窗前昏黃檯燈前,臨睡前,父母殷切地鼓勵與期盼猶言在耳。

那時並不真的意識到,美好的未來需要自己努力創造。

此刻,這些的確如真理般的意識存在。

然而,沒有解答出來的綜合題霧霾似地環繞着無數個美麗的夏夜。

一次次重大考試對應着年輕生命的重大工程,工程竣工之時,也即青春作揖離別之際。

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青春或多或少給我們的生命個體冠以聰明與糊塗,對我們未來的人生走向作出了大致的判斷。

03

每一個當下,其實都是爲下一秒做準備。同樣,青春時期的努力與付出不是爲了祭奠青春的無私與宏偉,更大程度上,是爲中年、壯年、老年時期的人生路打下基礎。

青春時期質疑拷問的那些人生道理,最後都經由親身實踐,轉變成了自己所領悟的人生道理,成爲擺在自己眼前的現實。

離開青春,不讀柏拉圖,不讀馬列主義,其實也能悟出不少人生道理。

冷不丁的一句俗語,也能爲正在擼袖擦汗尋找答案的年輕人給予點撥。借自然規律,建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旁觀他人,似乎也能指導兒孫。

04

最近,失聯多年的同學在朋友圈相聚,成年人不再傻乎乎打聽各自的下落。

那些積極分享身邊人和事物的同學,讓我們圖文並茂地體會到了30而立後的品質生活。

那些曾秉持優越智商的調皮同學,言語間依舊不乏閃現當年的活躍模樣。

曾經那些默默無聞的同學,歲月改變了他們的性格嗎?坐在最後一排成績倒數的同學,最後通過努力得到過其他優良評價了嗎?父母們曾經的期盼都實現了嗎?

彷彿間,有好多話要說,卻又說不出口,願一切安好。

#365挑戰營#第18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