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散記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清明之外祭祖的又一個重要民俗節日。傳說陰間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到七月十五日,重新關上鬼門,這些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我家鄉人向來只說七月半,或說“鬼節”,並不曾有“中元節”之說。上元節也只說元宵或正月十五,至於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已是無人問津、被徹底遺忘了。莊稼人只以樸素的習慣去延續風俗,至於其中意義,從來不做深究。若與他說三元節對應“三官”,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恐怕是兩眼對瞪,不知所云吧。

​我小時候七月初一到十五這半個月,母親對我們是有諸多限制的:不要單獨出去玩,不要跨過別人燒的祭品,不要隨便喊別人的名字,不要在室內打傘,不能在半夜對着鏡子梳頭等等。​她說:七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衆鬼可以出遊人間。小心駛得萬年船,別出門招惹上了什麼……而到了七月十四這天,母親更是如臨大敵,鍋碗瓢盆都扣起來還不算,上面還得架把刀。她說這天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着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十五,母親便會帶上我們,提上供點和紙錢,上完祖墳再去外婆家,晚上再到水塘邊放走一艘點了一截蠟燭的紙船,最後如釋重負地說:該收了,拿上錢在那邊好好過吧……

佛教把七月十五這天稱作盂蘭盆節。“盂蘭”是梵語的音譯,爲“倒懸”的意思,“盆”字則爲漢語。“盂蘭盆”就是爲了解救倒懸之苦,把百味盛在盆中,供奉三寶。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中,有一個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道心且孝順,他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天天宰殺牲畜,大肆吃喝,從不修善。死後因罪孽深重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淪爲餓鬼,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嘴中,便化成火炭。目連想救母親卻無計可施,十分悲哀,祈求於佛。佛陀就讓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會,把百味五果放置盆中,借十方僧衆之力進入地府送食,讓母吃飽。目連孝感動天,靠集體的力量終於把母親救出沉淪。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盆會,供養十方僧衆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儀式。可見盂蘭盆節提倡的是佈施,宣揚的是孝道。

​物質至上的年代,孝道變成了某些人鬥富的旗幟。五年前的鬼節我正巧在老家。那一天,香車塞道,萬爆齊鳴,各式紙糊的、幾可亂真的、生活中用得到的生活用品和金銀珠寶在燭光的搖曳中付之一炬,場面很是壯觀。母親說“人有錢了,鬼也跟着享福”……

​今天,我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沒有見到任何關於“今天是中元節”的提示,唱歌的、跳舞的、慢跑的、溜狗的……大家以自己的興趣、節奏延續着往日的生活。打電話給母親,她說自去年村上禁燃禁炮後,鬼節的生意徹底蕭條了,“我都忘了今天是七月半”……

​又一個面臨消失的節日,無論悲喜,終將是來了,沒有了鬼節,曾經的諸多禁忌還會有嗎?佛教宣揚的佈施與孝道又會以怎樣的一種形式開示於人呢?……

                        (梅子於19081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