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鈍感力

週末到書店轉轉,看到一本書名很有意思,叫《鈍感力》,作者居然是渡邊淳一(就是寫失樂園),於是站着翻開看了一下,書很薄,大概看了20分鐘翻完。覺得還有點意思,所以簡單寫下我的理解,推薦給大家。

鈍感力乍看很奇怪,但只要想到和敏感對應,就好理解了。渡邊通過很多案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不要過於敏感,保持一些鈍感,會更加快樂。

我結合書中內容,把鈍感力簡化爲3個層次。

首先就是身體的鈍感,眼耳鼻舌身。大家都知道一個皮膚很敏感的人(特別是女性),還是挺痛苦的,各種化妝品都不能用,稍微不注意,就起紅點,容易長痘。這裏鈍感比敏感好。但大家會說,這個是天生的啊。不知道你是否有過結痂的經歷,到快脫落前,就會特別癢。如果老惦記着疤,沒事去撓一撓,痂還沒完全長好就揭點下來,反而會導致發炎或其它問題。這時的鈍感就是不在意身上的一些小癢,做別的事轉移注意力。不去管它,等它自然好。

其次是對他人的鈍感。生活總會碰到各種人各種事,有時是老大批評你,有時是同事嫉妒你,有時是不小心被他人冒犯。如果過於敏感,對他人的行爲很在意,針鋒相對或憋在心裏都不是好的選擇。所謂“清風拂大崗”,你不往心裏去,才能保護好心情。別人如果不是故意,就原諒他;如果的確是故意,也不要去衝突,心裏默想“人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就慢慢疏遠ta。

說到這裏,我想到國內一個新聞。一對年輕情侶在醫院碰到一個醉漢,不小心碰到了,然後不依不饒,雙方理論,結果女的慘遭割喉。這樣的新聞還挺多,因爲一些小事甚至就是多看了一眼,然後“你瞅啥”,“瞅你咋地”,搞成大沖突,甚至引發命案。如果大家都不那麼敏感,多謝包容,世界也會太平很多。

最後是對自己的鈍感。簡單說就是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有點小成績,就覺得自己最牛,別人都得聽你的。殊不知真正的牛人都是低調的。我12年曾在大衆點評工作,當時公司也挺大了,一次張濤(原點評創始人)走過來,我很興奮的對旁邊人說:“看,張濤來了”。結果他很淡定的說“哦”。張濤也沒有什麼架子,甚至大家都不和他打招呼。但我覺得,這纔是領導該有的樣子。反觀最近我和朋友聊天談的他曾經的ceo,食堂吃飯也是定做的,到哪都覺得自己是老大,別人都得對他點頭哈腰。真正的領導者獲得尊敬不是靠形式,靠強制,而是靠願景,靠認同,靠發自內心的追隨。我也一直這樣做。

當然鈍感不是你真的就生理和心理感覺遲鈍(那就是情商低了),而是你能感受到,但並不在意。生活中保持些鈍感,快樂就會多一點,何樂而不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