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認知與行動

今天早晨醒了眼睛睜不大開,就閉眼聽得到,正好聽到羅胖講吳伯凡的認知方法論,講到意義鍊金術。而前天我又寫過一篇看見的力量,忽然發現可以更加升華一下,我也結合自己的理解講下意義、認知與行動。

我的觀點是,意義是驅動我們行動的源泉,而認知讓我們行動少走彎路。所以意義、認知、行動這3點構成一個三角形。

意義是主觀的,甚至有時是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上。比如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他的本意不是要去貧窮的美洲,而是要去遍地黃金的印度。很多人創業,他的意義也不是一開始就要做那麼大的事業,而是從要解決一個小點出發,甚至有時只是爲了證明自己。如果他對創業的艱辛有着準確的認知,也許就不創業了--老老實實打工多穩定舒服。但反過來,如果人都非常理性,都認知到一切都是空,要那還要努力拼搏幹啥。往往很多抑鬱患者就是失去了生活的意義所致。反正我還是想把人生過的更有意義的。

認知是你對世界運行規律的理解,反而是客觀的。我們認知越準確,越能看到事情的本質,我們就能做出更準確的應對和選擇。有的人悟性強,有的人悟性弱點,但認知不是天生產生在你的腦子裏的。我們從孃胎開始就在不斷認知:會餓,要喝水,冷熱明暗,父母,玩具,一切一切都是逐漸在腦子裏映射形成,父母和環境在不斷建立我們自己的認知。到現在我們仍然在不斷認知,從自己經歷中學,從別人的故事中學,從書裏學,跟大牛學。有的認知能讓我們賺錢,有的認知讓我們更有學問,有的認知讓我們更淡定。從這個意義上,追求認知提升也是一種意義。

最後行動是實現意義建立更深層次認知的基礎。你也知道健康的身體需要運動,知道要有成功就得努力拼搏,知道能力是可以刻意練習形成。但如果沒有行動,只是躺在牀上,窩在家裏,那認知就只是淺認知。你只有去行動了,在追求意義的過程中,不斷實踐思考,才能形成更準確更深層次的認知,才能夠達到你可能都沒想過的地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然你也可能會失敗,但這就是VUCA時代的特點,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除了堅持去行動,同時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外,別無他法。

人類拍攝黑洞照片是爲了更好的認知宇宙的形成和湮滅規律,這就是“看見的力量”,這個力量不僅僅是看的能力,同時也是指引我們去看去行動的力量。

總結下,就是給自己一個認爲有意義的目標,通過行動,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即使你最後沒有實現目標,也是很有意義的事,不是嗎?


一個小廣告,元芳最近又在做一個自己覺得有點意義的事,我在騰訊課堂開了python公開課,6次課讓大家完整掌握python,歡迎大家來學習。認知程序世界,理解程序員思維也是很有意義的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