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進化史(上篇):誰主沉浮

本文原作者:戀愛圈產品研究組(Hiro, Hanzhi),個人微信:17621969196,原題《移動社交進化史(上篇):誰主沉浮》,收錄整理時有改動。

1、引言

“社交、電商,得一者可安天下。”

在互聯網的江湖裏,「社交」始終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伴隨着塞班系統步入晚年,iOS和Android進入大衆的視野,一幅移動時代的山河畫卷正在緩緩展開,而社交的故事也將由移動端的新產品們娓娓道來。

2011年,微信登基、米聊沉浮、陌陌誕生,這一切說起來波瀾不驚,卻悄無聲息地奠定了未來十年社交領域的生死棋局。這一年,註定是移動社交歷史上揮之不去的一筆,也可以稱它——移動社交元年。

而今天的故事也將從這裏展開。

學習交流:

- 即時通訊/推送技術開發交流5羣:215477170[推薦]

- 移動端IM開發入門文章:《新手入門一篇就夠:從零開發移動端IM

(本文同步發佈於:http://www.52im.net/thread-2711-1-1.html

2、系列文章

本系列文章共分爲上下兩篇,以下是目錄:

盤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進化史(上篇):誰主沉浮》(* 本文)

《盤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進化史(上篇):大浪淘沙》(稍後發表)

3、相關文章

史上最全即時通訊軟件簡史(精編大圖版)[附件下載]》(* 推薦)

閒話即時通訊:騰訊的成長史本質就是一部QQ成長史

技術往事:史上最全QQ圖標變遷過程,追尋IM巨人的演進歷史

微信七年回顧:歷經多少質疑和差評,才配擁有今天的強大

前創始團隊成員分享:盤點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QQ的成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順利和輕鬆

QQ和微信止步不前,意味着即時通訊社交應用創業的第2春已來?

爲什麼說即時通訊社交APP創業就是一個坑?

即時通訊創業必讀:解密微信的產品定位、創新思維、設計法則等

盤點和反思在微信的陰影下艱難求生的移動端IM應用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漸行漸遠的人人網:十年親歷者的互聯網社交產品覆盤和反思

中國互聯網社交二十年:全民見證的互聯網創業演義

讀懂微信:從1.0到7.0版本,一個主流IM社交工具的進化史

還原真實的騰訊:從最不被看好,到即時通訊巨頭的草根創業史

4、2011:微信登基,陌陌出世

2011年伊始,新興的移動互聯網正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野心勃勃的雷老闆想在這這片處女地裏插上第一杆旗幟。

“手機會替代PC,這纔是未來的趨勢。”他說。

時間倒回2010年十月份,一款名爲Kik的軟件上線,讓雷軍如獲至寶。短短15天吸引了100萬用戶,他覺得Kik的登場像極了當年的ICQ,這是佔領移動互聯網的極佳切入點。爲此,雷軍特地探訪了騰訊總部,沒有發現類似的項目。

“騰訊給了我們3個月的時間。”這給了雷總極大的信心。

37天后,小米發佈了中國第一款模仿Kik的產品米聊。可雷軍萬萬沒有料到,就在米聊立足未穩之際,從騰訊帝國的僻壤裏(廣州)殺出來一個張小龍。接下來便是微信和米聊的短兵相接、生死競速。

本以爲Kik的本土化之爭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畢竟雷軍也是互聯網界的傳奇人物,卻沒想到高手過招兇險只在毫釐之間。張小龍僅僅用了兩招,就讓這場戰爭草草收場,並奠定了他封神的地位。

2011年8月3日,微信2.5版本上線,新增“附近的人”功能。被一排排異性頭像引爆的荷爾蒙如同病毒一樣蔓延開來,幫助微信以日新增10萬的速度橫掃當時勢頭正猛的米聊。

嚐到甜頭的微信在3.0版本再度發力,將bump上交換名片的功能“搖一搖”打造成了全民爆款,一時間滿城盡是“咔嚓”聲。在3000萬臺手機的晃動中,張小龍幫馬化騰拿下了移動互聯網的商務頭等艙,更是將同一條跑道的米聊甩得連尾燈都看不見了。

微信接下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身在其中,我們就暫且按下不表。在這移動社交元年裏,“附近的人”不僅引爆了微信,還點燃了另一場戰火:移動交友。

如今寂寞無聊的男男女女已經不再像十年前一樣泡在聊天室裏聊騷、在深夜尋找有攝像頭的QQ網友,魚龍混雜的網絡世界讓人們慢慢接受了這樣一種“事實”:網上的人大都是騙子。隨着騰訊和SNS的崛起,虛擬世界的人際關係像是一夜之間就龜縮到以QQ、空間、人人爲主導的熟人網絡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項新的技術進入了移動社交領域,並且以“簽到”的形式第一次展露頭角,那就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2010年,如日中天的Foursquare正在成爲一頭獨角獸,這款基於地理位置的手機軟件鼓勵用戶簽到並分享自己的定位。在移動互聯網方興未艾的時代,這種新穎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國內也出現了街旁、切克等模仿者。可惜這類產品終究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網絡,很快就被微博、微信所淘汰。

但Foursquare對LBS的應用卻給人們帶來了靈感,SKOUT、Blendr等交友軟件開始利用這項技術幫助用戶認識附近的人,讓搭訕不再侷限於酒吧、商場,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在手機上發生。而微信“附近的人”也是師從於此。

這種線上建立聯繫的方式,與脫胎於現實人際關係的IM和SN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移動社交也因此進入了熟人通訊和陌生人交友齊頭並進的2.0時代。

時間來到2011年,簽到已死的言論甚囂塵上,但LBS卻已然成爲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成年人在移動和社交媒體領域中使用LBS服務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8%。

在中國,LBS也將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的戰爭。第一個大獲全勝的是微信,而第二個便是唐巖和他的陌陌。

來自湖南婁底的唐巖和工程師出生的老鄉張小龍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是一名匪氣十足的古惑仔。在網易的那幾年,唐巖和李甬、方三文等人稱兄道弟,一有空就勾肩搭背去喝酒、打牌、捏腳。但有一點他和張小龍很像,就是對人性有着敏銳的嗅覺。憑着這份嗅覺,唐巖在那個大浪淘沙的年代裏,短短八年時間就做到了網易的副總編輯。

過上小資生活的唐巖本以爲會一直幹到退休,沒想到身邊的好友一個接着一個辭職創業,他這才如夢初醒:沒有能幹一輩子的工作,如果有,那就是給自己打工。

萌生了創業想法的唐巖注意到了Foursquare,但這種純粹的簽到打卡機制讓他覺得過於寡淡。唐巖認爲,分享地理位置根本不是需求,背後一定暗含着某種原始的衝動。而這種衝動,早在當年混跡“神童灣”聊天室的時候他就見過。在唐巖看來,同城聊天室曾經的火爆證明了交友是剛需,但是現在人們缺少釋放這種剛需的平臺。

於是唐巖決定創造一個,它就是陌陌。

陌陌的設計很簡單,附近的人+聊天。LBS打通了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隔閡,當對方僅僅距離自己幾公里甚至幾百米的時候,這種距離能快速削弱許多底層用戶對虛擬網絡的陌生感和不信任。

陌陌的雛形漸漸在唐巖的腦海中完善起來。他知道,在附近帥哥美女的列表裏,躺着的是人們蠢蠢欲動的荷爾蒙,是他要找的“原始的衝動”。於是,心有定計的唐巖找來網易的前同事,對着一本《iOS 30天速成》開始了陌陌的開發。

2011年8月4日,陌陌上線。

所謂無巧不成書,就在陌陌上線的前一天,微信“附近的人”發佈。唐巖後來回憶說:“當時你甭管我多牛逼,心裏還是很沮喪的。”

幸運的是,當時的移動互聯網還是一片藍海,微信也還沒有成爲不可逾越的城牆。陌陌上線的第一個月順利獲取了10萬用戶,甚至衝上了社交榜第3名的位置,僅次於微信和QQ。

不過,陌陌想要贏下這一場顯然不會這麼容易。除了已經頗具規模的微信外,移動交友領域多的是虎視眈眈的對手。

早在2010年7月就上線的兜兜友也算半個Foursquare的門徒。與街旁、切客不同的是,兜兜友選擇從陌生人交友領域切入,但在發現機制上依然沿用了地圖式的LBS。

另外,兜兜友應該是第一個抄襲微信“搖一搖”功能的產品。對此張小龍曾說:“這個功能我們已經做到了最簡,別人想要超越我們,總得加點什麼,但他們一加就超不過我們了。”事實上,由於產品和行業的不成熟,直到陌陌上線時,兜兜友依然徘徊在社交榜100名開外。

與陌陌同年出世的友加則要兇猛許多。兩位創始人胡鑄韜和鄒嶺都是從山寨機的紅海里殺出來的,產品一上線就在華爲、中興、天宇、聯想以及一些貼牌手機裏搞預裝,兩個月斬獲七八萬用戶,MTK+安卓設備佔到了八九成,增長速度比iPhone還快。

“我們肯定是以MTK和Android所代表的中低端手機市場爲主戰場,山寨用戶慢慢會過渡到Android,做iPhone只是爲了品牌形象。”

友加的目標用戶是16-22歲的學生羣體,胡鑄韜認爲不管是MySpace、FaceBook還是QQ一開始都是高中生用,但他們長大了還會用,因爲關係已經在上面了。“校園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是未來的主力人羣。”

同一時期,51.com的張劍福離職創辦jjdd.com,旗下社交App簡簡單單在2011年7月上線。簡簡單單沒有選擇以主流的照片牆作爲入口,而是在首頁展示更多的個人資料、興趣愛好和約會期望。張劍福認爲,很多交友網站折戟的原因在於沒能引導用戶上傳有效的信息。

阿福將目光瞄準了辦公室白領和高校師生。他會在校園裏擺上一些可愛的公仔,然後向經過的女生介紹:“想知道自己有多美嗎?我們做了個App,你可以在這裏照張相,我們幫你上傳,就會有人給你打分。如果分數高,你就可以帶走一個公仔。”簡簡單單就這樣掃蕩了上海的各大高校。

除此之外,米聊和手機QQ也迅速跟進了交友功能,更多的新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社交領域突然之間熱鬧了起來。

5、2012:張小龍向左,唐巖向右

微信藉助陌生人關係快速成長起來,截至2011年底已經擁有了超過5000萬的用戶。而“陌陌們”緊隨其後,在新的一年裏開疆拓土,移動交友的熱度也愈發高漲。

與此同時,“神器”這個字眼悄悄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在很多人眼裏,“陌生人交友”只是一個委婉的說法,它最終指向哪裏似乎是不言而喻的。LBS在網絡上也有了新的解讀:Location Based Sex。北京的三里屯、星光天地,廣州的珠江新城,杭州、上海的酒吧、夜場、CBD,只要你願意,很快就能加上幾百甚至上千個微信好友。微信也因此被稱爲“神器”。

但在道德層面,這種露骨的交友終究還是無法被接受的。更糟糕的是,見網友遭劫財劫色的新聞屢見不鮮,微信、陌陌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這樣的報道里。

剛吃完360的虧,騰訊可不希望第二次站到輿論的對立面上,小米自然也一樣。因此,雖然LBS很早就進入了張小龍和雷軍的視線,但是直到半年後張小龍才謹慎地將它加入到微信的一個小版本中。他們都清楚,太早加入這個功能會讓產品變成一個純搭訕的東西。

“微信並不是奔着泡妞來的。”張小龍說。

可就像KK在《失控》裏預言的,用戶最終會產生蜂羣思維,找到自己的方向。“很多人通過微信去找一夜情,我甚至不能判斷這樣是對是錯。我沒法把它放在道德層面上想。”這一切或許有些超出了張小龍的預期。

但是他堅信一點:“即使在對網絡信息幾乎不設過濾機制的美國,泡妞或色情沒有也不會成爲互聯網的主流。”儘管很多互聯網人鼓吹Girl、Game、Gamble纔是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但庸俗化的理解方式無助於我們認清行業的未來。”

在這一點上唐巖的想法卻截然不同。

開發陌陌的時候唐巖就說:“你們就做一個能知道大家都在哪的QQ,泡妞用的。”他把這個過程想得很簡單:有一個充分的溝通之後大家結識了,成爲男女朋友或者成爲性夥伴,都是好的。

“遵循內心的衝動。”談論起陌陌,唐巖就像個青春期沒有結束的中年人,荷爾蒙分泌依舊旺盛,他不在意有人把陌陌稱爲神器。“我沒有道德潔癖,”他說,“壓根兒就沒有。”

即便在當時的競爭對手裏,唐巖如此言論也算得上異類。雖然友加也玩曖昧,但胡鑄韜就一再強調:“下流的是成年人心中的魔鬼。”

很自然地,陌陌和微信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微信做熟人關係,做通訊錄好友,陌陌不做;微信以即時通訊爲核心,陌陌則強調發現,尤其是突出美女;張小龍認爲泡妞不是主流,但唐巖卻拿它當做立身之本。

陌陌我行我素地往前跑,鼓勵用戶傳真實頭像,引入更多的身份信息,唐巖甚至指着投資人的鼻子說:“你都40多歲了,看了你的頭像人家也不會搭理你,你唯一的機會就是寫上某某創投合夥人,可能還有人搭理你。”就這樣,陌陌的用戶數慢慢突破了50萬、100萬。

但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器”依然是微信。原因無他,用戶體量有質的差距。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戶量突破1億,這意味着在微信上能加到的好友數量超過陌陌百倍,而泡妞這種事情從來都是廣撒網的。

然而陌陌的轉機卻來得讓人始料未及。4月,Mike隋的一條視頻火遍全網,這個老外一人分飾12角,將陌陌推薦給了想要認識中國女生的外國友人。陌陌這個名字隨着視頻40多萬次的轉發,一夜之間有了能和微信分庭抗禮的知名度。

陌陌和微信對此都樂見其成。作爲騰訊的戰略級產品,微信是註定要成爲全民應用的,神器這樣的名頭愛給誰給誰。而隨着微信的體量越做越大,用戶的蜂羣效應也又一次做出了選擇。畢竟,附近的人裏如果都是同事同學、家人朋友,這個功能也就喪失了它的意義。

Mike隋的視頻背後有沒有陌陌的推動,筆者如今已經無從得知了。但自那以後,騰訊依然做它的社交霸主,而陌陌則成了交友領域的領跑者。唐巖贏下了這一場,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陌陌千辛萬苦取得的成果,卻要在未來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代價抹掉它。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與微信分道揚鑣之後,陌陌依然要面對其他的競爭對手,陌生人交友的邏輯決定了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像QQ、微信一樣做到壟斷。

之前吊車尾的兜兜友開始奮起直追,友加團隊的鋪量能力也不可小覷,而簡簡單單靠着給女生打分一度被稱爲中國的Facebook。此外,類似KKtalk(KK覓友)這樣的IM類產品也開始深挖交友功能,並且表現不俗。

而隨着陌陌崛起,陌生人交友這條賽道中也出現了很多新面孔,其中就有陌陌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遇見。

比陌陌晚兩個月上線的遇見,在氣質上和陌陌有着很多相似之處,不過比起陌陌來又要顯得委婉一些。同樣從LBS切入,陌陌是直接的點對點交友,而遇見則希望通過“圈子”幫助用戶更好地互動,相當於做了一個移動端的羣組。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陌陌和遇見各自遇到了各自的問題。

2012下半年,陌陌一直處於輿論焦點中心,給唐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可否認,Mike隋的營銷很有噱頭,但單純做約的應用,男性用戶嘗試幾次失敗受挫後就會慢慢退縮,而女性用戶則漸漸不堪騷擾、選擇離開,這樣就導致整個社區環境的惡化。這些問題迫使陌陌在2.0版本增加了羣組功能。

遇見的圈子模型也大有問題。在一個社交圈子中,活躍的人數一般只有十幾人至幾十人,這是從PC端得到的經驗,在移動端這個數字更小。因此遇見上規模較大的圈子大都處於沒有意義的沉寂狀態。缺乏足夠的刺激讓用戶活躍,整個社區的氛圍每況愈下。

臨近2013年,陌陌和遇見一起來到了3.0版本。

遇見把之前的核心功能圈子降級,把找朋友的概念固定爲產品的核心,提供了邂逅遊戲、全球焦點、附近用戶等功能方便用戶找朋友。而陌陌則基於2.0的羣組概念,重塑了一個LBS社區,添加了留言板、好友動態等功能對基於固定地點的羣組進行補充。

在這一年裏,陌陌和遇見就像是照鏡子一樣看着對方,也不知道擦肩而過的瞬間,兩個團隊的產品經理是否會有一番感慨。

且不論有沒有受到遇見的影響,總之,經歷了上半年的增長和下半年的困頓,陌陌終於正式轉型。這一次,唐巖絕口不提陌生人交友,這位標榜沒有道德潔癖的匪首,最終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6、2013:江山既定,羣雄四起

2013年1月15日,微信宣佈用戶量突破3億。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要知道當時中國的智能手機用戶也不過3.3億,而同期陌陌的用戶量才堪堪突破2000萬,遇見則尚未達到800萬。整個交友行業加起來都不是微信一合之敵。

不過微信也志不在此。去年朋友圈上線,馬化騰便說:“微博的戰爭結束了。”事實上,微信的崛起直接導致了微博的戰略轉型、人人網的加速沒落,連騰訊自家的手機QQ都不得不避其鋒芒。移動互聯網不再羣龍無首,張小龍和他的微信成爲了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當然,微信坐在這個位置上,自然不乏眼紅挑戰者。先是飛信重整旗鼓奮起反擊,再是電信聯合網易推出易信,手握電商的阿里也沒有坐住,在2013年10月推出了來往。對於來往的推廣,馬雲可謂是不遺餘力、不擇手段,甚至給阿里員工定下KPI,年底前來往好友達不到100的沒有年終獎。

可惜,愚公移山的精神也難以撼動微信打下的江山,畢竟在智能手機的用戶覆蓋率上,已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幸的是,社交這條賽道依然有立足之地。

經過2012年的培育,LBS已經成爲與IM、信息流、SNS並列的四大社交產品形態,交友市場的增長也非常強勢。隨着2013年微信用戶增長放緩,手機QQ又萎靡不振,甚至出現過陌陌、遇見分別位列社交榜第一第二的場景。

在這一年裏,有兩件事值得唐巖欣慰。第一件事是陌陌在11月份突破了8000萬用戶,並且探索出了一條娛樂化的道路。

前面說到,“神器”的名頭雖然幫助陌陌迅速確立了優勢,卻無益於幫助產品進行高效的價值轉化,過低的成功率和過多的騷擾信息,對用戶和產品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唐巖急需向外界證明,陌陌到底有多少價值。

娛樂化是唐巖想到的辦法。他的想法依然簡單粗暴,那就是讓你約不到妹子也要留下來。於是陌陌先後推出羣組、留言板、動態、陌陌吧等功能,徹底向社區轉型爲。與此同時,團隊開始嘗試遊戲聯運,推出了第一款遊戲《泡泡兔》。通過會員增值服務和遊戲聯運,陌陌慢慢達到了盈虧平衡。

第二件事則是隨着用戶體量增大,陌陌逐漸滲透到了三四線城市。唐巖萬萬沒有想到,在這裏陌陌終於摘掉了神器的帽子。

在三四線城市,受到地域和人口的限制,大家生活在一個相對熟悉的社會中,約X受到諸多制約。同時,婚育年齡較早、外出務工人羣多,留守人羣和單身人羣面臨交際圈變窄的問題,而陌陌的羣組功能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陌陌上約人唱K、搓麻成了最常見的使用場景。也正是這羣人,推着陌陌的用戶量,一步一步向億級俱樂部逼近。

相比於陌陌,遇見則顯得有些低調,它沒有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深知自己與陌陌之間的差距,只是埋頭深挖陌生人交友社區。

爲了解決產品用戶活躍度的問題,遇見推出了智能交友,在產品中引入了積分、焦點、圈子、粉絲數等概念,並在算法上提高用戶的匹配度。在陌陌不再主打陌生人交友之後,遇見又抓住機會推出找朋友的核心功能,刺激老用戶活躍,也順便吸收陌陌的流失用戶。

遇見的商業化就是簡單的VIP會員,充滿了9158和YY語音的味道,查看資料的特權、虛擬商品和曝光度的消費,典型的“屌絲經濟”模式。生命力和現金流可期,但規模天花板明顯,做不大,賺小錢,也許就這麼默默地活下去,也能活得很滋潤。這是微信、陌陌之後,大多數產品的選擇。

令人痛心的是,一些產品的思路慢慢從鼓勵用戶線下見面,變成了慫恿用戶線上掏錢,進而演化出聊天機器人等套路,更是滋生了許多以桃色交易爲幌子,通過各種手段騙錢的專業團伙。最終,這類產品大都難逃下架的命運,在這滾滾長河中連個浪花都沒能濺起來。

當然,2013年的社交江湖遠遠不止這麼平靜,這一年可謂是江山既定、羣雄四起。

首先是婚戀社交。

弗洛伊德說,性主宰了一切。兩性關係在陌生人交友中是永遠無法抹去的,既然如此,那就將它合理化、合法化。於是許多創業者拋開約X,轉而舉起了婚戀交友的旗幟。至於商業模式,世紀佳緣已經幫大家想好了。

最早登陸移動端的婚戀社交產品便是傳統婚戀網站,世紀佳緣、百合網、珍愛網。移動互聯網的紅利讓傳統婚戀網站十分眼紅,而婚戀網站的利潤對於移動社交行業來說也非常的有誘惑力。

在這一年,心動婚戀、一見鍾情、網易花田、美麗約等婚戀類產品先後上線。這些軟件大都以身份認證和會員增值服務爲主要功能,主打真實、嚴肅的交友氛圍,與陌陌類的產品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

可惜,當時婚戀的用戶羣體和用戶需求決定了產品不僅要給用戶找到合適的對象,還要能夠安排線下見面。而對於新興的婚戀交友類App來說,他們沒有深厚的運營功底和完善的紅娘體系,很難與其世紀佳緣、百合網競爭。因此,大多數產品要麼黯然退場,要麼重新向陌陌看齊。

再來便是同志社交。

在國外智能機剛剛興起時,便出現了基於LBS交友的同志應用Jack'd,其開發時間很早,甚至可以說是幾乎所有LBS交友應用的鼻祖。在着手創辦陌陌之前,唐巖就曾研究過這個項目,據說他還將辦公室裏所有男同事的照片都試了個遍。可惜,Jack'd的本土化也遭遇了各種各樣的阻力,甚至因爲內容問題而被運營商封殺。

到了2013年,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也開放了許多,同性交友已經被大家認可和接受。但是對於這個羣體來說,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潛在對象較少,導致其交友需求和交友慾望比異性戀更爲迫切,一款好用、本土化的同志社交應用的及時出現便能夠佔領市場。

於是,脫胎於淡藍網的blued便應運而生。

Blued創始人耿樂認爲:“同志市場這一垂直領域潛力大、人羣多、目標需求明確精準,同志市場在未來一定是一個熱門領域。”

而數據也可以證明,這個羣體的用戶粘性和傳播能力非常強悍。Blued2013新版本上線不到一個月,便有130萬用戶下載,日活率和月活率達到了驚人的30%和60%。這個成績比陌陌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完兩性、同性交友,再來看看興趣社交。

社交無非就是性和興趣。隨着移動社交領域的發展,除了豆瓣、貼吧等老牌網站外,很多移動端的興趣交友產品紛紛出現。比如主打美食社交的美食美刻、飯本,主打吃喝玩樂和行程分享的小坐,都在短時間內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的用戶。

此外,Instagram和Snapchat的火爆,也讓不少創業者們蠢蠢欲動,認爲圖片社交大有前途。P1的移動版、貼紙標籤新穎的nice、給圖片加語音的啪啪、將閱後即焚用在交友上的咔嚓,圖片社交產品一時間多如牛毛。

可惜的是,圖片社交的模式在國內似是有些水土不服。P1、Nice等產品都沒有得到INS的真傳,把社交做成了社區,用戶規模和用戶活躍度一直沒有突破,反倒不如堆糖、花瓣活得滋潤。而啪啪、咔嚓這類產品,在內容把控上也逐漸變了味,重新走上了陌陌的老路,甚至猶有過之。

總之,遲遲沒有一款產品得以成爲中國版INS或是Snapchat。

同樣在中國尚未跑通的還有商務社交,與陌陌同期的幸會、在這兒曾經嘗試開墾這片荒地,但都鎩羽而歸。有人說在中國這樣的熟人社會,商務社交是一條死路,但也有人認爲只是時機尚未成熟。而如今移動交友廣泛普及,或許時機已經到來,於是誕生了脈脈,再過兩年便是它大放光彩的時候。

最後還要提一款很特別的產品:打着“無聊社交”旗號的same。說它特別是因爲這是一款沒有關注好友、沒有LBS、沒有性別篩選、沒有內容運營、無法導入通訊錄的社交產品。在same上看到的內容無非就是“我在呼吸”、“我在吃飯”,而你能做的也不過是點個贊而已。

就是這樣一款怪異的產品,卻默默來到了社交榜前30的位置,讓人不禁慨嘆:也許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安靜的角落,沒有社交,只有我們自己。

7、2014:匿名之火與陌陌上市

“這個應用太猛了!祕密-朋友圈的匿名爆料!”

2014年4月,一條鏈接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彼時熟人匿名社交在美國已是燎原大火,而隨着“祕密”登頂社交榜,火勢終於蔓延到了中國,在硅谷大紅大紫的Secret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像素級模仿者。

Secret的聯合創始人David Byttow是前Google員工,借他之手Secret在一週時間裏傳遍了硅谷,而曾在亞馬遜負責搜索引擎技術的林承仁自然就注意到了這款產品。

林承仁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離開亞馬遜後回國創辦了個性化資訊產品“無覓”,但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看到Secret只用了短短兩個月估值就超過4000萬美金,林承仁覺得機會來了。

3月25日,由無覓團隊開發的祕密正式上線,不僅複製了Secret的功能,也成功複製了Secret的走勢:一週內傳遍了中國的互聯網圈。

唯一不同的是,祕密在內容上顯得有些離經叛道。

剛上線時,祕密和Secret一樣,主要內容都是內幕爆料,產品也藉此完成了冷啓動。但是,匿名的氛圍決定了用戶無需爲自己的言論負責,也就助長了後來的一些謠言和人身攻擊。

不同的是,David認爲Secret是一個樹洞,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達和共鳴,因此平臺對惡意的內容設立了嚴格的過濾機制,更多地向用戶展示溫暖的內容。而無覓團隊則在介紹祕密時稱: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心有不滿和憤怒,但不方便發朋友圈,因爲擔心會影響同事或朋友關係。如果彼此戴着面具無法確認身份,這時用戶就可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用擔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團隊如此態度,祕密被當成泄憤和攻擊他人的工具,也就無可厚非了。

其實,同期的其他產品也有類似的問題。比如許朝軍的烏鴉,上線時的slogan便是“上班黑同事,下課黑同學”。爲了產品的快速啓動,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選擇了同樣的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人性的陰暗面比較容易被點燃和擴散吧。

對此,IT評論人洪波表示:“支持發揮惡意,充斥謊言與欺騙,沒有給社會帶來任何正面價值,註定不會長久。”

5月8日,由於平臺對負面UGC內容把控不足,“祕密”被App Store下架;20日,“祕密”改名“無祕”重新上架,隨後又因爲類似的原因被下架。最後無祕選擇通過與“友祕”合作而重新出現在App Store。

雖然幾經波折的無祕元氣大傷,祕密(Secret中文版)、烏鴉等競爭對手也蜂擁而上,但所謂“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師承”Secret的無祕依然穩坐頭把交椅。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熟人匿名社交這條路突然走到了死衚衕。

7月,Secret剛剛獲投250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達到1億美元,卻在一個月後跌到了App Store1500名開外。

這一切也許早有徵兆。熟人匿名社交說到底釋放了兩點需求,偶發性的窺探欲和不用負責的攻擊欲。不難想明白,這兩者都是難以持續的需求。而說到持續的社交需求,交友這個詞又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於是,在2014年夏天匿名社交的玩家們集體一個急轉彎,從熟人匿名轉向匿名交友,出現了抱抱、微密、小聲、耳語、BiBi、嘰密等產品。此外還有類似“幾度”這樣的匿名人脈交友,基於通訊錄匿名匹配,撮合二度、三度人脈關係。無祕在3.0版本中也進行了大幅改版,推出了附近的人。

但匿名社交進入交友領域後似乎失去了原來的爆發力,在以陌陌爲首的陣營裏舉步維艱。與此同時,匿名的機制讓大量涉黃信息死灰復燃,一時間匿名社交產品們陣腳大亂。

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快大洋彼岸又傳來了激動人心的消息。隨着秋季學期的開始,一款應用迅速席捲了美國1300多所高校,並以接近4億美元的估值拿下了紅杉資本領投的6200萬美金。

它就是Yik Yak。

Yik Yak是一個基於LBS的匿名BBS,上線時間比Secret更早。上線初期兩位創始人Droll與Buffington謊稱自己是應哈佛學生邀請開發了這款軟件,因此Yik Yak得以在常春藤高校迅速走紅。但由於定位在美國東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進入硅谷的視線。

由於在校園內傳播,Yik Yak所面臨最嚴峻的問題要數辱罵、恐嚇這類校園霸凌信息。

Droll與Buffington以近乎瘋狂的方式來杜絕霸凌現象,不僅設立了嚴格的社區規則,更是在全國所有的高中地區設立地理位置柵欄,禁止高中學生使用。這對當時用戶羣體主要分佈在高中和大學的Yik Yak來說無異於自斷一臂。

Buffington說:“此舉可能讓我們犧牲許多增長空間,但可以確保我們的應用可被正確使用。”

這是因爲兩位創始人在道德上的堅持,使得Yik Yak的氛圍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也讓投資人對他們的團隊充滿了信心,認爲他們願意以損失用戶爲代價來換取健康的環境,是一種有遠見的做法。

很快,Yik Yak的故事進入中國,給匿名社交領域的創業者們打了一劑強心針,與此同時,另一條許久無人問津的賽道突然被擺上了檯面:校園社交。這將是我們要在下一篇2015年中討論的主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一邊匿名社交打得火熱,另一頭唐巖和陌陌也忙得不可開交。人們都說,陌陌要上市了。

在這一年裏,陌陌亮相草莓音樂節,打出“總有新奇在身邊”的品牌廣告,引入完善的審覈機制和用戶信用體系,可以說是全力以赴自證清白,倒是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也同樣在這一年裏,陌陌聯運遊戲收益頗豐,《陌陌爭霸》上線第一個月流水就超過1200萬。下半年又上線“到店通”服務,爲線下商家提供線上廣告平臺,開啓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2014年11月8日,陌陌正式提交IPO申請,同年12月11日,而立之年的唐巖帶着兒子敲響了納斯達克的上市鍾,剛剛上線三年的陌陌正式掛牌,成爲了中國移動交友領域第一股。

當然,陌陌上市並不代表移動交友走到終局。正如前文所說,產品背後的邏輯決定了微信可以一統江山,但陌陌卻難能獨領風騷。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在陌陌上市的狂歡聲中,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它將猶如一柄尖刀,深深地刺入唐巖和陌陌的腹地,將移動交友的故事引入又一個高潮迭起的新篇章。

它就是探探。

- 上篇完 -

8、下篇預告

《盤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進化史(上篇):大浪淘沙》,帶大家回顧後陌陌時代交友領域的新生力量、微信統治下賊心不死的私密社交、以及4G普及之後聲色犬馬的泛娛樂社交產品。

附錄:更多即時通訊/社交產品的實踐總結、感悟分享

技術往事:微信估值已超5千億,雷軍曾有機會收編張小龍及其Foxmail

QQ和微信兇猛成長的背後:騰訊網絡基礎架構的這些年

閒話即時通訊:騰訊的成長史本質就是一部QQ成長史

騰訊開發微信花了多少錢?技術難度真這麼大?難在哪?

技術往事:史上最全QQ圖標變遷過程,追尋IM巨人的演進歷史》 

開發往事:深度講述2010到2015,微信一路風雨的背後》 

開發往事:記錄微信3.0版背後的故事(距微信1.0發佈9個月時)》 

微信七年回顧:歷經多少質疑和差評,才配擁有今天的強大

前創始團隊成員分享:盤點微信的前世今生——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QQ的成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順利和輕鬆

[技術腦洞] 如果把14億中國人拉到一個微信羣裏技術上能實現嗎?》 

QQ和微信止步不前,意味着即時通訊社交應用創業的第2春已來?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爲什麼說即時通訊社交APP創業就是一個坑?

即時通訊創業必讀:解密微信的產品定位、創新思維、設計法則等

老羅最新發布了“子彈短信”這款IM,主打熟人社交能否對標微信?

盤點和反思在微信的陰影下艱難求生的移動端IM應用

QQ現狀深度剖析:你還認爲QQ已經被微信打敗了嗎?

那些年微信開發過的雞肋功能,及其帶給我們的思考

漸行漸遠的人人網:十年親歷者的互聯網社交產品覆盤和反思

中國互聯網社交二十年:全民見證的互聯網創業演義

IM熱門功能討論:爲什麼微信裏沒有消息“已讀”功能?

讀懂微信:從1.0到7.0版本,一個主流IM社交工具的進化史

王欣迴應微信封禁,解釋爲何取名“馬桶MT”

同爲IM社交產品中的王者,QQ與微信到底有什麼區別

還原真實的騰訊:從最不被看好,到即時通訊巨頭的草根創業史

知識科普:IM聊天應用是如何將消息發送給對方的?(非技術篇)

QQ設計團隊分享:新版 QQ 8.0 語音消息改版背後的功能設計思路

社交應用教父級人物的張小龍和馬化騰的同與不同

技事往事:你知道IM聊天軟件中的“對方正在輸入…”功能的起源嗎?

盤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進化史(上篇):誰主沉浮

>> 更多同類文章 ……

(本文同步發佈於:http://www.52im.net/thread-2711-1-1.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