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坎坷一生,卻讓人心生羨慕

蘇軾由於身份較多被稱爲“斜槓男神”。在宋代的詩歌領域,他與黃庭堅併成爲“蘇黃”;在豪放詞界,他與南宋的辛棄疾並稱爲“蘇辛”;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並稱爲“歐蘇”,時人有“歐文如潮,蘇文如海”的美譽;在書法領域,蘇軾是“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首;在繪畫上,他因擅長畫怪石墨竹,成了“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在他65年的人生當中,一共創作了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散文,書法繪畫不計其數。

蘇軾當年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同科舉得中,天下皆知,被人稱作“三蘇”。

其實蘇軾與蘇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蘇洵在他們倆年幼時的誘導。那時,每當蘇洵在看書的時候,看到這倆兄弟向自己走來,就趕快把書藏起來,這倆兄弟看到父親的如此表現,就覺得藏起來的是好東西,就爭着要看,結果就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有史書記載,蘇軾十歲就能寫出奇妙的詩,甚至讓老師都自慚形穢。到後來的科舉考試中,由於蘇軾的文章太好了,被主審官歐陽修認爲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爲避免被人戳脊梁骨,歐陽修就忍痛把蘇軾的文章判爲了第二名。結果有才華的蘇軾就這樣成了第二名。

蘇軾與蘇轍的關係最爲密切。在蘇軾就任密州期間,由於七年沒有見過弟弟,就在中秋節寫下了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被很多人認爲是寫愛情的,其實卻是蘇軾寫給自己弟弟的,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達到了最親密的血親及朋友。




蘇軾曾對弟弟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句話彰顯了蘇軾的性情豪放曠達,但也是他最大的弱點。

章淳與蘇軾是朋友。兩人曾到蘆關旅行,在途中遇到了一條深澗,上面懸着一條窄窄的木板,用以通往對面的巖壁。章淳的膽子很大,提議讓蘇軾走過去提個詞,但蘇軾拒絕了。章淳就一個人走過去,在巖壁上提了“蘇軾章淳遊此”六個大字,隨後返回。蘇軾見狀就對他說:“總有一天你會殺人。”章淳問:“何出此言?”蘇軾答:“敢於玩弄自己生命的人,自然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生命。”對待章淳,蘇軾看的很準,因爲在蘇軾的被貶之路上,章淳可謂“功不可沒”。


蘇軾在十八歲那年娶了結髮之妻——王弗。蘇軾爲人經常大事聰明,小事糊塗,經常把每個人都當成好人。每當蘇軾會客時,王弗便在屏風後面靜聽。待客人走後,便告訴他,來的是什麼樣的人,可交或不可交。

這樣一位“賢內助”的一位夫人,於15歲時嫁於蘇軾,26歲病逝。蘇軾在妻子逝世十週年,爲她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唱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一句句,一行行,都表現的那麼哀傷,蘇軾對自己的妻子情深意切,讓人不覺“淚千行”。

1609年,王安石被任命爲參知政事(副宰相),開始變法。

蘇軾很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便上書勸皇帝廢止。由於言辭過於激烈,激怒了宋神宗,被調至杭州做了太守。

蘇軾這種嫉惡如仇的暴脾氣,即使被貶也沒有絲毫削減。一遇不平事便寫詩吐槽,這種吐槽詩被奸人利用,於是出現了“烏臺詩案”(御史臺稱“烏臺”,是因爲官署內遍植柏樹,柏樹上常有鴉棲息築巢,遂稱烏臺)。蘇軾由此被貶黃州。

蘇軾被貶到黃州,向徐太守申請了50畝的荒地,由於這塊地在黃州的東門外的土地上,所以蘇軾管它叫“東坡”,由此“東坡居士”開始出現,並在此時期創造了東坡肉。

蘇軾在黃州四年多。元豐八年,宋神宗病逝,宋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由於高太后欽佩蘇軾的人品和才華,便把他調回朝廷,委以重任。高太后去世,章淳得到重用,蘇軾也因爲他而再次被貶,這次是惠州。

公元1097年,61歲的蘇軾又從惠州被貶到海南島的儋州。當時的儋州屬於荒蕪之地,被貶到那,也就相當於和生命做了告別。



但蘇軾並沒有消極面對。在儋州他發現了一種叫牡蠣的東西,深合蘇軾愛吃的性格。他還爲此寫信給蘇轍,說自己發現了非常好吃的東西,還讓蘇轍爲此保密,別讓別人知道了,以免和自己搶。

蘇軾的樂觀態度讓他獲得瞭解放。公元1100年蘇軾的罪行被赦免,但在向北返回時卻病倒在了常州,此後再沒有站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