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刻意學着去長大》

小時候經常模仿大人們的言談舉止,覺得那樣很酷,想快快的長大,因爲覺得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任何的束縛,沒人會約束自己做任何事。
結果沒想到,長大成人是一個自由不自在的演變過程,束縛自己的“枷鎖”更多了。果然兒時的想法是最天真爛漫的啊。
楊瀾老師曾經說過:“一個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也許有人會阻礙你成功,但沒人會阻礙你成長。”我理解的成長無非是認清現實,漸漸懂得一個又一個道理的漫長過程。且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別人來教自己怎樣去做,更多情況下需要自己去參透,畢竟在人生的路上,沒有人手把手教自己,更沒有那麼多的“私人教師”一路輔佐着自己。
我們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點無非是:多學、少說、多做。


多學

第一課:“心態論成敗。”
積極的心態是爲自己提供的康莊大道,消極的心態是爲自己佈下的蠶叢鳥道。就如那句話說的那樣:“不慌是一種底氣,不亂是一種境界。”
多學習和接觸身邊那些面對困境還處於安之若素的人,因爲他們身上散發出的陽光和正能量總有一天會照射進自己的心堂。
同樣的方便麪,煮過的和泡過的味道會有天差地別,這與面全然無關,完全在於食客自己的抉擇。就好比陽光照在身上,有人認爲刺眼,但有人會覺得溫暖,不同的角度卻看出了不同的人對待人生不同的態度。積極和消極是共存的,因爲有人消極纔會顯出有人積極,沒有消極,積極也就沒那麼耀眼了。
心態有時真的會決定一個人的立場。步入社會,難免會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但儘管如此,只要用從容淡定的心態應對,即使過程在不堪,也總歸會有一份收穫的,相信到時結果也不會壞到哪裏去。

少說

第二課:“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嘴是用來說話的,可怎麼去說,卻是一門學問了。身邊有許多說話不過腦的人,美其名曰:“心直口快”,實則是一種低情商的行爲。不經大腦說的話往往只圖自己一時的口舌之快,這會讓他人感到不悅,甚至下不來臺。有時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奈何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說話前的稍加思索,既是對別人負責,也是爲自己留路。
更不要背後議論他人,雖然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但沒經歷過他人的人生際遇,就無權對別人妄自揣測,因爲只有經歷過纔是最有話語權的。“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話從嘴裏說出後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一定要事先想清楚, 病不一定從口入,但禍一定是從口出,如果你的沉默比你的言語更有價值,那就請你保持這份沉默。

多做

空想不如實幹,這是我學到的第三課。
一位而立之年還一事無成的男子上山去請教大師出人頭地的方法,大師與他相對而坐,焚上一爐香,中年男子問大師成功之道,大師不語,拿起茶壺,往茶杯裏倒茶,茶倒的非常精準,不豐不儉,男子恍然大悟,遂問大師是不是讓自己在以後的道路上心要穩、手要準,才能塌下心來做事,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大師開口到:“我只是想倒一杯茶而已,施主能從這細微的動作中參悟出人生哲理,可見思想是有的,爲什麼施主自己的行動卻跟不上自己的思想呢?”
長篇大論,紙上談兵的人,從古至今大有人在,說得好卻做不到,結果往往是“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就好比我們經常高談闊論的給別人講人生的大道理,到頭來自己卻還活的一塌糊塗。
楊絳先生曾說過:“你之所以感到迷茫,是因爲你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不要憑空去想象,要知道經驗是從實踐中得到的,想的多不如做得多。
安安穩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寧可人生路上走的慢,也不輾轉徘徊原地轉。


有時不是別人教會了自己什麼,而是從別人身上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悟出了些什麼。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演,後來慢慢的瞭解到,我不過是大千世界的一名普通的羣衆演員。命運大舞臺,漫漫人生路,我們要學的還很多,你不用刻意的學着去長大,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它會按部就班安排好一切人生的課表。我們要做的無非是“好好聽課,牢記知識點,考出理想的好成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