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有感

上週參加了永澄老師的共讀活動,共讀《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昨晚結營,收穫很大,寫了第一次書評。其實這次活動期間正好全家在外旅遊,讀書的時間基本沒有,好在這次活動有音頻,聽了幾遍,有些觸發點

爲什麼要讀人物傳記

之前基本上沒有讀過人物傳記,主要是因爲認知的關係,自己對“榜樣”不怎麼感冒,可能是成長的時候見多了我們創造出來的典型吧?理所當然地認爲“榜樣”大多數是吹出來的,也沒有什麼可複製性,於是自己就這樣錯過了多少次的機會,在一些原本榜樣可以給力量的時候,沒有得到力量和加持,也就放棄了。

真正意識到榜樣的力量是在易仁永澄老師的年目標課上,有個工具表叫《我和我的榜樣》,列舉五個榜樣,把他們的狀態/特點/特質/氣質/才幹,寫出來,在這些狀態/特點/特質/氣質/才幹中選出8個自己最喜歡(想擁有的)填在平衡輪裏,最終用一句話形容一下自己想成爲的那個人。

我是一個——————、——————、——————、的————————

纔開始認真的思考榜樣。但是這個環節,我怎麼都做不到。

分析了一下,自己沒有把誰當成榜樣的底層邏輯有以下幾點:

1.老一代樹立的榜樣,雷鋒、保爾等,被社會公認爲好人好事學習的事例、榜樣,但是也被宣傳的讓人感覺他們太不接地氣了,所以有牴觸情緒。

2.後來新一代的大能,巴菲特、查理芒格、喬布斯等人又不是我們所在的領域行業,沒有可研究借鑑的。

3.同行業的英雄人物多是被出來的,都能扒出好多的東西,所以也沒信過。

4.平時閱讀對於人物傳記之類的書,讀的少,沒能瞭解掌握別人的獨到之處。

所以我對榜樣這事的認識都是錯誤的,也沒有從榜樣身上得到過什麼力量。其實口號中是真正有力量的,只是我受到的教育情況激發的逆反心理,讓我不足以發現其中的力量,真是惋惜和悲哀啊。

而這次讀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解決了我的心理問題。

在一開始,永澄老師就給了我答案:

讀名人傳記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產能的提升,在身體情感智力和精神層面不斷打磨自己,精神就是在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時候,內在的力量感。精神力量可以來自於名人傳記。它會讓你在很難的時刻,獲得堅定的感覺。

爲什麼要讀稻盛和夫
成功的經營者最擅長解決複雜、模糊、不確定的問題。他們在堅持一些不變的東西,在應對問題時靈活多變。

怎麼讀?
差異對比法。如果他遇到的這件事,由我來做,能不能做到?如果他是我,會如何應對呢?
歸納總結法。什麼時候歸納總結,在決策,選擇時,找到選擇背後的假設。怎麼做,逐級抽象,從現象中提煉出經驗、技巧、方法、原則和原理,往上走,突破自己。
認知串聯法。複雜性的知識,需要大家都貢獻自己的認知,從不同的側面來組合。

帶着這樣的目的,使用這樣的方法,我還真的讀下來了。

出生很平凡也可以做成大事業,初中、大學、分配工作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持續做下來。沒有興趣沒關係,持續投入熱情,找到正反饋,再堅持一下,會是新的開始,會有極大的興趣做下去的。心懷利他之心,可以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確定的東西。

同時也掌握了讀人物傳記的動力。不可否認,成功的人會有運氣、出身等等,但是他們背後肯定有一定的行爲模式是成就他們的關鍵,找到這個模式,把它提煉出來,用來面對類似的情況。想要獲得力量,就需要榜樣,把你想像成你的榜樣,TA曾經面臨過類似這樣的困境,或者比這還要難上百倍的困難,TA是如果思考、如何解決的,從而學習掌握Ta的立場觀點方法。而科學也證明了,當你想象你自己是榜樣的時候,你就會更容易成爲TA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