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黛玉上吊論

很多時候,矇蔽我們雙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執念。——《贖罪》


有時候真的好恨曹雪芹啊,幹嘛留下半本紅樓,水滸那樣,不管是如何前後矛盾,至少有一個結果。

就像林沖,雖然前後矛盾,也極少人去質疑林沖爲什麼不報仇,爲什麼不滅了高太尉,爲什麼還會接受詔安……假如教科書說前七十回一個人寫,七十一回以後換一個人,大概也會討論個沒完吧。

對於曹雪芹沒有寫到死的這些可愛的女孩子,太多看起來沒辦法接受的猜測。或許,如果水滸止於七十回,很多人也會去猜,林沖報仇了吧?扈三娘後來會不會殺了李逵?小衙內他爹應該滅了梁山,凌遲吳用宋江爲兒子報仇吧?


可惜呀,紅樓未完,引的很多人去探軼。我不記得什麼時候看到有人從“玉帶林中掛”推出黛玉是上吊死的了,總之這樣說法,好像還蠻流行的。


我當時還問了句,那”金釵雪裏埋”,是不是說寶釵是埋雪裏凍死的?對方回答的理直氣壯,對呀,寶釵就是最後那樣凍死的。我……


“玉帶林中掛”就是吊死的?掛的意思就是掛在樹上?那涼涼大海棠呢,填溝壑難道是被丟野山溝餓死的?你問問四五歲的小孩子,某人掛了是什麼意思,只怕也不會望文生義到以爲吊死了。


曹雪芹前邊寫了不少女性的死,秦可卿和晴雯是入了夢,笑着告別的。尤氏姐妹更唯美,尤二姐面貌比生前還要美麗,尤三姐揉碎桃花紅滿地一句詩帶過。


後四十回描寫黛玉的死,已經被諸多人詬病,覺得太寫實了失去了美感。如今竟然有黛玉吊死,暴屍一年化爲一堆白骨,還被稱爲真本,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黛玉作爲並列女主,她冰清玉潔,她才貌雙全,她金尊玉貴,她嫋娜風流,曹公怎麼捨得讓她死的那麼難堪。

再說,那黛玉風吹吹就倒了,這樣一個多愁多病身,如果和晴雯一樣遭受打擊,晴雯尚且不過一兩天就去了,需要兩個女人架出去。黛玉哪裏來的力氣去吊死自己,你們以爲吊起來不需要力氣的嗎?

還有,黛玉既然病的那麼嚴重,那紫鵑呢,雪雁呢?賈母說那些寫書的

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鬟?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


這一發黛玉貼身跟着的丫鬟也沒有了?由着她喜歡病的半死不活的去上吊?可見是謅掉了下巴的。

還有一條最重要的,明義是看過後四十回原稿的,並寫了二十首詩,特別是對於前八十回沒有的情節,這二十首對於探軼很有幫助。

二十首裏邊,恰好有一首就是關於黛玉結局的。

傷心一首葬花詞,
似讖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縷,
起卿沉痾續紅絲?

劃重點,”起卿沉痾續紅絲”,沉痾,病的很沉重然後魂歸警幻仙子處,同時代的明義總比如今憑藉一句林中掛推的靠譜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