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是不是科技公司?

近日,被稱爲衆創空間鼻祖的WeWork公佈了其上市的S-1申請,對於其估值達到470億美元 ,好多人坐不住了,爭論的焦點有兩個:一是說雖然WeWork收入增長迅速(收入同比增長86%),但是其虧損更大啊(虧損16億美元);二是對於WeWork聲稱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畢竟“技術”一詞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出現了110次),很多人表示懷疑,一家做衆創空間租賃的公司,能有多少科技含量呢?爲啥就是科技公司了?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一提到科技公司,應該是Google、Facebook、BAT這樣的公司。但是怎麼給科技公司下定義,其實還挺難的。

比如對於質疑”WeWork是做房屋衆創的公司,所以根本不是科技公司“,也有網友看不下去:爲什麼Uber租車就是科技公司,WeWork租房子就不是科技公司了?

其實在國內也有過類似的爭論:爲什麼華爲是科技公司,而臺積電卻不是?

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是不是科技公司呢?

一種方法是看它的主營業務所處的行業,比如信息技術、電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行業的公司大多被劃分爲科技公司。科創板《實施意見》就重點推薦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領域這六大領域。

另外就看一家公司科技研發投入情況、科技研發人員佔比,也就是說科技是否是這家公司經營業務的關鍵。如果一家公司80%都是科技研發人員,即使這家公司是一家傳統行業,是否也可以歸類爲科技公司?

對於科技公司的劃分,哈佛商業評論的觀點是:一個成功的科技公司應該是可以改變整個行業的,它可以以極快的速度擴大規模和業務範圍,賺取鉅額利潤而無需大量資本投資。它通常具有以下五個特徵中的大部分:

變動成本低。 Google、Airbnb、Yelp、Uber、Twitter和Facebook都是如此,他們可以在一夜之間以指數級擴張,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成本。但是類似WeWork這樣的公司,如果要擴大業務規模,那就要支付巨大的運營成本了。

資本投資低。科技公司雖然會在服務器、存儲上有投資,但是相對其他行業,對土地、工廠、倉庫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例如Facebook僅擁有250億美元的實物資產

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科技公司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用戶數據,而且還異常依賴這些用戶數據——他們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挖掘來獲得經營方向的指導,另外這些數據也是他們資產的一部分。

網絡效應大。通俗來講,就是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該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網絡效應越大,公司就越有價值。加入Facebook的每個新客戶無論在哪兒,都會爲現有客戶創造價值;任何加入Uber或Amzon的新客戶關於服務、物流的優化建議都能讓其他用戶獲益。但是對於WeWork來說,不同地域的客戶很難爲彼此創造價值。

進入其他領域的成本低。這一點其實比較好理解:比如亞馬遜通過Echo就能很快進入智能家居領域,Uber通過Uber Eats就能很快進入送餐應用領域,這樣的公司就是科技公司的一個標誌之一。但是對於WeWork的現有業務模式來說,進入其他領域的成本就會比較高。

總而言之,WeWork不符合科技公司的標準,而即使Amzon、Tesla、Apple這樣的公司也只能滿足以上五項標準中的某幾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