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先有思維還是先有導圖?

上圖,是我跟一個微課學員的互動。

我佈置作業,讓他畫個自我介紹的思維導圖。

學員覺得自我介紹畫好比較難,需要先自我認知。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問題:

先有思維,還是先有導圖?

這也是一個蠻普遍的問題,很多學員都有這樣的困惑,到底是先想好了再畫圖呢,還是一邊畫圖一邊想?

我的看法是這樣:先有思維,然後思維和導圖相互促進,最後生成思維導圖。先有的那個思維,可以只是一個念頭,一個想法,而不必是想的差不多的那種。

以畫自我介紹思維導圖爲例。先有的思維,就是想畫自我介紹,到這裏,就可以動筆畫了,而不一定需要先在腦子裏想清楚從哪些角度入手。

你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籍貫等等這些基礎信息,然後可能會想到自己的工作經歷,興趣愛好,人生願景等等。這些內容,在剛開始的思維裏,是不一定有的,很多都是一邊畫一邊想出來的。

很多學員都有這樣的體驗,提筆剛開始畫的時候,覺得腦袋空空沒啥內容,但是畫着畫着,思路打開了,越想越多越畫越豐富,有很多可以畫的東西。

思維導圖的作用,就體現在這裏,它能引導思路,促進我們的思考,產生更多的想法和思路。

某種意義上,思維導圖既是工具,也是思維本身。是工具,可以用來啓發引導各種想法,算是想法發生器;是思維,其本身就是圖形圖像思維,就是想法本身。

也不要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期待,開放一點,同一個內容,允許自己多畫幾遍,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想好畫出來,這樣反而會有更開闊的思路。

其中的一個誤區,是覺得必須得在腦子裏想清楚了,再畫導圖,很多學員都有這樣的困擾,使得遲遲下不了手。實際上不要有這樣的顧慮,你把思維導圖的分支先畫出來,大腦自己會想辦法補充完整的。

同樣以自我介紹爲例,你先在中心圖畫一個代表自己的圖像,然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畫五個主幹分支再說。這個時候,你的腦子就會高速運轉,找五個關鍵詞來填充五個主幹分支,如果填充不完,它會很難受,它一定會想辦法填充完整的。

這種現象,叫做完型,也叫格式塔原理。

如上圖,左邊那幅圖,只是五個弧形,但是你腦子裏會是一個圓形。右邊那幅圖,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等邊三角形,但是你腦子裏就是會出現兩個等邊三角形。

大腦會自己補充完整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