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眼裏有活”的爸爸

在熱播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袁弘的表現引起一大波女粉的喜愛。

妻子張歆藝正處於產後恢復期,身爲老公的袁弘,一大早6點起牀準備早餐,日常家務也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凡事親力親爲,這讓張歆藝非常省心。

張歆藝起牀後在這邊吃早餐,袁弘就開始張羅着給孩子餵奶,這邊老婆吃完早飯,袁弘又開始包攬餐後清潔工作。

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動作嫺熟,看得出來,大明星袁弘在私底下一定是個家務小達人。

這些小細節令參加節目的朱丹都羨慕不已,頻頻誇讚到——這簡直就是男人中的頂配,有這樣的好老公,張歆藝真的太幸福了。

有人曾說,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是全家人的福氣。但是,我卻要說,一個“眼裏有活”的爸爸,更是全家人的幸運。

生活中,像袁弘這樣的“頂配男人”真的不常見。

我們固有的思維中,男主外女主內,好像所有家務都是家庭裏媽媽的專屬,而爸爸,只是負責每天在外面忙完工作,回家之後躺在沙發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慣性思維並不代表“理應如此”,家務從來不是媽媽的專屬,爸爸眼中是否有活,常常決定着一家人的幸福程度。

家務,纔不是女人的天職。

一個普通家庭所面對的家務,可不只是掃掃屋子、做做飯這麼簡單。人情世故的打理、家庭開支的管理、孩子的吃喝拉撒,這些都屬於家務的範疇。

如果這些瑣碎的事務全部由媽媽來承擔,那麼很有可能催生出一個暴躁且無奈的母親。

有人在職場中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可是回到家彷彿就成了一隻原木,長在沙發上不想動彈。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隔壁住着一個特別愛“吼”的阿姨,每天傍晚時分,都能聽到她絕望的喊聲:

“快去把菜切了”

“能不能幫我把垃圾處理了再去躺着”

“孩子的衣服還沒洗,快點幫我一把......”

這位阿姨的老公每天按時上下班,沒有不良嗜好,看起來是個“好好先生”。

可是阿姨有次卻私下裏跟媽媽抱怨,她活得太累,因爲沒有人主動幫她分擔家務,即便自己老公能在她呼喊時做事,卻很少主動幹活,這讓她每天都充滿對生活的無力感。

有人說,跟眼裏有活的人生活在一塊,連每個腦細胞都能得到滋潤。

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說人生不易,需要找個人來同舟共濟。

何爲同舟共濟?

是一起承擔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同時也一起面對細小而微的消磨,將兩個人的耗損想辦法降到最低。

家務不是女人的天職,獨自撐起家務的媽媽,早晚會在瑣碎中將溫情消耗殆盡。

所以,在做家務這件事上,家中男性角色的分甘同味十分重要。

眼裏有活,纔是爸爸的真性情。

有人覺得,大男人做家務是一件丟臉的事。

殊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往往那些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把做家務當做生活的調劑,而不是想辦法找尋推脫的理由。

霍啓剛是著名的豪門公子,掌握着市值百億的家族企業。但是自從和郭晶晶結婚以後,他們搬出霍家豪宅,在外面另闢居所。

經常有媒體拍到夫妻倆一起逛超市,霍啓剛會主動幫郭晶晶提起厚重的袋子。

在訪談節目中,霍啓剛也坦言,自己在家中會做飯、收拾屋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成爲爸爸以後,帶娃、做飯這些瑣事,更是讓霍啓剛大包大攬。


因爲他覺得這個家的幸福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維繫,如果只是讓一個人去操心家務,那實在是太辛苦了。

在網絡熱門視頻《我從不幫我太太》中,一位先生說:

我從不幫我太太做家務,因爲我認爲那不叫幫,我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做家務是理所應該的。

我也不認爲我太太需要我幫忙,她只是需要一個做家務的夥伴而已。

願意做家務的老公,心裏一定裝着家,裝着孩子,裝着愛。

就像著名演員黃磊,前幾天在綜藝節目上,他的妻子孫莉前去探班。

兩人在節目現場秀恩愛,羨煞旁人。這還不說,真正令觀衆們佩服的,是這對夫妻生活中的默契。

他們完美詮釋了,老夫老妻的浪漫,就藏在每天的柴米油鹽裏。

只要兩個人狀態對了,連討論吃什麼都變得有意思。

一個說,你想吃哪塊?我給你選。

另一個說,瘦點的。

說完又挨個挑揀、點評了半天,還討論這塊肉的做法。整個過程中,兩人都樂在其中,完全沒見任何一方不耐煩。

一個要做醃菜,另一個趕緊忙前忙後,幫着拿罐子,兩人忙得不亦樂乎。

黃磊爲孫莉做菜,變成了“黃小廚”。

說起妻子不會做家務的事,他甚至口氣中有隱隱的自豪。

因爲他多年來的努力,才終於讓妻子保留了“笨手笨腳”的天性。

所以過了很多年,即便是有了三個孩子,孫莉依舊年輕漂亮,沒有一絲被歲月蹉跎的痕跡。

那不是她用了多麼名貴的化妝品,而是幸福的生活、豐盈的內心,給了這個女人最好的滋潤。

真正的儀式感,不是你儂我儂地互相親暱,不是轟轟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經年累月下來的一種默契,是在瑣碎中共同鑄就的一種安全感。

身爲女人,最喜歡聽的不是伴侶的一句“我愛你”,而是他告訴你“飯做好了、孩子的作業輔導完了、衣服洗好了,你抓緊睡會吧”。

盡我所能,力所能及,這是一個丈夫對妻子、對家庭、對孩子最好的負責。

眼裏有活的爸爸,給孩子寶貴的財富。

一個願意做家務、眼裏有活的爸爸,能夠給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

1. 培養孩子的主人公意識。

在孩子眼中,爸爸往往扮演者一個權威者的角色,所以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極爲深刻。

一個朋友對我說,他老公就是一個愛做家務的人,孩子從小看見爸爸擦桌子,他也會跟着爸爸有樣學樣;看見爸爸在整理物品,他也會學着把自己的玩具一件件擺放整齊。

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經常被老師誇獎。

因爲在幼兒園中,他會主動幫助老師擺好椅子;看完童話書之後,從來不會亂丟,要送回到書架上擺整齊;自己的小衣服,每天睡前要疊好......

因爲孩子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他覺得幼兒園就像自己的家一樣,自己是這個家的一部分,應該好好守護。

2. 提升孩子情商。

讓孩子看到爸爸做家務,就是等於告訴他,爸爸愛媽媽,也愛這個家。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孩子的情商,是被愛培養起來的”。

在富有愛意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周圍的事物。

比如黃磊的孩子多多,從小看着爸爸爲媽媽煮飯,也常常參與到家務中來,現在多多儼然成了一個真正的小公主,還能幫媽媽照顧妹妹,非常貼心。

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

爸爸做家務就是用行動告訴孩子:爸爸主動扛起了家庭的責任,這就是爸爸應該做的。

所以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有責任感,成爲人羣中的小太陽。

3. 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

近兩年,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巨嬰”出現。常常看到20多歲依然生活無法自理,連打掃屋子都要出動父母的孩子。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當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許多孩子在成長曆程中,家長更重視他的學習成績,補習班、興趣培養一個不落,卻偏偏忽視了他們生活自理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不需要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都是從生活中實踐得來的。

爸爸做家務的過程中,讓孩子也參與其中,這樣就能提升家務的趣味,同時鍛鍊孩子的自立精神。

而爸爸眼裏無活,孩子也只會坐享其成,養成依賴的習慣,失去本有的樂趣。


總而言之,當一個家庭中的爸爸能夠順手做起家務,哪怕是刷碗、掃屋子這種毫不起眼的瑣事;

當父親在百忙之中騰出時間,把家裏的一切安排妥當,那麼,一個高大、堅韌、有擔當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孩子心中顯現。

一顆“爸爸愛媽媽”的種子也在幼小的心靈中漸漸生根發芽。

從此,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樣形成了。

幸福的家庭,就是一座鳥語花香的天堂。

媽媽會被尊重和照顧,孩子會被愛包圍,而在愛和責任中潛移默化成長起來的孩子,直接“贏在了起跑線上”,因爲他不需要再努力去其他地方尋找幸福。

爸爸眼裏有活,說明心中有愛。

有愛就會分擔,分擔即是體貼,體貼才能讓愛長長久久。

眼裏有活的爸爸,是一個家庭的幸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