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拉的傳奇一生(下)

“對朋友來說,沒有比蘇拉更好的人;對敵人來說,沒有比蘇拉更惡的人。”

——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蘇拉•菲利克斯寫給自己的墓誌銘

蘇拉率領軍隊東征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再次踏上首都的土地,要到六年之後了。

公元前87年,蘇拉東渡希臘,而留守羅馬的秦納,開始了自己的獨裁統治。

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蘇拉前腳帶着兵馬剛到希臘,秦納在羅馬就“叛變”了。作者鹽野七生推斷秦納這麼快背信棄義,有可能他一直都是馬略的支持者,只是人家掩飾得好罷了,沒被蘇拉發現和清剿。

總之,蘇拉一走,秦納就給馬略“平反”,這也直接導致了馬略重返羅馬大開殺戒,讓羅馬損失了一大波人才。

秦納做得另外一件事是對在希臘打仗的蘇拉給予了“解除職務、驅逐出境”的處分。也就是說,蘇拉還在前線打着仗呢,宮裏那位聖人就下了聖旨說蘇拉什麼也不是了。跟着蘇拉一起倒黴的還有他那三萬五千人的軍隊,一下子失去了羅馬正規軍的名分。

蘇拉因爲自己的輕信,一下子陷入了被孤立的境地,名分沒就沒了,問題是,這麼多張嘴都等着吃飯呢啊,秦納這招釜底抽薪,完全就是斷了蘇拉的後路啊。

這要換成是一般人,不崩潰也得暴跳如雷不知所措,或者乾脆拉着部隊打回去,可蘇拉之所以是蘇拉,就是因爲他不是個一般人。

面對這樣的險境,他第一反應是如何扭轉局勢。

經過分析後,他很快就得出了“要想扭轉局面必須先把敵人消滅掉”的結論,他東征本就是爲了攘除外敵,現在要做得,跟一開始並沒有變化。

於是,憋着一口惡氣,蘇拉選擇了隱忍不發,開始着手準備收拾本都國王。

二、劫掠神廟,販賣努力,蘇拉用兩年收拾完了本都軍

當時本都國的大本營在小亞細亞,要攻下小亞細亞,得先拿下愛情海的制海權。但是,蘇拉沒有海軍。

於是登陸希臘的第一年,蘇拉就派心腹盧庫魯斯去籌辦海軍,他自己則把心思花在了籌措軍費上。

蘇拉看上了希臘的神廟。當時希臘有衆多著名的神廟,雖然談不上富可敵國,但財富也是非常可觀的。

他派人給希臘神廟的神職人員送去信箋,信中說他想借用一下神廟中的金銀財寶,日後一定歸還。

其實當時雅典的立場是比較尷尬的,他們本來是羅馬的盟國,但是現在卻跟着本都國一起造了反,已經登陸希臘的蘇拉就是派軍隊直接沒收神廟的財產也不是說不過去。

但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先禮後兵,而且最後也確實償還了這些“借”來的財富。

有了軍費,雖然海軍還沒有着落,但蘇拉也還是決定與本都軍一戰了。

兩軍第一次交戰是在本都國的主場蓋羅涅亞,本都軍步兵10萬、騎兵1萬,還有重甲戰車,而蘇拉的羅馬軍只有2.5萬重裝步兵和5000騎兵。

甫一開戰,蘇拉就利用己方軍隊靈活的優勢,一馬當先,親率騎兵衝入敵陣。本都軍看着威武雄壯,但靈活性太差,十多萬人愣是被蘇拉殺了個片甲不留。

最後打掃戰場,本都軍10萬人或戰死或被俘,而蘇拉軍中只戰死了12個人。

對比一下,實在是戰場上的神蹟。

本都國王吃了敗仗也是火大,換了個主帥又派出了8萬人馬。兩軍對壘,蘇拉再次大獲全勝。

有趣的是,蘇拉應該是看出了本都軍的不堪一擊,這次對戰並沒有大開殺戒,而是下令以活捉爲主。於是,8萬本都軍被殺了1.5萬,剩下全被蘇拉抓了起來,當奴隸給賣掉充當軍費了。

據說,蘇拉此舉,不僅活躍了當地的奴隸交易市場,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繁榮。蘇拉連打兩次勝仗,本該是士氣大振,但這時候,秦納又派出了一支軍隊東征,而這支軍隊要征伐的是誰,不言而喻。

腹背受敵的蘇拉也是十分苦惱,與他有同樣困境的是本都國王。

本都國王思來想去決定談判,先是派去了使者摸底,蘇拉給了對方一個很嚴苛的條件。本都國王雖然鬱悶,但其實打心眼兒裏還是覺得蘇拉已經是喪家犬,於是,他耍了點小聰明,將第二次的談判地點選在了自己的地盤上,想着給蘇拉一個下馬威,好爲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但事實證明,本都國王跟蘇拉根本就不是一個段位上的。相較於本都國王的興師動衆與珠光寶氣,蘇拉談判的時候只帶了親兵前往,儒雅瘦削的蘇拉到了談判會場開口第一句就是:“你是按照我提出的條件來講和的嗎?”

雖然不是主場,對面還是個大黑塔,蘇拉卻一點兒都沒讓對方沾着便宜,最後,本都國王同意了全部條款,簽署了停戰協定,退出小亞細亞,灰溜溜地滾回了自己的地盤。

蘇拉成功征服了本都國王,軍事力量大增,接下來,可以與秦納好好兒談談了。

三、穩紮穩打,沉得住氣,蘇拉步步爲營重回羅馬

蘇拉現在要做得第一件事兒,就是解決掉秦納派來剿滅自己的羅馬正規軍。

其實這個時候的蘇拉,兵力是明顯多於正規軍的,但是,蘇拉沒有選擇在境外打內戰,而是採取了和平演變的形式。

他將自己的軍隊駐紮在正規軍駐地附近,優哉遊哉開始挖戰壕。正規軍從首都開拔到此地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且之前的軍隊領導還發生了騷亂,正職將軍被副職給殺了,現在掌管軍隊的,是原來的副將。可想而知,這支遠離故土的軍隊是如何離心離德了。

兩軍離得這麼近,蘇拉打起了感情牌,很快正規軍那邊開始出現逃營現象,等大領導發現的時候,他手底下的人已經全跑到蘇拉那邊去了。

蘇拉還特意將準備好的回羅馬的小船給這位副將送去,最後這位副將終是無顏面苟活於世,自殺身亡。

秦納當年對蘇拉釜底抽薪,蘇拉今日還給了他。一萬多正規軍被蘇拉收入囊中,而他的心越發冷硬起來。

蘇拉這個人最擅長的就是攻心而後以逸待勞,無論是對付本都國王、外派的羅馬正規軍,還是對付遠在羅馬的秦納,他都採取了心理壓迫的方法。

軍事實力大增後,蘇拉並沒有急着打回羅馬,而是駐紮在了小亞細亞,恢復這裏被本都國破壞掉的各種秩序。整頓完後,他率軍住到了雅典,對外宣稱是在這裏修養自己的痛風病順便學習雅典文化,但實際情況是,他這麼做不過是爲了威懾東邊的本都國和羅馬的秦納。

蘇拉給羅馬元老院去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考慮到我在希臘和小亞細亞的功績,公民大會把我認定爲國家公敵還將我流放國外的處分決定是令人無法接受的。因同樣的藉口將很多無辜的人殺害,也是極其無理的。我將與我忠實的部下一道,堅決剷除這些不公現象!”

這相當於是在給秦納下戰書:“臭小子你給老子等着!”同時也是在向元老院施壓:“你看看你們都幹得點兒啥事兒!”

秦納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亂了陣腳,本來可以在羅馬以逸待勞等着蘇拉,但他偏偏決定出徵。

但秦納顯然不是蘇拉,他帶兵的水平跟蘇拉差了不是一點兒,軍隊還沒出徵,公元前84年末,他就在混亂的軍隊中因爲意外丟了性命,終年不足50歲。

秦納一死,開春後蘇拉就率領軍隊揮師羅馬。

他的軍隊幾乎是所向披靡,再加上一路上不斷有秦納的反對派加入,一路走一路撿,就像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一樣,隊伍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等到與羅馬正規軍遭遇時,蘇拉已經有7.5萬軍力了。

這場戰爭是蘇拉有生之年也是羅馬歷史上第二次自己人打自己的首都,慘烈的戰爭進行了兩年,於公元前82年11月1日羅馬城下之戰爲標誌,宣告結束。

蘇拉獲勝。

時隔六年後,蘇拉重回羅馬,這可能是蘇拉這輩子走過得最長的、回家的路了。接下里,就該好好整理一下這個自己離開了太久的家了。

四、橫掃政敵,自封獨裁官,卻在權力頂峯之時選擇了退隱

重回羅馬的蘇拉已經五十六歲了,距離他走到生命盡頭,還有不到四年的時間。

他先是對政敵進行了肅清。

馬略被掘屍,屍骨被扔進了臺伯河。

繪製“處罰者名錄”,發佈懸賞密告,收拾了近4700人。

這份處罰者名錄上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蓋烏斯•尤里烏斯•凱撒,秦納的女婿,也就是後來的凱撒大帝。蘇拉那會兒已經看出來凱撒絕對不是個善茬,鐵了心要弄死凱撒,但求情的人實在太多,於是蘇拉退而求其次,要求凱撒必須跟秦納的女兒離婚。凱撒不同意,趁着混亂逃出了羅馬,自此浪跡天涯。

肅清政敵後,蘇拉以10萬大軍爲後盾,點撥了一下元老院,元老院將他選舉爲了無限期獨裁官,蘇拉真正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開始了自己的改革。

鹽野七生評論認爲,蘇拉骨子裏是個保守的人,他雖然行得是獨裁之事,但想實現的卻是重新恢復共和制的榮光。

重新掌權的蘇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鹽野七生看來,不過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修修補補,根本不足以解決羅馬骨子裏存在的問題,也無法阻止歷史洪流之大勢。

而就在羅馬人認爲蘇拉將無限期統治這個國家的時候,蘇拉卻在公民大會上忽然宣佈自己卸任獨裁官職務。

鹽野七生之所以認爲蘇拉是維護共和體制的,我想也是源於蘇拉的這一舉動。而且蘇拉的主動卸任,也獲得了許多歷史學家的高度讚譽,稱之爲“不執著於權力的廉潔行爲”。

如果換成是影視劇,蘇拉卸任這天的情形應該會給到一個長鏡頭:身着白色長袍的蘇拉緩緩走下高臺,兩旁的人自動分開一條通道供他通過。他的二十四名親衛站在臺上,目送自己的主人離開。人羣從開始的寂靜,到逐漸嗡嗡聲起,忽然有一人高聲指責蘇拉在獨裁官任上的不當行爲。蘇拉停下腳步,回頭輕飄飄看了那人一眼,又轉身離去,而剛剛有點喧鬧的人羣,又立馬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所向之處,是蘇拉漸漸走遠的瘦削卻挺拔的背影。

蘇拉退隱後就離開了羅馬,住到了庫瑪的海邊別墅裏,每日裏除了與第五任妻子相濡以沫外,便是招待那些來自希臘的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有時候甚至會有喜劇演員和詩人。

58歲的蘇拉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他已將肩上的重任卸下,也將那副冰冷的面具卸下,後人如何,歷史又如何,他已不再關心了。

公元前78年,在隱居兩年後,蘇拉去世。去世的前兩天,他吐血不止,卻一直堅持寫完了回憶錄的最後一章。

蘇拉留下了非常簡單的遺囑,將家人託付給了心腹盧庫魯斯。也許是考慮到了馬略的下場,蘇拉在遺囑中要求將自己火葬。

羅馬爲蘇拉舉行了盛大的國葬,這個在羅馬歷史上有着重要影響力的男人,逐漸消失在了熊熊燃燒的火焰中。

但他並未死去,因爲他一直被銘記。

蘇拉的一生幾乎可以說完美的,雖然不測總是伴隨着他,他卻總能化險爲夷,所以他歸結爲這是自己的運氣。但一個人哪裏來那麼多好運氣呢?他這樣的一生,不過還是源於自己的胸襟、才華與人品。

蘇拉已死,但羅馬的歷史還會繼續。而在蘇拉第二次羅馬戰爭中出現的一個年輕人,將成爲下一段羅馬史的執掌者。

他,就是,龐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