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漆器,從一個人,到一家人。

成都漆藝丨成都漆藝是中國最早的漆藝之一,中國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四川盛產生漆和朱丹,是製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漆器的主要產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時期,成都的漆器工藝就已經達到很高水平。成都漆藝,工藝衆多,做工細膩,生產耗時綿長,被譽爲“雕鐫知器,百伎千工”。 

匚  小村裏的大師

沿着成都的成洛大道一直往東,走了好久,感覺已是郊區。導航提示拐進一條小路,越走越偏僻,越走越荒涼。心下感覺不對,一位“國大師”的工作室,怎麼可能在這荒郊野外的,何況這裏的鄉野,都談不上景色。硬着頭皮跟着導航繼續走,穿過幾處尋常的民居後,還真看見了一處“農家院”,掛了塊牌子——楊莉爾倩漆藝大師工作室。

楊莉爾倩原先叫伊爾根覺羅•爾倩,滿族人。祖上在八旗換防的時候,從北京來到了成都,從此在這裏紮下了根。作爲共和國的同齡人,楊莉爾倩趕上了“知識分子到農村去”的年代,在西昌待了8年。當時漆器工藝廠在楊莉爾倩母親的學校租房子做漆器,母親就覺得從小就喜歡畫畫的楊莉爾倩應該會喜歡。不出所料,楊莉爾倩當時大爲驚豔。她轉頭就去考了漆藝廠的上級單位——成都工藝美術公司,並要求分到漆藝廠,最後,她得到了這份她做了一輩子的工作。

匚  走過輝煌與落寞,從頭來過

憑藉紮實的美術功底,楊莉爾倩很快在廠裏嶄露頭角。那時候的漆器廠,正是逐步走向輝煌的時候,每天都有大量的任務。提起那時候的工作狀態,楊莉爾倩用了一個詞——“玩命。”楊莉爾倩的外形完全符合世人對於“柔弱女子”的定義,說話也是輕聲細語,但卻讓人聽出了鐵血的味道,“只要說這批東西什麼時候要,我們就一定做到。從來就沒有完不成任務的時候,沒有這樣的事。”

楊莉爾倩形容她們那一代人是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長大的,只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心思都很單純,單純得固執。越是如此,她越不能接受最後工廠的關門。在這裏,她奉獻了最美好的年華,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她覺得這是她一輩子最難過、最痛苦的事情,最後她說了一句“很多事情無法原諒”,帶着悲憤。

正是源於這樣的感情,楊莉爾倩始終放不下漆器。她在家裏成立了工作室,她開始招徒,而且不收學費,包吃包住,還給300元的生活補貼。而當時她的退休工資也才300元。爲了維持工作室的運營,她還去廣告公司上班,“必須有半天時間去打工,這樣才能養活自己和徒弟,然後也能做我的東西。”

匚  漆器裏,有一家人的歡喜

楊莉爾倩從廠裏出來後的經歷,酸甜苦辣,一言難盡。而最讓她感到困擾的是場地問題,一開始她在家裏做,面積不夠,東建西拆的,“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她搬了好多地方,可每次都被城市的拆遷步伐給攆上,偌大的成都城,像是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安放她的手藝。如今這個位於鄉間的工作室,是她搬的第四個地方,原先的建築只有一個架子,破敗荒涼,楊莉爾倩和家人一起,“一點一點整個弄了起來,終於可以做東西了,還是有些安慰。”

於是在這個鄉間院落裏,每一天都會上演這樣的景象,楊莉爾倩帶着兒媳和幾個徒弟在做漆器,小孫女在旁邊畫畫,丈夫掌管整個後勤,在外打理店面的兒子,也經常回來跟着學做漆器。對於未來,楊莉爾倩全家有一個共識,就是要做貼近大衆生活的作品,“要傳承就要讓它流通,沒有大衆的接受,它就是一個死亡的作品,我們不能讓它是成爲死亡的作品。”

採訪的最後,我們向楊老師發出邀請,讓她來杭州舉辦一個成都漆器的藝術展,老師回覆:“我的作品還不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