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推薦,《霍亂時期的愛情》

目前知道的是兒童攝影師和他的情人以及醫生和他的妻子。

先談談那個兒童攝影師和他的情人

這個兒童攝影師下象棋很厲害,幾乎把這裏所有的人都打敗了,同樣醫生也是找不到對手。他們第一次對弈的時候,起先攝影師還會讓步,後來就讓無可讓了。

在他和醫生看來,下棋與其說是一門學問,不如說是一種理性的對話。

他和他的情人彼此相愛但是一個不娶,一個不嫁。醫生覺得難以置信,還有一點是有人知道這個攝影師知道的比他多。

但無論如何,他還是很難理解,兩個沒有過往包袱的自由的成年人 並且處在這個封閉社會的偏見之外,卻像那些禁忌之愛一樣選擇了這麼一種飄忽不定的方式。

當然人是無法避免死亡的,醫生的宿命論的人道主義認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死亡的主宰者 時間一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沒有恐懼和痛苦的地死去。”

他朋友卻是自殺,他可能意識到自己期限不久,於是在死神來臨前自己結束了自己的命,他的狗願意隨他而去,他的女人尊重他的選擇,然後日日夜夜爲其禱告,醫生爲他料理後事,不過是用氰化金自殺的,據說死後心臟部位會有金子。

醫生和他妻子說起來他的祕密,他的妻子很客觀和善解人意地幫她分析,但是他們也老了。

當醫生意識到當年不凡的他們只剩下他的時候,他也開始慌了。

他在捉那隻皇家鸚鵡的時候,從梯子上摔倒了泥裏,之後他對妻子說“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好像就去了。

那隻鸚鵡,很是傳奇可以說。故事要從他們新婚說起。

之後就找來消防員來抓,結果宴會回來,消防員不但沒把鸚鵡抓到甚至還他們家搞得一團糟。

不過就是羨慕老人的婚姻,無論恩愛與否都一起走過了這麼久,經歷過風風雨雨,一起嘗過酸甜苦辣,他們就是那種情投意合幸福美滿的。

唉,兩個詞,“羨慕”。一個字,“酸”。

“沒有記性的人,便靠紙來代替。”然而,這不過是個短暫的幻想,因爲到最後,他連兜裏那些紙條們究竟想說些什麼都忘了。他會戴着眼鏡卻滿屋子找眼鏡,鎖上門後又把鑰匙轉回來,看書時也會丟掉線索,因爲忘了情節的前因後果或人物間的關係。而讓他最不安的,是他無法再信任自己的理智:他感到自己正逐漸失去判斷力,陷入不可抗拒的災難之中。

這本書讓我每一句話都有所感觸,這可能是真正的好書,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時候,都沒有到這種程度,雖然裏面也有,但是有部分沒看懂。

與之對比,富蘭克林自傳最後我都不想看,如果不是他自身很有趣我可能不會看到牧師那裏。

算了,富蘭克林自傳給我的啓示不比任何一本書少,可能那老爺子喜歡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吧

二十六歲時他開始編寫和出版每年一冊的《格言曆書》。該曆書收集整理了大量流傳民間的格言警句和諺語,介紹科學知識,宣傳自力更生、勤儉致富等倫理觀念和道德原則。

窮理查年鑑是有說的,但是我時常就會忘記,而且富蘭克林他自己對牧師是沒有偏見的,就是不喜歡聽他們講大道理(霧) 記不清,但是他特意留了兩篇文章給兩位牧師。他在自傳中會把自己的錯誤寫指出來。

我也要放縱自己那些老年人慣有的嗜好,即講述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往事的嗜好;我將沉溺於其中,但對於那些因尊重我的年紀而以爲不得不聽我嘮叨的人,我不會讓他們感到厭倦,因爲他們始終有權決定聽不聽我嘮叨。最後,(我最好承認,因爲我不承認也沒人會相信)我或許還會大大地滿足我的虛榮心。說實話,我很少在讀到或聽到有人說“我這麼說並非出於虛榮心”這樣的開場白後,不緊接着就讀出或聽出虛榮心這東西。雖說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愛慕虛榮,但大多數人都討厭別人身上的虛榮;不過,我不管在哪裏碰到虛榮,總是給予適當的諒解,因爲我認爲,對有虛榮心的人以及他身邊受其行爲影響的人來說,虛榮心常常能產生好的效果。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一個人感謝上帝讓他在生活的種種愜意之外還享有虛榮心所帶來的愉悅,他的感謝一點也不荒謬。

以上證明我沒有說我偶像富蘭克林的壞話,我是真的到最後沒看下去了。

還有一點,蓋茨比和霍亂時期的愛情都是小說,戲劇性和誇張是會有的。可是和三體一樣,這兩本我同樣沒有認爲是假的。

小說呀!不是真的呀,但是我覺得他們真實存在。

我朋友及時提醒我

小說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小說確實有點理想主義。

小說反應的比現實更深刻,有誇大的成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