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教授胡說八道第六期 ~ 幾個流傳很廣的雞湯

1  “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

這句話經常被人用來強調,勤奮刻苦自律的重要性。但是這句話還有一個後半部分,很少被人提及~“但是這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學生時代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這後半句話,到底意味着什麼,這半句話到底有多重要。但是當真正的進入社會以後 ,經歷的多了,纔會意識到,只知道前半句話而不知道後半句話,會走多少彎路。

勤奮(汗水)固然重要,但是靈感(天賦),纔是一個決定性因素。要想在芸芸衆生中脫穎而出,或者至少擺脫每天累死累活卻賺不了多少錢的窘境,關鍵點就是靈感(天賦)。

好消息是,每個人都有天賦;壞消息是,很多人的天賦,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埋沒了,甚至他們意識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由於我們的學校教_育,總是要求全面發展,不能偏科,中學階段不說了,到了大學,也經常出現一個學期,要學十來門課程的情況,學生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學精一門課。

不管是什麼行業,入門需要的是反覆練習,也就是依靠勤奮就能解決問題。但是要成爲高手,天賦真的太重要了,沒有天賦,幾乎不可能成爲某個領域的高手,無論你怎麼努力。




有天賦的人,理解一個複雜問題,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缺乏天賦的人,可能永遠也弄不明白。

就好比一個大象,非要去學怎麼上樹,學一輩子,估計也沒辦法學會。而一隻猴,可能被踢一腳,就能學會上樹了。

學不會上樹,並不意味着大象是一無是處的,大象有很多領域,是強者。但是如果非逼着大象和猴子比怎麼上樹,那大象就不行了。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選擇一個自己有天賦的領域,比盲目的勤奮更重要。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找到自己有天賦的領域呢?我推薦幾個方法。

一 做某件事情時,不容易感覺到疲倦。花同樣的時間,如果你做a事情,感覺很疲倦,做完了不會期待下次繼續,做b事情,也是那麼多時間,但是不覺得很累,甚至覺得很興奮,說明你在這個領域,有興趣。

二 在某個領域,領悟問題,比別人快,甚至能自己總結一些規律。

三 根據學生時代對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類型的工作,推測自己可能擅長什麼 。

其實這些方法,都很簡單,而關鍵問題是,很多人不重視天賦的重要性。甚至無視天賦。我甚至知道,有些人認爲“學什麼都差不多,只需要努力就行”,根本不考慮興趣和天賦的重要性

其實,忽視天賦的重要性,一味強調勤奮,也是對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重要性的忽視。擴展一點說,這種氛圍下的環境,容易產生“千人一面”“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現象,而缺乏有個性有特點的人。

2 待人要坦誠相待

理論上來說,待人真誠,坦誠相待,是好事。我年輕時,也是一個說話很直,很坦誠的一個人。但是這樣的處事方式,導致我得罪了不少人。

有的人,本來關係還行,但是深入聊了一些問題之後,發現價值觀差異太大,根本聊不攏,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會吵起來,關係逐漸就淡化了,甚至惡化了。




原因是什麼呢?有的人可能會說,這是你說話太沖,情商不足等原因。實際上這些原因不是重點,重點就是太坦誠了,聊的內容,太深了。

由於每個人的性格,價值觀,生活環境不一樣,所以看待很多問題,必然有差異,尤其是一些比較深的,涉及價值觀的問題。

“切忌交淺言深”,真的是社會給年輕人的一個忠告。在你不完全瞭解一個人的時候,儘量不要聊很深的話題,這樣很容易產生衝突,或者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

關係一般的,就聊些吃喝玩樂的,雞零狗碎的事情;哪怕是關係看起來比較好的,如果發現他和你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上,看法差異比較大,也儘量迴避不要聊。

反過來說 ,爲什麼人年紀越大,聊的來的人就越少,因爲你會發現,三觀接近的人,不好找,很多話只能憋在心裏。

當然 ,和人交流,是一種剛需,老是憋着,不是辦法,所以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和網友交流。 網友發生衝突造成的損失很小,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互相都有很多認識的人,平時低頭不見擡頭見,如果關係搞僵了,很麻煩。網友,互相之間不認識,即便發生激烈爭吵,最多也就是相互拉黑了事。

(不瞞各位,我也曾經因爲在網上和人吵架,和別人互刪過。當然大多數陌生網友,是覺得加了好友一直沒什麼交流,甚至搞不清楚他是誰,所以刪除了。)




3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如果是普通人之間打交道,這句話還勉強算對。但是對於一個龐大組織的領導,(比如說一個大型公司),所謂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真的就是雞湯了。

因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其實是把人簡單的分爲好人壞人的方法。只要是“疑人”(可能是壞人的人),就不能用,只要用人,就相信他絕對好(用人不疑)。

而實際上,世界是灰色的,沒有非黑即白,尤其是在大型組織裏,人員組成很複雜,絕對的值得信任的人,和絕對不可靠的人,其實都很難找。

所以哪怕是“疑人”,只要在目前和可預測的未來,能夠保證益處大於弊端,也可以用。尤其是找不到更合適的人的情況下。(“疑人”總比明顯是對立面的人好)

用人不疑,更是不可能。人都有私心,如果沒有“疑”(監督和制衡),哪怕原來非常忠心的人,也未必能一直忠心下去。所以要有對應的監督和制衡機制,避免原來可靠的人,變得不可靠。

因爲唯一不會變的,就是變化。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組織內部的環境,外部的環境,其他人之間的關係,都在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原來的朋友,可能變成路人,原來的敵人,也許消失了,也許甚至變成了朋友。

關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一塊,比較複雜,涉及很多權謀內容,所以這裏只簡單聊一下。

本期胡說八道,到此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