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簡介
(1)動態路由協議通過路由信息的交換生成並維護轉發引擎所需的路由表。當網絡拓撲結構改變時動態路由協議可以自動更新路由表(更新週期30s),並負責決定數據傳輸最佳路徑。
(2)在動態路由中,管理員不再需要與靜態路由一樣,手工對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進行維護,而是在每臺路由器上運行一個路由協議。這個路由協議會根據路由器上的接口的配置(如IP地址的配置)及所連接的鏈路的狀態,生成路由表中的路由表項。

動態路由協議分類
(1)RIP:是內部網關協議IGP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協議。RIP是一種分佈式的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是因特網的標準協議,其最大優點就是實現簡單,開銷較小
(2)OSPF:是一個內部網關協議,用於在單一自治系統內決策路由
(3)ISIS:該路由協議最初是ISO爲CLNP設計的一種動態路由協議
(4)BGP:邊界網關協議,是運行於 TCP 上的一種自治系統的路由協議,是唯一一個用來處理像因特網大小的網絡的協議,也是唯一能夠妥善處理好不相關路由域間的多路連接的協議

RIP動態路由實驗大綱
配置地址即拓撲圖示例: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給路由R1兩端口配置ip數據(掩碼爲/30,同一網段ip子網掩碼需注意,同下)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給路由R2兩端口配置ip數據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給路由R3兩端口配置ip數據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給主機1、2配置ip數據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此時主機1和2是無法ping通,因爲我們還沒有在直連網段上配置RIP協議,所以還需進一步配置協議:
給R1配置RIP協議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給R2配置RIP協議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給R3配置RIP協議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用do show ip route查看R1、R2、R3學到的路由條目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ping通測試: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結論:路由條目自動學習,不需要手動給它配置,只需將直連網段宣告出去即可。

精髓

本博客設計到子網劃分知識,拓展如下:
1、子網劃分簡介
當我們對一個網絡進行子網劃分時,基本上就是將它分成小的網絡。比如,當一組IP地址指定給一個公司時,公司可能將該網絡“分割成”小的網絡,每個部門一個。這樣,技術部門和管理部門都可以有屬於它們的小網絡。通過劃分子網,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需要將網絡分割成小網絡。這樣也有助於降低流量和隱藏網絡的複雜性。
2、計算方法
在求子網掩碼之前必須先搞清楚要劃分的子網數目,以及每個子網內的所需主機數目。
1)將子網數目轉化爲二進制來表示
2)取得該二進制的位數,爲 N
3)取得該 IP地址的類子網掩碼,將其主機地址部分的的前N位置 1 即得出該IP地址劃分子網的子網掩碼。
如欲將C類IP地址192.168.10.0劃分成4個子網:
1)4=100
2)該二進制爲三位數,N = 3
3)將A類地址的子網掩碼255.255.255.0的主機地址前3位置 1,得到子網掩碼255.255.255.224
常見動態路由實踐———RIP協議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