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套規範的缺陷管理流程?4個過程組

建立一套規範的缺陷管理流程,可以大幅降低缺陷出現的機率,縮短缺陷修復的時間,降低缺陷帶來的負面影響。對缺陷管理的投資,可以減少因爲標準流程缺失帶來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

本期項目管理 100 問將給大家分享缺陷管理的 4 個過程組。

預防缺陷 

通常情況下,缺陷越早發現風險就越低,越晚發現定位原因和修改的成本就越高,也容易在修改時引入新的問題。在需求分析階段和研發過程中都有相應的方法預防缺陷:

  • 需求分析階段:準確識別需求本身是否存在風險或疏漏、是否存在描述不清等情況,還要保證開發團隊和測試團隊對需求有相同的理解,澄清所有的疑問,在第一階段發現隱藏的缺陷。

  • 研發過程中:開發人員可以通過代碼評審、單元測試、靜態代碼檢查等方法在早期發現並解決問題。

 

識別缺陷

藉助缺陷管理工具

測試人員根據創建好的測試計劃和測試用例進行測試,若不通過則轉爲缺陷,提交給開發人員。

除此之外,缺陷也可能來自於運營人員或是用戶提交的反饋信息。當缺陷可能來源於多方時,使用統一的缺陷提交系統能高效地管理缺陷,也能縮短開發人員注意到缺陷的時間。

識別真正的缺陷

缺陷一旦被提交,開發團隊首先要評估其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缺陷,有些問題可能只是由於緩存、網絡、操作失誤導致的。這時開發人員要將缺陷標記爲“拒絕”並指派回測試團隊,測試團隊重新測試或補充更多的缺陷信息。

 

修復缺陷

確定缺陷優先級

正如大多數事物一樣,缺陷修復也存在收益遞減規律:若沒有無限的資源分配給所有的缺陷,則需要優先將資源投入到高回報的缺陷修復上。所以在開始修復缺陷前,要先確定缺陷的優先級。在評估缺陷的優先級時,可以從單個或多個維度評估,通常情況下常用的兩個維度爲:

  • 影響範圍:受影響的用戶數量或者受影響的系統功能數量

  • 嚴重級別:缺陷的重要性,例如:數據丟失、系統損壞

 及時同步缺陷狀態

優先級安排好之後就可以制定修復計劃並開始修復,當修復完成時,要及時將修復信息同步給相關的測試人員、用戶,這一過程可以藉助缺陷管理軟件來完成。

 

缺陷分析

缺陷分析的目的在於,通過追蹤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反思回溯缺陷產生的各個階段,來持續地改進缺陷管理流程。缺陷分析報告主要包括以下4個部分:

  • 缺陷描述描述缺陷發生時的現象及缺陷產生的影響,其中缺陷現象最好有詳細的截圖或日誌說明,缺陷影響可從多個維度列表分析

  • 復現路徑完整的描述缺陷復現的路徑,可以採用流程圖形式,若有多個復現路徑需要標註清楚。

  • 缺陷原因:針對缺陷現象及復現路徑,採用 5W1H 分析法逐層深入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提煉出今後開發測試過程需要關注的點。

  • 缺陷思考微觀上思考是否真正解決了缺陷,並對代碼做全方位的驗證,對相關模塊做關聯測試。宏觀上梳理歷史上類似的缺陷及相關架構,以此改進缺陷管理的流程。

 

往期文章:

爲什麼你的項目總是在延期?3個常見原因及解決方案

如何對複雜的項目工作進行分解?

如何對開發團隊的人員進行績效管理?2個簡單的原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