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mage和zImage的區別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Ultraman_hs/article/details/52838989

linux內核經過編譯後會生成一個elf格式的可執行程序,叫vmlinux或vmlinuz,這個就是原始的未經任何處理加工的原版內核elf文件;嵌入式系統部署時燒錄的一般不是這個vmlinuz/vmlinux,而是要用objcopy工具去製作成燒錄鏡像格式,經過製作加工成燒錄鏡像的文件就叫Image(這個製作燒錄鏡像主要目的就是縮減大小,節省磁盤)。

原則上Image就可以直接被燒錄到Flash上進行啓動執行(類似於u-boot.bin),但linux的內核開發者覺得Image還是太大了,因此對Image進行了壓縮,並且在image壓縮後的文件的前端附加了一部分解壓縮代碼,構成了一個壓縮格式的鏡像文件就叫zImage。解壓的時候,通過zImage鏡像頭部的解壓縮代碼進行自解壓,然後執行解壓出來的內核鏡像。

具體的實現流程如下:

uboot爲了啓動linux內核,還發明瞭一種內核格式叫uImage。uImage是由zImage加工得到的,uboot中有一個工具,可以將zImage加工生成uImage。注意:uImage不關linux內核的事,linux內核只管生成zImage即可,然後uboot中的mkimage工具再去由zImage加工生成uImage來給uboot啓動。這個加工過程其實就是在zImage前面加上64字節的uImage的頭信息即可。

注:如果直接在kernel底下去make uImage會提示mkimage command not found。解決方案是去uboot/tools目錄下執行cp mkimage /usr/local/bin/,複製mkimage工具到系統目錄下。再去make uImage即可。

原則上uboot啓動時應該給他uImage格式的內核鏡像,但是實際上uboot中也可以支持zImage,是否支持就看是否定義了LINUX_ZIMAGE_MAGIC這個宏。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有些uboot是支持zImage啓動的,有些則不支持。但是所有的uboot肯定都支持uImage啓動。

幾種linux內核文件的區別:

1、vmlinux  編譯出來的最原始的內核文件,未壓縮。
2、zImage   是vmlinux經過gzip壓縮後的文件。
3、bzImage bz表示“big 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採用zImage或bzImage都行,如果比較大應該用bzImage。
4、uImage   U-boot專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個長度爲0x40的tag。
5、vmlinuz  是bzImage/zImage文件的拷貝或指向bzImage/zImage的鏈接。
6、initrd   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件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

參考:https://blog.csdn.net/Ultraman_hs/article/details/5283898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