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生講述研究生三大煩惱--轉載

在讀生講述研究生三大煩惱

和那些挑燈夜戰廢寢忘食的考研族比較起來,我算是幸運得多了。我並沒有經過考試,大學畢業之後是被免試推薦讀研究生的。正因爲這樣,每當我抱怨起研究生生活的種種壓力時,同學們都會打趣我說“站着說話不腰疼”。被說得多了,我也有點迷糊。後來我和很多自己考上研究生的同學交流心得,發現並不是我得了便宜就賣乖,他們的心裏也有很多跟我相同的想法。我把這些歸納歸納,也算是跟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們分享。

  一、論文催得人心焦。很多同學是因爲喜歡看小說、散文就報考中文系,喜歡看歷史書就報考歷史系,我有一歷史系的同學在考研複試的時候跟導師說:“我看了兩本餘秋雨就決定來考研了”,導師大跌眼鏡。抱着這樣的心態,即使是考了研究生進來,多半收穫的是失望。因爲進校之後導師就會步步緊逼地趕着你要論文。目前碩士畢業是有發表論文要求的,少數學校撤消了此項規定,有的要求在覈心刊物上發表一篇,有的要求發表兩篇。現在碩士的學制從三年縮減到兩年,既要上課又要寫論文又要幫導師寫東西又要考慮日後的出路,寫論文的壓力無形中就加倍了。在這樣的壓力面前,沒什麼人能有閒情逸致去“調素琴,閱金經”了。我的很多同學非但沒有如願以償地“遨遊在書籍的海洋裏”,連看書的愛好都大打折扣了。每天從資料室回到寢室,除了上上網看八卦新聞打打遊戲就是想睡覺,想當年的“文藝青年”都快被理論性極強的論著折磨成“滅絕師太”了。

  論文好不容易寫出來了,還得經過導師那一關呢,那可真是個鬼門關。有時候我想,這個世界上最好當的應該就是研究生導師吧,因爲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挑毛病”,他們從來不會問問你想學什麼,論文是怎麼寫的,究竟是怎麼規劃的,到底是資料找得不恰當還是寫作表達得不恰當,他們最擅長做的就是把你一手寫的文章批判得體無完膚,然後兔死狐悲地來上一句:“我現在說你,總好過畢業答辯的時候卡你呀。”於是你要丟掉所有的自尊,磨平所有的棱角,放棄所有大膽的才創新,本分守己地投入到新一輪的找資料—寫論文—挨批的六道輪迴之中。六道輪迴有時盡,論文改不好的話,可就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二、學不塌實,玩不痛快。理科生要在實驗室做實驗,文科生要在資料室查資料,大家都挺忙活。大量的腦力勞動讓人“煩不勝煩”,太累的時候就想逃避,就想撒手不管。我的很多同學,都有“蝨子多了不癢,帳多了不愁”的想法,看着一大堆資料沒頭沒腦的就心煩,乾脆不理,以後再說!下載幾集《越獄》或者《CSI》一看就是一天,雖不是借酒澆愁,卻也得逍遙時且逍遙。別看這些人看得歡實,其實心理在打鼓呢,有那麼多工作堆在手邊,怎麼可能玩得痛快!即使看着電視劇打着電腦遊戲,心裏看是不能徹底放下論文。可是專心弄論文吧,又實在靜不下心來。那真有種大海撈針的感覺,在資料室裏翻一天的資料,或是跑遍了省圖書館檔案館都找不到需要的東西,或是實驗進行不下去數據得不到,那真叫一個鬱悶啊。再攙和上日後找工作、結婚、買房等等現實問題,就鬧心去吧!學不塌實,玩不痛快,李大釗在天有靈的話肯定替今天的孩子們大捏其汗。

  三、窮不是哭出來的。北大教授們哭窮還是有人聽的,還有人關注,研究生們哭窮有誰聽?現在各個學校研究生的生活津貼不等,有的學校公費生自費生一視同仁全部發放,有的學校只發給公費生,一般的每月有二百多塊錢,特區或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可到四百左右。也就是說,很多自費生在掏了幾萬塊錢的學費之後換取的是一個分文沒有的差使。這還沒算上日益高漲的住宿費和生活費呢。多數人不會再向家裏要錢了,那麼只有兩條路:找個有錢的男朋友(僅僅限於女生,個別男生願意當小白臉的則除外);出去做兼職。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個想法在研究生中依舊盛行。而出去做兼職,研究生跟本科生比較起來是沒有優勢的,多數兼職都指明瞭不要研究生,那麼研究生的兼職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出去帶課。這個差使不錯,錢拿得多,說起來也好聽,可是真的很累呀。要備課,要起早貪黑,要追着校方發課時費——千萬別指望校方會主動把錢給你。更重要的是,花費了你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本該是你用來上課寫論文的。我有好多同學,現在研三了,還在趕研一的作業,狼狽程度可想而知。有的家長心甘情願掏錢養着孩子供着孩子,可是咱這麼大了,父母忍心給我們忍心拿嗎?況且讀研之後花錢的地方很多,研究所或學院組織個什麼活動啊,逢年過節給導師送禮啊,複印打印裝訂論文啊,種種面試所需要的形象包裝、路費等開銷……父母全掏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讀書無用論幾乎是現在社會上的“思想潮流”了,很多人都這麼說。研究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讀書,在這種輿論攻勢的壓力之下,難免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懷疑。人文學科的學生尤其明顯。

  我說了這些,並不是在宣揚讀書無用論,我只是希望正在努力考研和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們認真考慮好你們即將面對的生活。如果真的一心向學,那真的是再好不過,學校、檔案館全部向你開放的感覺的確是很爽的。可是,如果你是爲了逃避一時的就業壓力想“靜觀其變”,那我就不太贊成了。在現實社會中,競爭永遠是存在的,高校畢業生成爲廉價勞動力,這是目前所不能改變的情況,也不是讀了研究生之後就能改變的情況。碩士畢業,甚至博士畢業,帶給人的無非是越來越大的年齡、越來越窄的就業面和越來越小的可塑性。人的惰性是很容易養成的,可能考研的時候你覺得畢業之後當個老師不錯,可是多過幾年養尊處優的生活,你大概連老師都懶得當了。試問,那時你再往哪裏逃?先潑一盆冷水給你:有人等了大半輩子都弄不到一個研究所的編制。

  我不說讀研好,也不說讀研不好,儘量陳述利害,需要的人來自己掂量吧。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是很關鍵的,如果一直糊塗地混下去,讀完博士後也是白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