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

薦 語

 

打小時候,我們就被家長和老師們灌輸了無數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頓、愛因斯坦、高斯、達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他們既天賦異稟,又勤奮異常,這讓我們又羨慕又慚愧。我們總說自己沒那種天賦,而父母則總認爲你不夠刻苦,特別是如果父母們知道一個非常時髦的“一萬個小時理論”的話,你也許就會永遠背個不刻苦、不努力的罪名。而今天這本書就是替你洗白的。

 

作者研究發現:傑出並非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爲傑出人物的關鍵,在於刻意練習。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練習,又並不等同於刻苦。一起來看看何謂刻意練習!

 

 

作 者 簡 介

 

安德斯•艾利克森

 

本書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傑出學者。“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他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如何獲得傑出表現,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爲《刻意練習》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天才的真相

二、有目的的練習

三、大腦的適應力

四、心理表徵

五、黃金標準

六、在工作中“刻意練習”

七、在生活中“刻意練習”

八、傑出人物的路線圖

 

 

正 文

 

一、天才的真相

 

我們一生下來就被教導要向天才學習,那麼他們那些神祕的洪荒之力真的就是從孃胎裏帶來的嗎?

 

莫扎特

 

在古典音樂界,莫扎特被認爲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歲環歐洲旅行演出,能彈奏多種樂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識別出升 A調或降E調。種種技能加持在一個七歲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難以解釋。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莫扎特的父親也是一名音樂家,培養出鋼琴演奏家的女兒之後,更加用心地訓練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極小的年級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確的練習。然後,父親再以傳奇的形式,講述他的天才表現,驚豔世人的眼球。而且單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進行的一項實驗,證明了一直被認爲天才標誌的完美音高,實則通過訓練也可以爲普通人所掌握。

 

 

 

帕格尼尼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詞。一次演出中,三根琴絃繃斷,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爲了音樂史上的傳奇。然而,真實的版本卻是他與一位女士墜入愛河,併爲她創作了一首隻需G弦與E弦演奏的絕妙曲目,以兩根弦模擬二人甜蜜對話與互動,後來,他把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現場。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後發現,人們之所以對所謂天才有‘他們生來就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訓練仍然可以變成傑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信息不對稱以及人們對傳奇故事的本能嚮往。天才的宣傳者們基於種種動機,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諸多細節,以至於使我們認爲,他們生來就比別人優秀,毫不費力就取得了成功。

 

同時,作者也發現,那些被視爲天才的傑出人物,包括自閉症的傳奇,雖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選民,但他們的成功也確實遵循着一種黃金法則,那就是刻意練習。

 

 

 

二、有目的的練習

 

研究證明天才的唯一祕訣在於練習,那很多人就會說,我們也一樣地努力學習、練習,爲什麼我們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練習的方法。

一般人學習或練習一種技能,採用的都是天真的練習法,即反覆地做某件事情,但這是一種極其低效的練習。作者和同事曾經開展過一項關於鍛鍊記憶力的實驗,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史蒂夫嘗試記憶數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樣,只能記住8個左右,經過練習,慢慢地突破9個、10個……,最終,他的成績達到了不可思議的82個數字。在這個試驗中,史蒂夫採用的練習方式是不同於天真的練習的有目的的練習,它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徵。

 

1.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史蒂夫的短期目標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記住一個數字。就這樣把目標分解,並制定一個計劃,在達成每一個細緻的小目標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行爲方式,解決面臨的問題。

 

2.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史蒂夫練習的每時每刻都盡力保持專注,集中精力聽着作者報出的數字,記憶、複述,每秒鐘一個數字,沒有任何走神的空間。

 

 

 

 3.練習包含反饋

 

你必須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又錯在哪裏。在記憶實驗中,史蒂夫每次嘗試都會得到立即反饋,是對還是錯。他自己也會覺察到,哪些數字讓他犯錯,又是什麼原因。一般來說,無論你想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判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提高。

 

4.需要走出舒適區

 

在記憶實驗上,作者一開始就設計不會讓史蒂夫感覺到太舒服,當史蒂夫背出來時就增加數字,沒有背出來就減少數字。總是讓他在離自己能力極限不遠的地方挑戰他,讓他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對於任何類型的練習,這都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當走出舒適區,幾乎每個人都會偶然碰到瓶頸,那些關卡看起來很難,好像你永遠也克服不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過障礙的最好辦法是從不同方向去想辦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藉助於導師或教練,他們可能已經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礙,可以爲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

 

 

 

三、大腦的適應力

 

每個人練習都可能遇到瓶頸,但“天才”從不放棄。要知道所謂瓶頸,更多時候也只是心理層面的障礙,事實上你並沒有達到自己的極限,只是你的動機不足罷了。因爲,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適應力,遠超一般人的認知。

 

倫敦出租車司機

 

倫敦擁有世界上最複雜的道路,足以使GPS系統陷入混亂。所以,這座城市對出租車司機有着極高的要求,需要通過極其複雜的被認爲是世界上最難的資格考試。爲了獲得許可證,出租車司機得記住所有的街道的構成,準確說出途徑的所有街道與重要地標,並且要在複雜的路網中,規劃出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路徑。曾經有一道考題是讓出租車司機把考官帶來一尊手拿奶酪的老鼠雕像前,而那尊雕像只有一英尺高,而周圍全都是高聳入雲的建築。

 

科學家對考取資格證的倫敦出租車司機的大腦進行研究,發現他們大腦中涉及記憶的區域——海馬體,相比考取前顯著變大了。科學界曾經認爲,成年人的大腦佈線已經固定。但對出租車司機以及對盲人大腦視覺區的研究,推翻了科學界以往的認知,證實大腦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

 

 

 

不斷打破的記錄

 

人類身體的適應能力令人難以置信。1908年,約翰尼·海耶斯創造的奧運會世界紀錄是2小時55分18秒,當時的報紙稱其爲20世紀最偉大的比賽。如今100年之後,馬拉松的紀錄已經刷新爲2小時2分57秒,比海耶斯快了將近1小時。而且,現在你想要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成績必須不低於3小時5分,才能獲得參賽資格。也就是說海耶斯當年創造的紀錄,放到現在只是一項賽事的參賽資格。同年的跳水比賽,運動員嘗試空翻兩週時,差點身受重傷,爲此,官方甚至認爲跳水是項危險運動,建議奧運會取消該項目。現在空翻兩週已經成爲跳水項目的入門級動作,即使10歲的孩子也必須會這個動作。

 

 

 

人類的身體與大腦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我們的身體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當它被迫走出舒適區之後,身體系統感受到壓力,原來的平衡無法繼續下去,身體便會開始響應那些變化,重建體內平衡。足夠努力地鍛鍊,並保持足夠長的時間,身體將以各種方式來改變。挑戰越大,變化越大。但切忌不要太過,過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導致倦怠和學習低效。

 

在大腦方面,1973年加拿大人大衛·理查德·斯賓塞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的511位數字,創造了紀錄。五年之後,美國人沙克爾,背誦了小數點後的1萬個數字,2015年,印度人拉吉維爾·米納背誦了小數點後的7萬個數字。史蒂夫當年記住82個數字創造了人類記憶水平的巔峯,然而在2011年,來自中國的王峯創造新紀錄,成功記住300個數字。

 

一旦我們明白了大腦和身體的適應能力,就會明白,人類的潛能可以被構築,而非簡單地發掘。

 

 

 

四、心理表徵

 

當大腦和身體不斷適應新的極限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得我們進入了能力攀升期呢?這就要提到心理表徵的概念了,它是一種與我們大腦中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觀點、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比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看到”那幅畫。又比如提到“狗”,假如你從來沒見過狗,那麼狗的所有特點都只是無意義的數據與標籤。但是當你養過狗,那麼所有的信息都被整合到一個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這個詞來表徵。

 

國際象棋特級大師亞歷山大·阿廖欣。可以同時接受26人的盲棋挑戰。26個棋盤,832個棋子,1664個方格,不借助任何記憶輔助工具,且每一位挑戰者水平都很高,然而阿廖欣卻遊刃有餘,創造出贏17盤、輸5盤、和4盤的成績。

 

是國際象棋大師都是記憶高手嗎?研究證實一旦隨便擺放旗子,他們的記憶與普通人差不多。而正是行棋的規律和秩序符合他們的心理表徵。多年的訓練使得棋手只需看一眼 ,就能辨別出棋子的規律,不僅是棋子的位置,也包括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他們處理棋子的方式,就是心理表徵的一個例子,他們既能着眼於全局觀察,也能在必要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招法上,既見森林,也見樹木。

 

 

 

刻意練習能夠創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徵。將傑出人物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的正是心理表徵的質量與數量。通過多年的練習,傑出人物對本行業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局面創建了高度複雜和精密的心理表徵,它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的走勢,能夠預想到更多的不同結果,並迅速對其進行過濾,提出最有可能的行動。同時,傑出人物可以使用心理表徵,進行無意識決策,自動分析對象,以做出明智的決策。

 

心理表徵有助於解釋信息,因爲你已經建立了一個用來解釋、組織信息的心理結構,新的信息變成了不間斷故事的一部分,你能更加迅速地消化,並轉移到你的長時記憶中。心理表徵也有助於組織信息,精心創建的心理表徵,讓你可以立即吸收考慮更多的信息,不把信息作爲孤立部分看待,而是當成整體中的一部分。同時,它也有助於制定計劃、學習,心理表徵不只是學習的結果,還能幫助我們學習。學生之間的區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多敏銳地察覺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也就是說,他們對學習對象的心理表徵有多麼有效。

五、黃金標準

 

如何建立高質量的心理表徵,傑出人物又如何運用完備的心理表徵提高自身的技藝水平?想要了解這一相輔相成的過程,就要了解學習的黃金法則: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標準

 

小提琴堪稱最難學的樂器。它的指板上沒有任何琴格,你必須把手指準確地放在適當的位置上,才能拉出期望的音符。而且琴弓一秒之內要與琴絃發生數百次甚至千次的抓與滑的交互,你需要變換琴弓施加在琴絃上的力量,控制發出的音量,力量太大,刺耳;力量太低,又不可接受。

 

作者爲了辨別出優秀的表演者與傑出的表演者之間的區別,在柏林藝術大學的小提琴學生中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優秀、優異和傑出三組學生中,只有一個最重要的差別——他們專心致志地進行獨奏練習所花的時間總和。優秀組平均練了3420個小時,優異組5301個小時,傑出組7401個小時。可見,要變成傑出的小提琴家,必須專注地練習,沒有什麼捷徑,沒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練習,就能達到專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賦的音樂家中,明顯也是花了最多時間磨鍊技藝的人,比練習時間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員、傑出棋手同樣如此,幾乎沒有人能夠不通過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達到大師級的水平。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已經有一套行之有效訓練方法的技能。它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特定目標。包含反饋,以及爲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

它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徵。通過着重關注過去獲取的技能的某些方面,致力於有針對性地提高那些方面。

 

運用刻意練習,是在任何一項事業的追求中變得更加傑出的基本路線圖。即使所處的行業或領域不能以最嚴格的意義進行刻意練習,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提取刻意練習的關鍵要素指引自己的發展,依然可能是最有效的練習方法。在實踐中,這往往表現爲有額外步驟的有目的的練習:辨認自己所處領域中的傑出人物,然後推測調查是什麼使他們變得如此傑出,接着再提出訓練方法,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們那樣表現卓越。

 

 

 

一萬小時法則

 

在練習這一話題下,人們更熟悉的是“一萬小時法則”。但是,這個時髦的理論其實是對作者研究成果的錯誤演繹。

 

1993年作者和同事發表了對小提琴學生進行研究的成果,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據此提出簡單化、概念化的“一萬小時法則”。這一法則隨着《異類》的暢銷而引起廣泛關注。而這一法則之所以備受追捧,在於它滿足了人類發現某種簡單因果關係的渴望:只要你在任何事上花一萬小時來練習,就會成爲大師。

 

但是這個法則在很多方面都是錯誤的。事實上,各行各業達到傑出的時間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沒有遵循刻意練習的法則,即使你花的時間再長,你也不可能做到傑出。此外,該法則還給出一個並不可靠的承諾,即在任何領域或行業,只要做到1萬個小時的練習,幾乎人人都能成爲該行業的專家。但作者經過廣泛研究,並沒有發現支持這樣的說法的證據。

 

只有一點,一萬小時法則和刻意練習是一致的:在任何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行業,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變成業內傑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許多艱苦卓絕的努力。

 

你必須花很長時間練習,因爲你將與之競爭的人,已經花了那麼長的時間練習。

 

 

 

六、在工作中“刻意練習”

 

幾乎任何類型的組織和專業中的人都十分熟悉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已經受過訓練和在職人員的績效和表現。刻意練習正是這個問題的解藥。

 

Top Gun

 

美國飛行員在越南戰爭的前期,在空中優勢明顯:每損失一架戰機,便能擊落北越兩架戰機。但1968年後,面對接受過蘇聯培訓、駕駛着俄製米格戰鬥機的北越飛行員,美國的勝率陡然下降:擊落9架米格戰機,要損失10架戰機。後來,美國海軍組建了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學校”(Top Gun)。它挑選最優秀的飛行員擔任教官,假扮成敵方人員,與學生飛行員展開空戰。除了不使用真正的導彈和子彈,在戰機上裝備照相機外,其他的所有環境都與實戰保持一致。在這些戰鬥中,擔任教官的飛行員,會把學生逼到失敗的邊緣,以便學生了解飛機能做什麼,怎麼樣才能擺脫困境。一旦飛行員降落地面,馬上召開“戰鬥報告會”。在會議上,教官毫不留情地考問學生,並調出音像分析。會中和會後教官圍繞學生的反應,向他們提出建議。漸漸地,學生飛行員學會問自己問題,將學到底的東西內化於心,建立心理表徵,以便在真正做出反應之前無需思考太多。這種訓練的效果驚人,接下來的時間裏,美國海軍每損失一架飛機,就平均擊落12.5架北越戰機。

 

這個案例中,飛行員最初的問題在於當他們飛向戰場時,日常訓練並沒有使他們做好準備來應對敵軍的挑戰。所以,Top Gun創造極度接近實戰的訓練,並實時提供反饋以解決問題。其他領域的工作,同樣可以使用這一策略,讓練習變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邊幹邊學

 

職場人缺少時間,最好把工作本身變成練習,在工作中邊幹邊學。比如,可以把一人演示PPT,大家圍坐木然聽講的環節,改成讓演講者做展示時,其他人做筆記,記錄演講好和不好的環節,會後進行反饋。如果公司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員工就可以穩定提高各種技能。邊幹邊學能使人熟悉練習的習慣,並思考如何練習。一旦人們理解了日常練習的重要性,並意識到由此帶來的進步,人們就會找機會將其他工作也轉變成練習活動。

 

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醫生。研究發現,精進醫術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包含有某些互動因子,比如角色扮演、討論小組、案例分析,效率最低的是說教式的干預,也就是醫生被動地坐着聆聽的方法,其中反饋、互動的效用與原理,與此前解讀過的《翻轉式課堂》等書的闡釋是一致的。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是動手去做。作者強調,你的才能是取決於你最終能做到什麼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麼。要注意區分知識與技能的區別,一直以來關於學習,人們的關注焦點幾乎總是知識,但在職場,在刻意練習中,我們應該聚焦於績效和表現,畢竟最終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夠做好某件事。至於知識,只是讓你更清楚!

 

 

 

七、在生活中“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不止適用於工作場景,也適用於每一個想擁抱夢想的人,每個想學習畫畫、編程、彈奏樂器、寫作的人。

 

 

 

找到一位好導師

 

刻意練習首要找一位好導師。我們知道,刻意練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心理表徵,而在學習過程的早期,你的心理表徵是初步的、不準確的,找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來觀察你並向你提供反饋,示範正確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饋,並且設計一些專門用來克服特定缺陷的練習活動,可以幫你更加迅速地取得進步。你將在此基礎上創建起自己新的、更有效的心理表徵。

 

有一位叫佩爾的男士,在69歲時開始迷上空手道,他給自己確定的目標是,到80歲時獲得黑帶。參加培訓班三年之後,覺得進展太慢,他給作者寫信,艾利克森就建議他轉至教練的個人訓練課。佩爾按照建議,請了單獨教練訓練,很快通過了綠帶考試,不出意外,80歲就可以美夢成真。

 

 

 

沒有導師時的策略

 

如果沒有導師,富蘭克林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鑑。富蘭克林雖然棋藝未臻一流,但他在寫作上的成就絕對一流。富蘭克林的導師是一本叫《觀察家》的英文雜誌,然後嘗試用自己的話複寫文章的內容,思考哪裏有欠缺,哪裏需要向原作者學習。他發現自己詞彙量不夠豐富,就將文章轉寫成最需要新鮮詞彙的詩歌,過一段時間再寫回散文。最後他將原文打亂順序編寫索引,然後再次按照自己的邏輯複寫文章,之後與原文對照,反饋之後調整。

 

爲了提高,我們必須自己創造刻意練習的機會。一個馬戲團的演出指揮(類似於串場的小丑),他需要隨時填補各個馬戲節目的間隙,防止冷場。但是他沒有跟着導師練習的條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每天都去市中心,和下班高峯迴家的人們攀談,人們都急着回家,所以他必須表現足夠有趣,才能讓人們停下腳步。他用手錶準確記下每次與路人談話的時間,每天花幾個小時練習,並且記好哪種方法管用、哪種不管用,據此進行調整。

 

 

 

三F原則

 

刻意練習必須牢記三F原則,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

 

專注至關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鬆,你可能不會進步。一個隊員正在擊球,教練走過來詢問,他在幹什麼,他回答自己在練習。教練說:“不,你不是在練習,你只是在擊球而已。”全神貫注於練習的目標,控制自己的身體的各種細微反應,練習纔會有效果。如果只是爲了開心,那麼得到的也就只是開心,不會是進步。

 

即時反饋十分重要,它能夠讓人們隨着時間的推移,通過糾正錯誤和精進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區分傑出和優秀的一個標準就是人們對於錯誤的敏感程度,每次練習,是否識別出了錯誤,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饋,清楚自己哪裏欠缺、哪裏勝任,對於繼續練習至關重要。

 

當發現錯誤之後,要想出各種辦法去解決它,設計專門的環節,攻克特定的弱點。比如,發現打字速度慢是因爲某些字母按鍵錯誤,就要集中訓練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辦法稍微逼自己一下。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解決停滯瓶頸期的問題。

 

保持動機

 

着手做一件事並不難,每個新年都有大批人立志學一種樂器 、減肥,難的是一直堅持下去。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要麼被現實打擊,要麼缺少時間,立志計劃就不了了之。刻意練習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始終保持動機。

 

很多人認爲能夠日復一日堅持練習的人,具有一些罕見的意志力,但這種假設是錯誤的。幾乎沒有任何科學證明,有適應所有場景的意志力。沒有跡象表明拉小提琴的學生,在練習拼字上也有同樣的意志力。意志力是人們在事實發生後,才賦予某個人的優點,這就陷入了自我實現的圈套。

 

能夠讓人們堅持練習的,是動機。你要保持動機,要麼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麼弱化停下的理由。傑出人物,會通過做好良好的規劃,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健康,提供練習的能量,把練習的時間限制在1小時左右,來弱化停下的理由。然後利用自身的渴望與自我認同,以及爭取社會支持的方式,增強前進的理由。

 

有一位叫丹尼斯的成年男子,寫信給作者說自己想練習成爲職業高爾夫球手。他壓根沒有真正打過高爾夫,直到30歲從來沒有在任何體育項目中當過競技運動員。但他在作者研究的鼓勵下,制定了一個計劃,要花六年時間學打高爾夫球,以參加職業高爾夫球員協會的巡迴賽。計劃實施一年半後,《高爾夫》雜誌採訪了他,他說他不贊成只有少數人能在特定領域成功的說法,那隻會使人們以此爲藉口,不去追求他們原本可能真正喜歡、擅長的事情。

 

八、傑出人物的路線圖

 

作者研究大量的傑出人物成長經歷,發現,他們從童年時期走向傑出一般會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產生興趣。當他們還是孩子探索着世界時,受到父母的薰陶和引導,或是兄弟姐妹的激勵,對某件事產生興趣,把它當成玩具或遊戲。這是他們最終對這件事物充滿熱情的第一步。

 

第二個階段:變得認真。一旦他們感興趣了,下一步就是正式上課、接受訓練了。在這個階段,父母和老師的支持和鼓勵對孩子的進步至關重要。孩子也會因爲練習成果受到尊重和認可而感到舒心,從而獲得繼續練習的動機。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一般來講,這些未來的傑出人物在12-13歲或15-16歲時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爲自己領域內的最傑出人物。到這個階段,學生常常會尋找最好的老師,面對的期望也不斷升高,有時不僅本人要付出全心全意的努力,連家人也要遷就孩子付出巨大的金錢和精神代價。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當他們練習掌握了最高水準之後,開始嘗試開拓創新了。創新者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領域和行業中工作了很長時間,已經成爲傑出人物,然後再開始開闢新的天地。如果你根本不熟悉自己的領域,怎麼可能提出一種寶貴的理論或新技巧呢。

 

結 語

 

哥倫比亞大學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研究者韋曼和他同事,將水平相當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採用傳統教學方法教他們學習物理,另一組則由兩名助教採用刻意練習式教學方法。兩名助教每節課都會向學生提出一些物理學問題,學生思考討論之後回答,然後助教立即反饋答案,之後繼續提出更難一點的問題。學期結束,兩組學生接受同樣的測試,刻意練習組的成績是傳統組的2.5倍。這項研究令人振奮,它意味着只要採用恰當的刻意練習方法,我們每個人的能力和績效都能得到快速的放大。

 

本書是“唯天才論”的否定者,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可謂最好的詮釋;當然還有一個版本是其後還有一句,“如果沒有那1%的靈感,99%的汗水也是徒勞的。”姑且不論這句是不是發明家本人所說,但那1%的靈感也是來自千錘百煉的打磨之上,在這個時代中,很少能看到一個行業的小白能做出創造性的發明創新了。

 

生於一個懷抱夢想的時代,每個人都想成爲行業的傑出人物,但夢想同時也是現實的,傑出人物無不來自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並不複雜,總結其關鍵詞:目標明確,專注投入,及時反饋,不斷挑戰舒適區,找到行業優秀導師,強化動機,堅持練習。也許這些詞你都聽過,也許你會將其歸結爲正確的廢話,那就從這本書開始給自己或者幫助孩子做個刻意練習吧,效果自然可以證明它的價值!

育兒分享文章彙總→請點擊此處進入

分享文章彙總→請點擊此處進入

 

 

轉載自樊登讀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