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與聚類的本質

機器學習中有兩類的大問題,一個是分類,一個是聚類

分類

分類有如下幾種說法,但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

對於分類來說,在對數據集分類時,我們是知道這個數據集是有多少種類的。根據給定的數據集,訓練出一個模式或者規則(把每個屬性集x映射到一個預先定義的類標號y中就,是得到一個函數。),再使用該模型對新來的數據進行類別判斷。

我們可以將分類看作是有監督的學習。通過學習來得到樣本屬性與類標號之間的關係。該學習過程就是構建函數的過程。

分類算法的侷限

分類作爲一種監督學習方法,要求必須事先明確知道各個類別的信息,並且斷言所有待分類項都有一個類別與之對應。但是很多時候上述條件得不到滿足,尤其是在處理海量數據的時候,如果通過預處理使得數據滿足分類算法的要求,則代價非常大,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聚類算法。

聚類

聚類的相關的一些概念如下

而聚類指事先並不知道任何樣本的類別標號,希望通過某種算法來把一組未知類別的樣本劃分成若干類別,聚類的時候,我們並不關心某一類是什麼,我們需要實現的目標只是把相似的東西聚到一起,這在機器學習中被稱作 unsupervised learning (無監督學習)
通常,人們根據樣本間的某種距離或者相似性來定義聚類,即把相似的(或距離近的)樣本聚爲同一類,而把不相似的(或距離遠的)樣本歸在其他類。
聚類的目標:組內的對象相互之間時相似的(相關的),而不同組中的對象是不同的(不相關的)。組內的相似性越大,組間差別越大,聚類就越好。

分類與聚類的比較

聚類分析是研究如何在沒有訓練的條件下把樣本劃分爲若干類。
在分類中,對於目標數據庫中存在哪些類是知道的,要做的就是將每一條記錄分別屬於哪一類標記出來。
聚類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將已給定的若干無標記的模式聚集起來使之成爲有意義的聚類,聚類是在預先不知道目標數據庫到底有多少類的情況下,希望將所有的記錄組成不同的類或者說聚類,並且使得在這種分類情況下,以某種度量(例如:距離)爲標準的相似性,在同一聚類之間最小化,而在不同聚類之間最大化。
與分類不同,無監督學習不依賴預先定義的類或帶類標記的訓練實例,需要由聚類學習算法自動確定標記,而分類學習的實例或數據樣本有類別標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