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CEO喬布斯用人的9法則

 來源:世界經理人

 

       法則一:網羅一流人才

喬布斯說,他花了半輩子時間才充分意識到人才的價值。他在最近一次講話中說:“我過去常常認爲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爲能頂50名。”由於蘋果公司需要有創意的人才,所以喬布斯說,他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紹本公司的遠景目標。而對於新成立的富有活力的公司來說,其創建者通常在挑選職員時十分仔細,老闆親臨招聘現場,則可使求職者以最快速度瞭解與適應公司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法則二:一切要盡在掌控

在喬布斯的哲學裏,蘋果始終是,也必須是一家能“全盤掌控”的公司。從硬件到軟件,從設計到功能,從操作系統到應用軟件,蘋果的產品全部由自己打造,我們隨時可以改變,創新每天都在發生,我們關注產品中的每一項技術,只有這樣,每一項創新才能順利的變爲產品。蘋果的創新就在於我們能夠掌握每一個零件。

法則三:沒有B計劃

對於喬布斯來說:只有A計劃,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時,只傾注全力打造一款產品或服務,沒有備選方案,沒有退路。這樣才能將最好的創意、技術、設計傾注到一款產品上。如iPodiPhone莫不如此。

法則四:追求殘忍的完美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新產品的一切工作都已完成,只待發佈。喬布斯僅僅因爲一個不起眼的細節(如:還有兩顆螺絲暴露在表面)而要求一切推倒重來。正是這個殘忍的標準成就了蘋果一個個令人驚歎的產品。

法則五:軟件永遠是核心技術

喬布斯意識到,“對未來的消費類電子產品而言,軟件都將是核心技術”。堅持做操作系統和那些悄無聲息的後端軟件,比如iTunes

這樣的蘋果才不至於像DELL、惠普或索尼那樣,因爲等待微軟最新操作系統的發佈而延遲推出硬件產品。這樣的蘋果不用看着微軟乾着急。而隨意修改系統,還可以爲iPhoneiPod製作特別的版本。這也是消費電子巨頭索尼在隨身聽市場不敵蘋果的原因。

法則六:謹慎與第三方合作

在喬布斯眼裏,與其與平庸的公司合作不如不合作,那隻會降低蘋果的產品的品質。另外受他人制約是不可容忍的。

法則七:祕而不宣

喬布斯把蘋果公司的新產品研發計劃看成是這個星球的最高機密,保密程度足與FBI媲美。喬布斯在20056月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佈全面轉向英特爾CPU時,才透露早在5年前,蘋果已將操作系統MACOSX的代碼按X86的架構重寫,之前沒有任何風聲。還有一例:作爲iPhone的首個銷售商,AT&T旗下Cingular的高層也是在正是發佈的兩週前纔看到iPhone的真實原型機,蘋果甚至專門製作了幾款假的iPhone原型機以掩人耳目。

法則八:產品必須帶來可觀利潤

喬布斯認爲:又酷又新的產品不能帶來可觀利潤,那不是創新,只是藝術。很顯然,喬布斯在1997年重返蘋果,第一件事就是砍掉經營了七年還在不斷虧損的牛頓(Newton)PDA業務。儘管這個產品極爲創新、另人驚歎。而喬布斯在重返蘋果後打造的iMaciPodiPhone都是又酷又賺錢的產品。

法則九:科技產品必須是令人驚歎且引導消費的

在喬布斯眼裏:滿足客戶需求是平庸公司所爲,引導客戶需求是高手之道。領先數步沒有成爲先烈,還爲人瘋狂喜愛並大掏腰包。喬布斯帶領下的蘋果做到了,糖果設計師設計的iMac出現後,人們才認識到電腦外殼原來可以是彩色的、透明的。iPod的可人設計+在線購買的iTunes音樂商店打造了全程的音樂體驗。iPhone的發佈讓大家發現手機是可以沒有鍵盤和觸摸筆的,最好的操作工具是與生俱來、不會遺失、操作自如的手指。

還有報道說,喬布斯在推新產品時從來不會請調研公司進行市場調研。喬布斯認爲那隻會看到表面現象,讓新產品的研發誤入歧途。

當然,所有的法則都是爲兩個字服務——“創新”。

發佈了1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