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Task任務棧的四種模式

首先我們來看下Task的定義,Google是這樣定義Task的:a task is what the user experiences as an “application.” It’s a group of related activities, arranged in a stack. A task is a stack of activities, not a class or an element in the manifest file. 這意思就是說Task實際上是一個Activity棧,通常用戶感受的一個Application就是一個Task。從這個定義來看,Task跟Service或者其他Components是沒有任何聯繫的,它只是針對Activity而言的。
Activity有不同的啓動模式, 可以影響到task的分配
Task,簡單的說,就是一組以棧的模式聚集在一起的Activity組件集合。它們有潛在的前後驅動關聯,新加入的Activity組件,位於棧頂,並僅有在棧頂的Activity,纔會有機會與用戶進行交互。而當棧頂的Activity完成使命退出的時候,Task會將其退棧,並讓下一個將跑到棧頂的Activity來於用戶面對面,直至棧中再無更多Activity,Task結束。
這裏寫圖片描述

如上表所示,是一個實例。從用戶從進入郵箱開始,到回覆完成,退出應用整個過程的Task棧變化。這是一個標準的棧模式,對於大部分的狀況,這樣的Task模型,足以應付,但是,涉及到實際的性能、開銷等問題,就會變得殘酷許多。

比如,啓動一個瀏覽器,在Android中是一個比較沉重的過程,它需要做很多初始化的工作,並且會有不小的內存開銷。但與此同時,用瀏覽器打開一些內容,又是一般應用都會有的一個需求。設想一下,如果同時有十個運行着的應用(就會對應着是多個Task),都需要啓動瀏覽器,這將是一個多麼殘酷的場面,十個Task棧都堆積着很雷同的瀏覽器Activity,
是多麼華麗的一種浪費啊。
於是你會有這樣一種設想,瀏覽器Activity,可不可以作爲一個單獨的Task而存在,不管是來自那個Task的請求,瀏覽器的Task,都不會歸並過去。這樣,雖然瀏覽器Activity本身需要維繫的狀態更多了,但整體的開銷將大大的減少,這種舍小家爲大家的行爲,還是很值得歌頌的
standard”, “singleTop”, “singleTask”, “singleInstance”。

standard模式, 是默認的也是標準的Task模式,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使用此模式的Activity,會構造一個Activity的實例,加入到調用者的Task棧中去,對於使用頻度一般開銷一般什麼都一般的Activity而言,standard模式無疑是最合適的,因爲它邏輯簡單條理清晰,所以是默認的選擇。

而singleTop模式,基本上於standard一致,僅在請求的Activity正好位於棧頂時,有所區別。此時,配置成singleTop的Activity,不再會構造新的實例加入到Task棧中,而是將新來的Intent發送到棧頂Activity中,棧頂的Activity可以通過重載onNewIntent來處理新的Intent(當然,也可以無視…)。這個模式,降低了位於棧頂時的一些重複開銷,更避免了一些奇異的行爲(想象一下,如果在棧頂連續幾個都是同樣的Activity,再一級級退出的時候,這是怎麼樣的用戶體驗…),很適合一些會有更新的列表Activity展示。一個活生生的實例是,在Android默認提供的應用中,瀏覽器(Browser)的書籤Activity(BrowserBookmarkPage),就用的是singleTop。

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則都採取的另闢Task的蹊徑。
標誌爲singleTask的Activity,最多僅有一個實例存在,並且,位於以它爲根的Task中。所有對該Activity的請求,都會跳到該Activity的Task中展開進行。singleTask,很象概念中的單件模式,所有的修改都是基於一個實例,這通常用在構造成本很大,但切換成本較小的Activity中。最典型的例子,還是瀏覽器應用的主Activity(名爲Browser…),它是展示當前tab,當前頁面內容的窗口。它的構造成本大,但頁面的切換還是較快的,於singleTask相配,還是挺天作之合的。

singleInstance顯得更爲極端一些。在大部分時候singleInstance與singleTask完全一致,唯一的不同在於,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是它所在棧中僅有的一個Activity,如果涉及到的其他Activity,都移交到其他Task中進行。這使得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像一座孤島,徹底的黑盒,它不關注請求來自何方,也不計較後續由誰執行。在Android默認的各個應用中,很少有這樣的Activity,在我個人的工程實踐中,曾嘗試在有道詞典的快速取詞Activity中採用過,
是因爲我覺得快速取詞入口足夠方便(從notification中點選進入),並且會在各個場合使用,應該做得完全獨立。

大的apk 拆成 很多小的apk
●Activity的android:affinity屬性
1.配置後 當啓動這個activity時就先去找有沒有activity的親和力屬性相同 有就加入這個
activity所在的任務中沒有就新開任務
2.affinity起作用需要的條件而者具備一個:
1.intent包含FLAG_ACTIVITY_NEW_TASK標記
2.activity元素啓用了allowTaskReparenting屬性.

發佈了8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