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兩本書[非技術類]

推薦兩本非技術類書籍,我個人感覺讀完對自己的影響挺大,尤其是思維上,當然也有人說這種書沒有意思。讀書這回事有時候你覺得好,別人未必有同感。
第一本是: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讀完之後會對人的思維有一個新的認識,或者是“心智模式”。這個東西決定了你的世界。雖然物理上我們同處一個世界,但在生活中,我們卻都存在於自己的世界中。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只有偏執狂才能達到某一領域的頂峯。作者採訪的這些人中不乏一些具有奇特能力的人,而這些人之所以成爲這樣,無外乎是因爲鑽到某一點中了。這確實是值得深思的現象。
但從書中也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如果把自己的整個世界都融入到你所關注的點上,很容易讓人精神世界發生異常(其實我也分不清楚到底異常就是正常還是正常纔是異常,權當做這就是世界多元化的表現)。
讀完此書,重新審視自己。
第二本是:

《拆掉思維裏的牆》


與其說是成功學方面的書,不如說是一本讓你認識自己的書。現在人們大多熱衷於各種成功學的書籍,沒有人不願意成功,但是在大家匆匆追逐成功的時候彷彿忽略了什麼纔是成功,彷彿成功就是別人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彷彿你要成爲一個克隆人,然後再克隆一條別人的生命軌跡,成爲別人的引用或者指針?
拆掉思維裏的牆,確實把我思維裏面的牆拆掉了不少。對於任何一個新步入社會的人(我不能用畢業生這個詞,因爲大多數人都處於被畢業狀態),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或者各種各樣的社會誘惑。
別人有名車,那我以後也要買一輛;
別人住豪宅,以後我也要如此;
……
諸如此類,開始奮鬥,依稀五年、十年之後的名車,豪宅都在等着自己。這時其實人就慢慢的把別人的現狀當做自己的未來,慢慢的也就鑽入到這些枷鎖當中。
現實社會和思維的交互是如此的頻繁,以至於你的思維會快速的根據社會現狀發生變化。有時候思維就是社會現狀的反射,有時候社會現象就是思維的實現,兩者之間的作用是如此明顯。
思維之牆,其實就是自己社會經驗的積累,或者這些經驗其實就是你看到的社會規則,然而比較無奈的是寧願讓自己被那些無效的規則束縛自己也不願嘗試跳出規則。
有時候過多的社會經驗並不一定是好事,一旦你適應了,說明你將慢慢的和這些人都一樣了。

發佈了25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58 · 訪問量 10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