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序員的自我修養和敬畏之心

剛剛我刪掉了一篇接近 10W+ 的博文,這篇文章傳播比較廣,有 900 人左右點贊,也有 200 多評論,也因爲此我自身受到了很大的困擾。我有不斷的反思自己,爲何有如此多的人對我冷嘲熱諷。這段反思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期間我閱讀大量文章想去找一些答案,也有認真去閱讀那些或客觀或戾氣的評論,想想這一切究竟是爲什麼。此刻,我意識到一些問題,現總結如下:

1. 凡事要照顧好情緒,不能光靠邏輯

有些事情是不能光靠講道理的,要講情緒。

情緒到了,符合不符合邏輯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我看網絡節目《奇葩說》時經常會有一種疑惑,有些辯手明明講話沒有重點、邏輯漏洞百出,但觀衆就是喜歡。後來漸漸發現就一娛樂節目,有人帶節奏就樂呵樂呵,沒有必要較真。較真的人大多討人厭。

現在回想起來,我那篇文章的傳播過程也應該是引發了一些人的情緒反應,這在第 2 點會講。

2. 年齡確實是大多數程序員的痛

起初標題裏用年齡,有些標題黨的意思,爲的就是想快速獲得流量,後來效果達到了,但失控了。

無數人拿年齡這個事情攻擊我,但認真看我文章的人應該可以知道,我講的重點不是年齡。

彷彿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我是那個懵懂的小孩,我指出來有這個現象,然後無數人跳出來了,指責我是劊子手。

其實,每個人都在想這個問題,我也在想。

但我在這個地方犯了一個錯誤,就人文角度而言,我對文章中的面試者有些霸凌,雖然我模糊了細節,沒有透露任何信息,但就一個角色而言,我導演了一個劇本,面試者被劃分到了弱者的一邊,我自己自然就是強者的姿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在此,對所有有代入感的同學說聲抱歉,對不起。

然後,針對這個,後面幾個點都是我圍繞年齡這個點展開的。

3. 程序員最重要的能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春節時,我和一小夥伴聊天,他在廣州南沙,自己開公司,公司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業務就是幫人跑腿註冊公司代交稅之類。

按照之前年青氣盛的觀念,這類業務自然是低工種,不夠酷,不夠理想。

大概每個程序員都有一個揮舞鍵盤改變世界的夢想。

現在情況是,這些低工種的業務,人家的收入不比你少,甚至比你多的多。

不得不承認,程序員做久了,會有些認知錯覺和盲目的優越感,及時驚醒過來,也是一件好事。

那好,既然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優越感,那麼,程序員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呢?

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或者說,職場人士最重要的能力都是解決問題的人。

人在職場,總會捲入到各式各樣的鄙視鏈條中。容易被人鄙視學歷、出身、年齡、形體等等,但作爲職場人員能做事,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美德。

能解決問題,纔會被人需要。

這可解釋爲什麼一些團隊,剛畢業的學生能夠勇挑大樑,也能解釋不懂技術的老領導能夠很好地帶領一些技術團隊攻克難題。

往後的道路,讓自己往問題解決高手進發,比單純比拼工齡要實在。

同樣是做技術,有些人十年如一日,有些人卻能日行千里。

有人總說外國程序員能幹到六十多歲,爲啥我們不行?

因爲那個時候,我們不大被需要了,即使被需要,也是要承擔非編碼的任務。

人在什麼年齡,就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這就是事實,在這個行業就要尊重這個行業。

要勇敢的跨過去。

怎麼跨呢?

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所以跨法也不一樣。

我怎麼跨呢? 看下面一條。

我 35 歲準備幹什麼?

我有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可能答案都不一樣。

現在,是 30 歲我的想法。

持續學習

除非天賦異稟,大多數牛人都會大量閱讀。

這個閱讀是廣泛的,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書籍報刊,新媒體的訪談、電影電視節目、各種碎片化信息。

閱讀是最性價比最高的學習方法。

很多你想不到的答案,也許早有智慧的人記錄了下來。

對於程序員而言,程序員的學習是什麼?

實打實的步驟是什麼?

我是這樣的過程:

  1. 第一手論文
  2. 經典書籍
  3. 優秀的技術博文
  4. 優秀的付費內容
  5. 行業專家觀點

持續學習的目的是拔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持續表達

我的團隊每週都會有技術沙龍,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 1 年半了,後續會繼續下去。短時間一週兩週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但時間拉長到 1 年,效果也明顯了。

我在網絡上寫文章也持續幾年了,起初不敢下筆,後來漸漸有些感覺,再到後來可以融入自己觀點進行創作,這些變化離不開持續兩字。

持續表達纔會有持續的交流,有交流纔會有進步。

最近很認可一個觀點就是:如果你認爲你是一個聰明人,對方也是一個聰明人,如果觀點相左時,別急着難受和反駁別人,想一想對方的點是不是你潛意識裏面忽略的。

持續總結

現在打臉這個詞很流行,但我對此無所謂。

每個人都是藏在網絡後面的一張陌生面孔,與其和別人面紅耳赤的爭執,還不如靜下心來分析和思考。

選擇一些自己有益的建議,遠離一些無聊的人和無聊的內容這是最現實的。

上面持續學習、持續表達、持續總結是 3 個手段,3 種方法,如果非要假設結果,我也想好了 35 歲我會幹什麼。

  1. 團隊技術領導、技術專家(現在在這個方向)。
  2. 項目管理、團隊管理(我有這方面經驗,也有PMP證書)。
  3. 自由職業,網絡培訓(現在已經嘗試開始做付費內容了)。
  4. 去國外堂哥的皮鞋工廠謀事(相信自己的分析問題能力,能夠快速入行新的領域)。
  5. 到中山和弟弟一起做燈飾生意(理由同4).

敬畏自然

之前我疏忽和大意了,很多人評論說我對那位面試者不敬,對大齡程序員不敬。

也有評論者說我的文字表現的很謙遜,但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意識就是傲慢。

在此,再次說聲抱歉。

程序員確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我的本意是程序員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和節奏,但沒有想到違背了一些東西,那就是自然。

這世界有無數自然的東西,江湖海河,日月星辰。

這世界也有無數不可抗力的東西,年齡、疾病、戰爭、瘟疫、裁員。。。

不再指着別人駛過的車道告訴自己,他應該駛向何處。

尊重每一種結果,就如同尊重十年的老代碼,不再偏激地想去重構,而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觀察、認真決策。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勉勵自己,我想大概是程序員都知道的那 4 個字:擁抱變化。

發佈了10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538 · 訪問量 18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