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VS曠視科技VS依圖科技

一、行業市場

1、計算機視覺發展(數據+運算力+算法)

1)數據量:海量數據爲計算機視覺飛速發展提供了燃料。

數據的爆發得益於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設備、智能設備和各種感知傳感器,這位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來訓練計算機視覺技術提供很好的土壤。

 

2)運算力

(1) 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圖像、視頻爲數據密集型數據,因此需要大量的矩陣運算,所以並行式運算芯片成爲該領域的寵兒。

(2) 世界上第一款GPU-GeForce256的誕生,因其性能遠勝於傳統的CPU,因此被用於處理海量數據,給圖像處理帶來了曙光,使得計算機視覺因運算力的提升進一步快速發展。

(3) 未來專門用於圖像處理等細分領域的AI-PU或將成爲新一代視覺領域上運算力的有力支持者。

3)算法

(1) 邏輯學和知識庫推理——深度學習——RNN、CNN等算法的演進,圖像識別率逐步提升。

(2) 圖像識別率的提升

2、公司及投資情況

1)創業公司數量:

國內從事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公司自2010年後顯著增加,據統計該領域的公司截止2016年有104個。

 

 

2)融資階段:

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創業公司大多在早期階段,A輪和天使輪居多,佔據創業公司總量的65%。

3、市場規模

1)人臉識別:

據中國市場調查網顯示,2016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已達170億。

 

2)視頻監控

中國視頻監控領域視覺識別市場容量約爲200億,大多集中在硬件領域。

4、行業鏈

1)產業鏈全景圖

(1)場景應用層:直接解決具體應用場景的需求,產品的形式可能是應用系統,也可能是軟硬件一體的終端產品或服務。

(2)技術提供商:包含圖像識別平臺和嵌入式視覺軟件兩類。前者直接提供應用服務,後者需要和硬件進行系統集成後在終端產品中使用。

(3)基礎支撐層:包含芯片、傳感器、系統架構和初級算法等部分。系統架構和初級算法提供商有谷歌 、百度、微軟,創業公司會提供一些開源的系統和算法庫供視覺識別的公司使用。芯片則是爲了支撐算法的運算力。

 

 

2)上游(基礎設施):

(1)芯片:寒武紀、地平線

(2)傳感器:速騰創新、鐳神智能

(3)雲計算:BAT、華爲

(4)系統架構:百度、谷歌、臉書

3)中游(技術研究及服務):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圖漾信息、格靈深瞳

 

4)下游(行業應用):

(1)智能駕駛:佑駕創新、馭勢科技、格林深瞳、圖森未來

(2)智能安防:商湯科技、格靈深瞳、曠視科技、速感科技、閱面科技、依圖科技、極視角

(3)智能醫療:商湯科技、依圖科技

(4)智能家居:速感科技、依圖科技

(5)智慧金融:格靈深瞳、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依圖科技

(6)智能硬件:雲天勵飛、速感科技、閱面科技、依圖科技

(7)智慧商業:商湯科技、極視角、曠視科技、碼隆科技、圖普科技、雲天勵飛

(8)娛樂:曠視科技、圖漾信息、圖普科技

 

 

二、公司對比

 

三、技術對比

商湯技術VS曠視技術VS依圖技術

 

● 從整體上看,商湯技術的覆蓋面最廣,依圖最少;但核心技術:人臉識別、文字識別、圖像識別、車輛識別、行人監測等技術三家公司都有。

● 從細分上看,只商湯擁有圖像及視頻編輯技術,且有深度學習框架;而曠視的人臉技術在三家公司中最爲完善,且擁有人體識別技術,能對手勢進行識別;反之依圖則擁有目標跟蹤技術。

 

四、產品及案例對比

1、三家公司的客戶案例對比

 

 

 

● 從整體上看,三家公司都在金融、安防領域中重點佈局;在金融領域,曠視和商湯佈局更深更廣;而依圖和曠視則在安防領域與公安緊密協作,且曠視房地產安防上也有較深涉足。

● 商湯與手機廠商、運營商合作密切,未來大有借智能手機普及其人臉識別技術,成爲最大的技術提供商,打造用戶口碑,爲將來打開C端開口樹立品牌優勢。

● 曠視在三家公司中佈局最廣,涉足機器人、零售、娛樂社交、出行和政務等多個領域,未來在細分行業上打通上游公司,將有望打造成平臺型公司。

● 依圖的優勢則是深耕醫療領域,明面數據上其他兩家還未涉足,一旦數據壁壘建成將有望在該領域上一家獨大,攫取碩大果實。

2、三家公司的產品對比

由於數據的缺乏和商湯科技早期爲技術提供商,因此並沒有找到該公司的產品新聞和數據

 

 

● 依圖在智慧城市、安防、醫療、金融、領域都有自己的產品落地,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已開始規模化的商用落地。

● 曠視成立六年以來,一直在做人臉識別的事,從圖中也可看出,公司產品在人臉識別和圖像識別領域較有建樹,且近兩年已有商業落地場景,如支付寶的刷臉支付等。

● 總體上看,整體上看商湯和曠視產品偏技術,而依圖則偏商業應用。

五、融資對比

1、三家公司的融資狀況

 

 

 

 

● 從估值來看(未算依圖C+輪),顯然商湯和曠視的30億美元高於依圖的10億美元。

● 從融資速率來看,商湯爲10億美元/年,曠視爲6億美元/年,依圖爲2.5億美元/年,可見商湯的發展勢頭更猛。

● 從融資策略來看,曠視有阿里的連續注資,在後期數據資源戰中更有潛力。

2、最新融資後的戰略

1)商湯科技

4.1億美元B輪融資後,將在三個方面助力商湯持續發力,第一,保持原創技術的持續創新優勢,深化AI基礎技術研發;第二,在現有業務平臺基礎上,加大產品投入,擴充產品線,同時探索諸如無人駕駛等新的垂直領域;第三,加強與上游合作伙伴的緊密協作,與下游客戶開拓更多應用場景,深化‘商湯驅動’的人工智能商業生態,以原創技術賦能百業。

2)曠視科技

4.6億美元C+輪融資後,Face++將進一步強化在金融安全,城市安防領域的全面領先地位,並將加快在城市綜合大腦及手機智能領域的技術落地。

3)依圖科技

3.8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後,將主要用於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核心技術研發、醫療行業臨牀應用的拓展,以及人工智能醫療團隊的建設。

4)總結

● 商湯科技還是着力計算機視覺技術的提供商,保持源頭技術的持續創新和領先,並加緊與上下游的協作。

● 曠視科技則重點在金融、安防領域、城市綜合大腦的佈局;因此曠視和商湯的業務重合度進一步提升,競爭進一步加劇。

● 依圖科技則重點發力智慧醫療領域,且佈局較早,已初步建成該細分領域的數據壁壘,與上面兩者的業務重合度並不高,因此在未來發展上空間更大,潛力更大。

 

六、人才貯備對比

 

 

七、商業模式

三家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大多是以技術接入服務盈利,依圖應在醫療系統方面應有不錯盈利。

 

八、個人看法

 

1、三家公司的優勢和挑戰

 

 

2、縱觀互聯網的發展歷程,全球市值前列的公司,大多是以C端用戶服務爲主。

美國企業:

● PC時代的微軟以買電腦軟件系統服務榮登市值榜首;

● 移動時代,蘋果以買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發家;

● Google起家於搜索,Amazon起家於電商,Facebook起家於社交;

● Uber、Airbnb分別起家於打車、租房。

中國企業:

● 新浪、搜狐、網易起家於新聞資訊;

● 華爲(移動業務)、OV、小米等起家於智能手機;

● 百度、阿里和騰訊分別起家於搜索、電商、社交;

● 滴滴、摩拜和ofo分別起家於打車和單車。

綜上可知:

以上所有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圍繞用戶而展開的服務。有改變用戶生活習慣的軟硬件公司(微軟、蘋果、三星、華爲、大疆);有改變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的公司(谷歌、百度);有改變用戶通訊和社交方式的產品(臉書、QQ、微信);有改變用戶購物方式的產品(亞馬遜、淘寶、京東);有改變用戶出行方式的公司(Uber、滴滴、摩拜、ofo);有改變用戶支付習慣的產品(PayPal、支付寶、微信支付)。

在人工智能爆發的年代,在技術開源和算法公開的情況下,未來用戶產生的信息和數據將會成爲新的爭奪點,而最先改變用戶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公司,能先一步贏得用戶青睞,並奪得用戶的信息和數據從而有機會登頂下一個千億甚至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樓下的匿名用戶說得對,本人呢就是一個還沒畢業的AI愛好狗一枚,其實對計算機視覺行業只有一些粗鄙的瞭解,都是看一些新聞和書籍自己瞎捉摸的,以上純粹是個人結合平時公開數據的總結整理出來的加上一些個人的觀點,歡迎各位的指正。


至於商湯科技的湯曉鷗教授和CEO徐立的關係是個人猜測的,哈哈,最開始湯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還領導了實驗室,而徐立前輩的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所以猜想應該是師生關係或是師兄弟,經樓下仁兄這麼一提醒應該是師生關係可能更大。我就是一個一知半解的初學者,還沒入行,想提前準備一下才寫的這篇文章,讓各位見笑了。(評論區請留下您的意見!)

 


看到評論區有人對數據收集的來源感興趣,猜想大家一定是AI方面的愛好者,此文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這些網站和社區的公開資料,這裏給大家截幾張圖,希望有幫助哈!沒有幫助的評論區左轉留下高見或者再打一篇好讓我也學習學習啊!

 

知識社區類

AI創企

投融資信息類網站

數據分析類網站

深度報告類網站

指數分析類網站

36氪的部分投融資截圖

以上都是免費的數據收集網站,可以幫助行業新手在一週之內快速的熟悉一個陌生的領域,這個就不細說了,因爲又可以在寫一篇“怎樣在短時間內快速熟悉一個陌生的行業呢?”

發佈了1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9 · 訪問量 643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