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專情還是濫情?也議科研方向的轉換

最近,戴世強老師的文章《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小議科研方向的轉換》引起了熱議[1-3]。他的文章和我最近寫的 《克服恐懼,大膽走出自己研究方向的舒適區》[4]有不謀而同的感覺。所以再補上幾句湊湊熱鬧。我覺得讀博士時的研究項目就象你的初戀對象,常常有苦有 甜。這時是不是就該定下終身了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爲你的初戀不一定就是你的真愛。所以在找博士後時,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找一個適合你的博士後老 板換換方向[5]。只有換換方向,找找感覺,才能體會出你的真愛在那裏。

找到真愛(科研大方向)了後,等你獨立做研究時就得對她專情了。但這並不意味一成不變。因爲你的真愛本身是不斷變化的。你必須根據她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方 向。你總不能別人都把問題解決了,還繼續做一些支節性的毫無意義的小事吧。並且,你的主攻大方向內應該有許多難易不一的子項目。主攻的項目一時攻不下來, 就該用其它子項目來迂迴側擊、換位思考。這就是英語裏常說的"divide and conquer"(分而殲之)。或者說中文裏常講的先用游擊戰弱化敵人最後才攻堅殲滅。很多我認識的人常常用次方向的錢來養寵愛的項目(pet project)。我也一直沒有得到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的經費,靠其它項目的錢養着。如果是一個多情濫愛、蜻蜓點水地跟着熱點走的人,是不能真正在科學界 立足的。因爲他永遠不會有機會去領導別人而他的文章很快會被那個領域忘記。我有一篇關於用理想氣體作爲參考態來推導蛋白質統計相互作用勢函數的論文。剛開 始時沒有人注意。只有在我不斷的寫更多的論文來證明它的優點之後,它才被同行廣泛的接收。現在它比我的Natur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的引用量還高。總之, 我覺得找到真愛的大方向之後,要專情但是那種與時俱進,一起共老的專情。更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多子(子項目)多福,以"家"爲本,逐步擴大根據地。只 有這樣纔有機會建立起你的track record(業績軌跡),在科學界的影響力才能茁壯成長,最終真正成爲科學的大家(師)。

發佈了16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0 · 訪問量 4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