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收/养/育/用

关于人才这个老话题,仿佛总有的谈。一个IT经理中文发来一份简历和代码片段让我帮忙评估一下。其实光凭着这些表面的东西,很难给一个客观的评估。
只好聊聊自己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企业难招人,许多人才也难找到合适企业。这是永恒的矛盾,信息永远不对称。站在企业的角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角度考虑:
        【收人】
没有那所学校是为哪个企业专门培养人的,新人不可能完全匹配企业需求(同行业近似岗位相互挖人另当别论)。收人的时候更多是看胚子了,有一定基础知识,良好学习转化能力,这样的是最好的招收对象。基础知识好判断,如何考察学习转化能力?我多采用追问的方式,看看对方能否逻辑清晰规划一件事情(注意没有要求逻辑正确)。例如现在客户有一需求要实现一个文件在线共享功能?你来规划一下怎么实现?
这个过程中应聘者也可以不断的反问我问题,有没有权限要求?安装客户端形式访问?浏览器访问?
        更多时候是我们的追问:
        1.文件在线共享你想象中是什么样子?
2.实现这些你感觉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3.比较担心是哪个部分?这个部分你需要写哪些代码去验证想法?
4.数据怎么存?怎么访问?用你现有的知识怎么实现?如果感觉不容易实现,你会google哪些关键词来帮助你调整方案?
……
        总之尽可能围绕一个功能块不断问下去,问出对方想法思路,一定要有想法,特别是在走不通的时候。我们期待就是找到能一直想怎么解决的人,而不是没有想法很无奈的人,错误的想法在现实操作中是很好验证的,没有想法将什么也进行不了。
【养人】
养这里谈的是工资敏感的问题。对于技术人员工资,我的看法最好是采用“个人水准”+“期望激励”。当然这两个都不好精确评估。只能根据个人经验判断,如果感觉对方值5K,应聘者期望6K,这个我认为是合理的;如果应聘者期望1w的薪水,来应聘我5K的岗位,我认为这是严重的不匹配。岗位和薪水的不匹配,分手是迟早的。
【育人】
为什么要自己培育,自己培育才是适合企业实际的。育人的方式两种,企业能力强,企业培训;企业能力不强,提供个人自我成长的机会。适当给予经济和必要时间支持,购买学习书籍资料,一定外部培训费用,适当学习假期,形式多样。核心一点是企业提出目标和期待,个人去达成公司愿景。
        【用人】
所有的养育都是为了用才。其实只有一个原则,都要用成长的眼光,每年相互评估,多大的才,一定需要给多大的舞台。给不了舞台,高飞是迟早的事情。

都很理想,现实很蛋痛,至少我们都是朝着理想方向去做,因为我们的愿景是“基业长青”。目标更远的人,是最不畏旅途艰险的。

发布了15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8 · 访问量 43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