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3D TLC NAND原廠級深度評測 | 是否如你所願?


目前,市場上將3D TLC NAND flash主要分爲兩代:

  • 第一代爲32-48 layer 3D TLC NAND flash;

  • 第二代爲64-72 layer 3D TLC NAND flash;


第一代3D TLC NAND已經比較成熟,憑藉容量和單GB成本優勢,順利取代2D NAND成爲市場主導。其P/E cycle Endurance雖然比2D MLC差點,加上主控的優化,也足夠可以滿足消費市場和部分企業級市場的需要。不過,要想將3D TLC NAND大量用在企業級,需要企業級SSD主控有更加優異的優化措施。想必這點應該不足爲慮,因爲企業級SSD市場巨大利潤空間,各大主控廠商都在各顯神通,爭取多分一杯羹。


第一代3D TLC NAND目前都正式量產,可以稱爲CS level。而很多SSD廠商拿到的第二代3D TLC NAND基本都是ES level。ES level是原廠驗證等級,ES驗證達標之後纔會放產CS level. 


接下來,結合實驗數據來比較一下第一代3D TLC NAND與第二代3D TLC NAND的差異。有一點需要聲明一下,實驗數據中的第一代3D TLC NAND顆粒是CS level,第二代3D TLC NAND顆粒是ES level. 以下對比主要基於四部分內容:P/E Cycle Endurance, Program/Read/Erase Time, Post Cycle Data Retention, Post Cycle Read Cycling.


P/E Cycle Endurance

圖注: 橫座標是BER(Bit Error Ratio), 縱座標是PE Cycle次數

(實驗結果基於市場表現優異的顆粒,IBM並沒有註明原廠名稱)

從P/E Cycle來看,第二代ES level顆粒與第一代CS level顆粒之間沒有太大差異。但是,第二代ES level顆粒隨着P/E Cycle的增加,BER會比第一代CS level顆粒稍高。 不過,小編相信,後續面向市場的第二代CS level顆粒一定比第二代ES level顆粒具有更強的P/E Cycle能力。


Program/Read/Erase Time

圖注: 橫座標是Read時間, 縱座標是PE Cycle次數

圖注: 橫座標是Program時間, 縱座標是PE Cycle次數

結果顯示,不管是在program或者read時間方面,相比第一代CS level顆粒,第二代ES level顆粒均有約25%的提升。同樣,後續面向市場的第二代CS level顆粒一定比第二代ES level顆粒在讀寫方面也會有所提升。


圖注: 橫座標是Erase時間, 縱座標是PE Cycle次數

在Erase時間方面,相比第一代CS level顆粒,第二代ES level顆粒有近33%~50%的提升。


Post Cycle Data Retention 

從實驗數據來看,在Post Cycle Data Retention方面,第二代ES level顆粒與第一代CS level顆粒相差不大.


在這裏,小編想多說兩句。NAND可靠性包括Read Disturb, Program Disturb, Erase Disturb, Data Retention等(詳細見"NAND閃存可靠性概覽")。不過,小編覺得最讓SSD廠商頭疼就是Data Retention. 某些Data Retention特別嚴重的顆粒,即使SSD主控啓動LDPC soft/hard decode,RAID,以及NAND read retry等一系列糾正措施,都無法彌補Data Retention帶來的惡果,如下圖,即爲某原廠顆粒的TLC NAND data retention fail Vth分佈圖。


Post Cycle Read Cycling

從實驗數據來看,在Post Cycle Read Cycling方面,第二代ES level顆粒與第一代CS level顆粒平分秋色.


總結:

第二代ES level顆粒與第一代CS level顆粒對比中,除了Program/Read/Erase時間有明顯提升以外,其他方面均沒有特別大的差異。


致謝: 本文采用的實驗數據來自IBM研究院,非常感謝!

精彩推薦: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衆號: 存儲隨筆,Memory-logger.


發佈了5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2 · 訪問量 38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