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流程管理軟件市場份額看中國BPM行業發展

隨着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等國家戰略的支持與引導,企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化表現驚人,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信息自動化遠遠還不夠,企業的戰略、業務和IT之間需保持高度一致,在苦練IT外功的同時,強化管理內功,才能大力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與質量。

如何幫助企業提高管理質量與效率,被譽爲架起了企業業務部門與IT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樑的BPM的人氣似乎越來越旺。然而,雖然BPM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已佔據半壁江山,國內BPM的市場份額仍不容樂觀。

 

BPM到底是哪路神仙

談到BPM,很多人依然一臉迷惘,它是工作流嗎?是OA嗎?是EAI嗎?其實,在中國這個重流程審批的國度,很多企事業單位、甚至極小的團隊都會用一些流程管理工具,我們每天的工作幾乎都與流程打交道,但到底身邊有哪些企業用了BPM,好像真的不多。BPM在中國被凌駕於神壇之上,似乎只有超大型企業才使用,對於普通的企業,BPM仍然難以企及。

 

根據國內流程管理軟件市場份額佔比,OA擁有47%的市場份額,自開發(含開源)佔到了35%,另有8%爲EAI,BPM僅佔10%。爲什麼BPM在中國的流程管理軟件中佔比如此之小,這裏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國人重視審批多於流程管理,所以OA大行其道。中國特色的OA便宜、易用,頗受國內企業的青睞。但OA的出發點是辦公自動化和審批,並未真正從流程管理的角度來考慮,對企業流程管理提升幫助不大。

其次,中國人力成本較低,自開發項目力度不減。前些年中國人力成本低,加上BPM價格高企,很多中國企業選擇了自開發實施或引用開源自己研究、改造。可惜自開發效果並不理想:質量不達標、項目不斷延期、功能不理想、系統維護困難……然而,這塊也佔了三分之一強的市場。

再者,中國經濟一直高速增長,企業重視投資,忽視內部管理。BPM和EAI核心都屬於流程管理的範疇,能通過業務的整合實現端到端的流程管控,真正從業務上幫助企業提升流程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該類目市場佔比非常低。

除了以上客戶因素,造成BPM市場不明朗的還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BPM本身,身處神壇之上,門檻極高,擁有成本巨大。

 

國內BPM發展歷程

BPM在國內發展緣何像霧像雨又像風,可以從BPM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說起。二十一世紀初,BPM正式從外國引入中國,但當時的BPM是非常專業的中間件級產品,複雜的狀態機、活動、事件等概念充斥其中,只有高水平的開發實施人員能夠駕馭。彼時,BPM項目實施公司也都是國際巨頭,一個流程項目,動輒千萬。

隨着國內BPM企業的發展,BPM在國內的市場迎來變革期。特別是2010年以後,以H3 BPM爲代表的產品,將BPM從中間件級變革爲“流程快速開發平臺”。BPM是IT的開發工具,以流程、表單等常規概念爲中心,普通IT人員即可上手。由此,企業BPM的擁有成本降到了百萬級。然而,百萬級的水平,依然是普通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這是一個行業問題,如何改變行業、改變遊戲規則,讓BPM行業發展迎來井噴?在認清現實與歷史的基礎上,中國BPM行業需要顛覆與變革!

 

迎來顛覆與變革的中國BPM時代

當BPM是中間件產品時,BPM項目最大的成本是開發成本;當BPM變革爲流程開發平臺時,最大的成本是“需求溝通成本”。根據H3 BPM實施項目統計,流程實施成本80%來自於需求溝通和項目管理。而如果企業能夠獨立完成BPM的架構,去除80%的實施成本,BPM整體擁有成本將顯著降低。同時,企業的自實施能夠不斷迭代優化流程管理,BPM的價值將進一步放大,讓千千萬萬企業享受到BPM帶來的管理紅利。

這一憧憬正在成爲現實。近日,H3 BPM以“讓天下沒有難用的流程”爲主題,推出了運維級的BPM產品。讓天下沒有難用的流程是對行業的根本顛覆,那麼,一個能改變市場的BPM,是怎樣的呢?

它應比OA更易配置,不需要專業的開發人員,企業IT管理員、甚至業務部門就能輕鬆配置流程;比EAI更易集成,企業的常見管理系統能夠無限連接;像互聯網產品一樣易用,擁有極致的用戶體驗;而且,BPM的深度擴展能力、深度分析等功能依然強大。這樣的BPM,才能“四兩撥千斤”,服務於人,落腳於人。

 

今天,互聯網與雲計算已成爲不可迴避的話題,國家亦鼓勵“脫虛入實”,大修管理內功的企業,已充分認識流程管理對企業管理的價值。這是中國BPM的新機遇,更是自身變革發展的新紀元,志在幫助千千萬萬的企業夯實管理基礎、重塑流程管理價值、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享受流程帶來管理紅利的中國BPM,即將進入黃金時代!

發佈了3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