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始終服務於人,落腳於人

數字經濟時代下,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已經成爲當下企業必須採取的武裝力量。隨着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等國家戰略的引導與支持,無數的企業在這場數字化浪潮中使盡渾身解數,想要抓住機遇奮力一搏。但這對於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將雲計算、大數據等武裝力量真正作用於企業,一套完整且成熟的流程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縮短適應週期、提高管理效率。所以有人說當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企業在苦練外功的同時,還需加強內部的修煉。

日前ENI記者在參加H3 BPM10.0發佈會的時候,有幸採訪到了清華大學軟件學院聞立傑教授。聞教授認爲BPM對於企業來說,只是將紙質流程改爲了電子化操作,最終落腳點還是服務於人,流程依舊是企業的流程,但卻智能自動化、更加的高效簡潔。

 

前期環境不成熟造成的BPM項目失敗

在企業內部,無論是剛性的規章還是柔性的管理,都是企業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建立的大大小小的流程,是集團自身平穩運行的內部管道。但是當企業發展至一定階段,會自然而然的需要流程的管理與疏通,避免因某一環節的滯後而引起整體進程的延遲。當下部分企業在進行流程改造時,最終面臨的結果卻往往是事倍功半。

對此,企業該如何避免BPM項目實施失敗,又該如何準確定義BPM?聞教授表示,在企業進行業務流程改造時,不論大中型企業還是小微企業,統一態度都是蜂擁而上,要求把集團內部碎片化的流程進化爲統一高效的流程,但卻對自己的實際需求不瞭解,前期的預算投入也沒有規劃安排,只是因爲流程管理而管理流程。所以在這樣的實施環境下,將近70%的BPM項目是以失敗告終的。聞教授說:“BPM項目失敗的原因就在於前期各項環境的不成熟,這其實已經不是再造,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革命啊!而這樣的革命實際上是違背了流程再造的初衷,從管理學角度來說,管理者是非常抵觸再造時一再涉及到組織結構的變革,造成人員工作方式的變化甚至裁員,那在這樣的公司環境下,項目推行過程中勢必會產生抵觸行爲。所以迴歸到最初的問題,什麼是流程管理?從管理學角度是BPM,從我們做技術的角度來說應該是BPMA,即業務流程管理自動化。管理還是企業的管理,我們只是將管理工作自動化而已。”

在企業中無論什麼流程,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人。流程管理也只是將紙質的流程改爲了電子無紙化的操作,讓管理者統一審理,通過自動化的操作來提高辦公效率。所以,當企業在進行流程管理或改造時,首先要梳理的集團的內部環境,確保流程的改造是服務於企業、服務人,而不是讓企業面臨動盪的局面。

 

BPM or OA ,流程的區別

對於企業管理軟件,從定義上區分是比較明確的,但是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卻往往會有一些交集的部分。甚至一些管理軟件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會增加更多的功能,導致不同管理軟件之間的交集看上去越來越大,例如ERP、OA等軟件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解決了企業某些應用場景的流程問題,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聞教授是這樣理解的。他說:“其實如果非要將BPM和OA進行一個嚴格明確的劃分,我覺得是很難區分清楚的。在學術研究上我一般不會將其刻意區別,如果在流程中非要強調的話,我認爲廣義上的OA可以稱之爲BPM,狹義上的BPM也就是OA。”

當下企業所追求的價值並不是單純的管理軟件的價值,而是體現在對企業管理效率地提升和成本的節約上。從純粹的業務流程管理角度來說,保證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礎就是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這其實就是流程。“大部分企業現在都上有OA系統,但OA系統下的流程其實起到了企業內部事件梳理的作用,明確每一個人的任務和工作,這是流程,但這不是業務流程。因爲只有涉及到多人的協同才能真正稱之爲流程。所以當下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流程的自動化,而是管理流程的自動化,因爲我們強調的是管理,它就是個流程,區別於其他單體流程,它是不一樣的,是一個實體的相當於一個是管理學的概念。所以說現在一定要找BPM與OA之間的嚴格區分,基本上現在的書中是很難找到一個嚴格的區分,可能大家都在進行一個概念的混用。”聞教授這樣說到。

 

雲上的BPM

在當下的互聯網+浪潮下,中國製造2025、工業4.0概念的不斷提出,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型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在帶給企業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會有不斷的新元素融入,出於企業內部機制的需求,往往需要一個適應期。這時一個系統的流程管理體系就顯得尤爲重要,可以有效幫助企業縮短適應週期,提高業務處理能力,強化集團內部機制,更好的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學術方面深耕十年的聞立傑教授表示,在當下雲化的時代,部分企業已經將流程管理遷至雲端,稱之爲雲上的BPM,具體可以分爲數據流程、計算流程和實例流程。從技術層面來說,雲計算大數據和BPM之間其實是相互作用的,雲計算大數據再帶來源源不斷數據的同時,企業BPM系統也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背後就是一個個的實例。而這些實例在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自身已經成爲了大數據的來源。接下來,再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分析手段,對現有的實例進行快速的統計分析,進一步挖掘可以產生給企業的價值,這就是雲計算大數據能夠給BPM研究帶來的這個新的價值增長點。那麼,反之BPM能夠給雲計算和大數據帶來什麼好處呢?就是流程中的數據,即大數據本身,其關注的更多是數據的處理問題。這之間涉及到的數據的轉化與分析其實就是一個個的流程,即數據流程、計算流程和實例流程。

 

企業勤修內功,BPM將大有可爲

在這次發佈會上,H3 BPM 的創始人徐平俊說:“當前全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家鼓勵脫虛入實,企業必須大修內功。BPM正在走下神壇,黃金時代正在來臨。”聞教授對此也保持贊同的態度。他說,國內的BPM市場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了,加之國家戰略的支持與引導,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是非常大的,BPM未來的發展潛力也將十分可觀。對此,企業應該綜合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BPM項目,幫助實現企業內部流程的優化。聞教授認爲H3 BPM 10.0抓住了BPM市場的發展機遇,歷經十年的沉澱打磨,推出這款比OA更易配置,比EAI更易集成,像互聯網產品一樣好用的產品,真正是服務於消費者,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企業的流程管理不是因爲管理而管理的,而是爲了解決現有的問題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所以,對於BPM廠商來說未來一定要找準自己所擅長的方面,挖掘適合自己的消費者羣體,才能真正抓住機遇迎來黃金時代。

 

注:聞立傑

自學士階段開始就讀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07年進入自動化系,2009年成爲清華大學軟件學院講師,2013年起成爲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流程大數據管理與挖掘:並行流程挖掘、流程模型分析、流程數據索引、流程數據檢索、流程模型相似性、流程日誌分析、流程日誌修復。至今已在BPM領域深耕十年。

 

發佈了3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