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操作系統再思考:建設更加主動的網絡,面向連接一切的時代

最近太忙,很難有時間更新blog,也沒有時間更新Hello China操作系統。不過對物聯網操作系統的思考,卻一直沒有停止。這一段時間發生的幾件事情,對我又有了新的啓發。趁此週末下午閒暇,大致總結一下,與朋友們共享。

首先第一件事,是騰訊集團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先生在某互連網大會上,發表了代號爲“北斗七星”的七個觀點,對未來互連網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雖然是七個觀點,總結起來無非是大數據、物聯網、社交網絡等三個領域。對於物聯網,馬化騰先生沒有直接說“M2M”“物聯網”之類的,而是使用了“連接一切”的說法。人與人之間會連接起來,人與物之間會連接起來,物與物之間也會連接起來。對於這個”物“,馬先生沒有做限制,他認爲可以小到DNA級別。“連接一切”的觀點首次被行業頂級人物提出來。提出這個觀點之後,馬先生還不忘給自己做一番廣告,認爲微信平臺可以充當連接一切的入口。我個人的理解是,目前在你微信裏面的聯繫人,將來很可能擴充到“物”,比如家裏的電器,辦公室內的辦公用品,公共設施(某路公交車、某個停車場等),甚至是你自己的器官(有點可怕吧?呵呵)。比如你可以給家裏的電飯煲發一條消息,讓它立即啓動,等等。再舉一個例子,你上下班坐的公交車,也會以帳號形式呈現在微信裏面,什麼時候到達你所在的站點,上面有多少人,預計多長時間到你的目的地,等等,都可以呈現出來。

從上面的描述中,你看到的,可能是微信或者另外一個類社交軟件,但起支撐作用的,卻是連接“物”和社交軟件入口的終端軟件,以及它們之間的通信網絡。這個終端軟件,我認爲就是物聯網操作系統。而且很可能就是Hello China,:-)

另外一件事情,是在倫敦召開的全球移動通信大會上,某電信行業巨頭(具體不說,這也是我目前的東家)的核心人物(具體也不說,暫且叫做X總)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connect everything。這裏的意思是想說明,目前的網絡容量,是遠遠達不到“connect everything"的目的的,運營商需要加大投入,需要大量的購買電信設備。雖然有商業目的,但這種連接一致的觀點,確是很有道理的,與馬化騰先生不謀而和。

要實現連接一切的目的,光有足夠容量的網絡也是不夠的,網絡畢竟是虛擬的,不是一條一條的繩子,怎麼連接具體的”物“呢?要連接,必須在物上有結點,這個結點就是物聯網操作系統。這與”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是不同的,現在的網絡,與其說是”網絡連接了人“,還不如說是”人連接了網絡“。因爲人是有意識的,能夠主動的去連接網絡,從網絡上獲取到可靠的服務。一旦某個網絡連接不上,比如移動網絡,人會做一些設置,試圖連接其它的網絡,比如WLAN,或者打電話給運營商投訴。總之,在”人連接人“的時代,人是主動的,網絡是被動的。但是”物“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它很被動,要實現可靠的連接,需要對它進行”智能化“,這種智能化的手段,就是物聯網操作系統。在連接“物”的情況下,“物”是被動的,網絡是主動的。要實現網絡對“物”的主動控制,就必須在“物”上安裝網絡的代理,這個代理,就是物聯網操作系統。

總之,”連接一切“的觀點,已得到廣泛共識。但是要實現這種連接一切的美好願景,只憑借目前的基礎設施(電信網絡,社交軟件等)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充分考慮如何把要連接的物體”智能化“,”可控制“。畢竟物不是人,沒有主動性,需要被動的去管理。而物聯網操作系統,則是賦予”物“智能化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通過引入物聯網操作系統的概念,還可以改變現有的網絡建設思路,由“被動網絡”轉變爲“主動網絡“。

設想一下,未來的連接一切的網絡,應該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用於管理和服務”everything"的大數據平臺,用於連接大數據平臺和"everything"的網絡,以及運行在“everything"之上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其中物聯網操作系統與大數據平臺之間,建立一種類似”繩子“的邏輯連接,牢牢的把物和人、物和物連接在一起。這三者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數字神經,把人類社會的各種實體(人和物)有機、可靠的連接在一起。

比較凌亂,順手捻來,僅供參考。總結下來,核心觀點是一句話”建設更兼主動的網絡,面向連接一切的時代“。

本文作者:辛慶祥,物聯網操作系統概念提出者和倡導者,Hello China操作系統設計者,MBA,著有《操作系統實現之路》、《嵌入式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等書籍,十多年通信行業從業經驗。轉載或引用本文,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多謝。



發佈了8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68 · 訪問量 5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