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祕密

喬布斯:人生的祕密

編者按: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不水(bushui_startup)。

這是一段首次被翻譯成中文的內容,內容是喬布斯於 1994年 接受硅谷歷史協會的訪談,價值不輸《遺失的訪談》。我認爲其中有幾段內容對於創業者而言意義非凡,已在文中高亮,一段是開頭 “創業要趁年輕” 部分,一段是 “學會索取” 部分,還有一段是結尾 “人生的祕密” 部分。

翻譯 by 怪獸字幕組:Tony、Ashley Du、萬熊、王璋超、張路遙(感謝 Tony 同學將這篇內容找了出來。)

     

喬布斯(蘋果公司創始人):(我們創立蘋果公司的時候)不存在風險。這也是爲什麼你需要趁年輕的時候做。這也是爲什麼當我們創立蘋果公司的時候,我們絕對沒什麼好輸的。那個時候我 20 歲,Woz 大概是 24 或 25 歲。我們沒什麼好輸的。我們沒有家庭,沒有孩子,沒有房子。Woz 有一臺舊車。我有一臺大衆的貨車。我們能輸的不過是我們的車和身上的衣服。我們沒什麼好輸的,但是我們得到的都是賺的。我們考慮瞭如果我們失敗了,並且輸掉了所有的東西,收穫的經驗會比成本好過十倍。所以,我們能有什麼損失呢?這沒任何風險。

就從 Steve Wozniak 和我的合夥人都曾經在惠普公司工作過來看,蘋果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硅谷創業公司。事實上,當我們創立蘋果公司的時候,Woz 仍舊在惠普工作。惠普的意義不僅僅是開創一個公司的概念,而是整個硅谷的模範公司,它傳遞着創建公司的倫理準則,公司的創建是基於價值,而不只是基於賺錢。

惠普有 “惠普之道”(the HP way),以及他們認可的價值。第一條是我們需要盈利,否則公司無法延續。在這條的後面,還包括他們如何對待員工以及引導企業生活,這些在我心中是非常理想化的。我們深受其影響。

第二件讓我們變得很特別的事情是,我們做的產品的客戶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在創造自己就很想要的東西,就像 Hewlett 和 Packard 一開始爲工程師們製造測試儀器(注:Hewlett 和 Packard 是惠普的創始人)。因爲他們本身就是工程師,所以他們懂得如何爲此做營銷。他們知道工程師們想要怎麼樣的產品,然後爲之進行設計。我們想要電腦,我們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電腦,因此我們又開發又營銷。不過這一點,在我們開始向一些不同於我們的客戶銷售時,發生了改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蘋果公司的前幾年,我們就是把東西賣給那些跟我們一樣的人。很多硅谷創業公司都是這樣開始的。

硅谷,如果你一定要問它從何萌芽而來?那答案就是斯坦福大學。Fred Terman(注:斯坦福大學教授,曾任工程學院院長)鼓勵 Hewlett Packard,Varian 兄弟(注:他們成立了瓦里安聯合公司)不要回去東部,而是留在硅谷。這就是胚芽。

第二個重要的成長期,硅谷真正的現代時期,是當年William Shockley,一名種族主義者,回到了他的家鄉帕羅奧多,創辦了一家半導體公司(注:Shockley 之前在貝爾實驗室)。他是貝爾實驗室的三位發明晶體管的人之一。他回到了 Palo Alto 的家裏,創辦了 Shockley 半導體,並且,他帶去了將近半打這個國家最聰明的年輕人。某種程度上講,多虧了他是一個很糟糕的經理和商人。其中的幾個年輕人叛逃了,帶頭的是 Bob Noyce,他從一家位於東海岸名爲 “仙童攝影工業” 的公司裏拿到了一筆錢,開創了仙童半導體。接下來的便是歷史。仙童是硅谷繼惠普之後第二家 “母體” 公司(注:仙童,fairchild 也譯作飛兆,這家公司至今還在)。這家公司是每家半導體公司甚至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射臺。這些公司開創了硅谷。

所以,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地方。當你在這個世界末(20 世紀)回顧的話,我相信,本世紀最偉大的十項發明和發現,其中的五個可能就離這裏 10 英里或者 20 英里遠。基因科技,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個人電腦,這些都出現在硅谷!

我認爲這個方式很健康(注:他是想說創業要趁年輕)。一些人會講,“嗯,你本來可以去讀大學然後成爲一名律師”。嗯,你是對的,你可以去上大學,25 歲的時候成爲一名律師。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你這麼做。在你的生命裏,你唯一真正擁有的就是時間。如果你把時間投資在那些可以豐富你人生經歷的事情上,那你絕對不會輸。所以,我常建議人們莫等閒。趁年輕沒有什麼可輸的時候,去做點什麼,記住這條。我認爲這是最好的辦法。並不是說人們不能在 50 歲的時候創辦公司。我見過的。也有非常成功的公司。而是說當你年輕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可輸的時候,也沒有什麼責任要負的時候,創辦公司會容易非常多

Nolan Bushnell(Atari 的創始人):這麼多年以來,在我們知道 “人的因素” 這個名稱之前,我們研究各種複雜的方法來追蹤人的因素。我們稱之爲遊戲界面。但事實上,這是人性佔據着主動位置。我認爲並不是湊巧喬布斯在 Atari 工作,而是他懂得人性,並且最終體現在了 Macintosh 電腦上,“人的因素” 的贏家。儘管有大量的工作是在 PARC 做的,但當喬布斯看到以後,他立刻懂了(注:這裏是說喬布斯從施樂公司那裏獲得了圖形界面的靈感)。

喬布斯: 我覺得有件事情非常之正確,就是多數人缺少人生經歷的原因是他們從來不去求助。在我求助於人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沒有一個不幫我的。我打了個電話-這讓我想起以前-我八歲的時候打電話給住在帕羅奧多的 Bill Hewlett。他的號碼我現在還存着。他自己接的電話。“喂?”“你好,我叫喬布斯。我十二歲,是個中學生。我想做一個頻率計數器。我就想問問你有沒有多餘的器件可以給我用。然後他就笑了。他不僅給我頻率計數器的器件,給我頻率計數器,還讓我那年夏天在惠普的頻率計數器組裝流水線工作。他竟然讓我去那個組裝頻率計數器的地方工作。真心把我樂壞了。

當我打電話的時候,我發現沒人跟我說不可以或者掛我電話。我就這樣索取着。所以當有人打電話有求於我時,我會儘可能地迴應他們,以感謝當年的那些不拒之恩。多數人從來都不願意拿起撥通電話。多數人從來不索取,有時這就區分了行動者和做夢人。你要去行動,你要願意接受失敗。無論是開一家公司或者其他的,你要願意接受在電話裏被人拒絕這件事。如果你害怕失敗,這條路你走不遠。

我和 Woz 一起做的一件事是我們做出了藍盒子。這些現在都已經過時了,但它們是可以自己動手做出來的。當你打長途電話的時候,你可以聽到嘟嘟的背景音。這其實是電話在互相發送信號,互相發送信息來接駁你的電話。這些信號同按鍵電話差不多,只是頻率不同。你可以自己做個盒子,產生這些頻率,從而製造出那些聲音。曾經有種方法可以騙過整個電話網絡系統,讓它以爲你是一臺電話,給你敞開大門,讓你不花錢地給全世界打電話。實際上,你可以用一臺付費電話來打,經過白原市,通過衛星到歐洲,通過電纜到土耳其,再回到洛杉磯。你跑了全世界三四次,只是爲了打給隔壁的付費電話,在電話這端吼一吼,大約 30 秒後在電話那端聽到。我要說一下,這個其實是不合法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被驚呆了,所以我和 Woz 就想辦法做出一臺。我們做出了世界上做好的一臺。這是世界上第一臺數字藍盒子。我們把它們給朋友,我們自己也用。你很快就把你想打電話的人打了個遍。

奇妙的是兩個少年能用價值 100 美元的器材就做出這個盒子,從加州庫比蒂諾控制了全世界電話網絡價值上億美元的基礎建設。簡直太神奇了。太神奇。這些經歷教會我們 “想法”(idea)的力量,明白如果你能做出這個盒子,你就能控制全世界上億美元的電話網絡基建。這非常有影響力。

如果我們不曾做過藍盒子,現在就不會有蘋果了。因爲我們就不會有如此自信,去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有用的東西。因爲我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來探尋怎麼做出這個盒子。這自身包含了非常多的流程,在藍盒子這個例子裏我們有着神奇的直覺,它可以影響世界並且有控制力,但對於蘋果這就不僅僅是控制和影響了。這兩者緊密相連。現在我真的感覺如果我們不曾擁有做藍盒子的經歷,這世上也不會有蘋果電腦了。

如果你現在想要知道五年後會發生什麼,你不能看主流的方向,你要看邊緣的那些。在 1975年 的時候,這個邊緣地帶就是家釀電腦俱樂部。這個地區有因爲買不起電腦而自己組裝的一羣人。電腦那個時候要 5 萬美金,10 萬美金。誰買得起?

Steve Wozniak “Woz” (蘋果電腦創始人): 每隔兩週的星期三晚上,我們會在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開會。這一天是我生活裏最重要的日子。兩週裏的其他時候都是我的空閒時間,思考計劃,寫寫代碼來嘚瑟,或者策劃一下家釀電腦俱樂部的活動。說起那個時候,我很害羞的,從來不舉手或者說什麼。那個時候我們是有東西可以得瑟的。我用西爾斯百貨(Sears)買來的彩色電視組裝成我的電腦,大家就會湊過來問些問題,然後我回答他們。

喬布斯: 每個對組裝電腦有興趣的人都會來參加這個會議。上百人蔘加會議。它就是逐漸變成那麼多人了。一開始大概 50 人。但最終擴張到 200-300 人。從有 30 到 40 人的時候我們開始去的。Woz 和我總是全場最酷炫。我們是出了名的有最酷的玩意兒。

Bushnell:我記得喬布斯那個時候問過我想不想給他投資蘋果電腦,用 5 萬美元做第三大股東,我拒絕了。機會就這樣沒了。我記得喬布斯和 Steve Wozniak 正在做硬件遊戲機 breakout 的一個設計,的確很聰明。因爲在那個時候遊戲機都很依賴硬件,他們就是在破釜沉舟。那個時候我們覺得 70 個芯片是件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你把這個數降到 60,你就已經做的很好了。我記得他們把這個數降到了 38。他們唯一的問題就是用了太多反饋迴路因此做不了測試,我們只好回爐重造。但他們最終獲得了獎賞,大家皆大歡喜。

喬布斯:這很有趣。當你看到某個東西並且驚歎道,“哇,這真是酷(neat)。” 其實你如果回看幾年前的話,你會找到這個東西的 “先驅們”。你過去所學的種種累計起來就成了現在的一大步。我可能是 12 歲或者 13 歲的時候認識了 Woz。Woz 是我認識的人裏面懂得電子學多過我的第一人,所以我們就很快變成了朋友。

Woz:那些沒錢的傢伙真的沒有資金,去打造那種可以一個月一千臺,賣到千家萬戶的計算機。我們也沒有錢。但是喬布斯再一次走了出去,開始尋找願意投錢的人。

Mike Markkula(蘋果電腦的創始人): 喬布斯和 Woz 認爲,他們也許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出一個生意。但除了 Nolan Bushnell 在 Valentine 的朋友,他們不知道給誰打電話。所以喬布斯打給了 Don,然後 Dan 去了 Los Altos 的車庫,出來時搖着頭。他打電話給我,說那裏有兩個傢伙,天吶他們真的需要一些幫助。

喬布斯:我們去談了風險投資家,但沒有任何人願意給我們錢。其中一個還稱我爲人類的叛徒,因爲我當時還留着長髮。沒有任何人願意給我們錢。感謝上帝,否則的話他們最終會擁有我們公司的大部分,所以我想蘋果以及一些其他公司,對於風險投資家是很好的例子,偉大的想法並不是那些頭髮不錯的人的獨家產品。

我們做出了 Apple I,賣出去了大概 200 個。那個產品最關鍵的,是我們學到了一些東西。我們做對了一半,但是獲得了經驗,弄清楚瞭如何實現下一次大的跳躍,從他們需要的市場中學習了很多,這個是讓 Apple II 取得巨大成功的真正原因。我們於 1977年4月 在西海岸計算機集會上推出,那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的成功。從此便一直銷售,我不太清楚,在整個生命週期大概 1000 萬臺。這算是個人計算機第一次真正的成功。

直到後來,實際上在我們 4月 推出 Apple II 之後,大概那年秋天,我意識到我們需要做些廣告。所以我一直尋找技術刊物,有一家公司的廣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是英特爾的。於是我打電話給英特爾,問他們是誰做的廣告。他們說,“Regis McKenna。” 我說,“Regis McKenna 是什麼?” 他們說,“是一個人。” 於是我去找了 Regis McKenna。我第一次去那兒,他差點把我們趕出來,但最終他還是接受了我們這個客戶。他參與的時間很早。Fred Hoar 大概兩年後才進來。

業與英特爾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作爲一場反文化運動興起的。第一批參與者是計算機行業裏留着長髮的軟件開發者或愛好者,他們將自己從統治計算機行業的大型機領域中區分出來。在大型機領域,老大哥的世界,集中式的計算世界,個人計算機代表着個體,個體的自由,所以蘋果的設計和開發都是輕量級的個人計算,這將它從非個人化的大型機區分出來。蘋果的彩色標誌有別於 IBM 僵硬的黑白標誌,在個人計算機出現之前,計算機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關於組織和個人的大型大規模的集中控制。個人計算機就像一場反文化運動,於上世紀 60年 代出現了。

Fred Hoar(Miller/Shandwick 科技公司總裁,蘋果公司早期市場):青年人,其中許多人有兩年經驗,但比起某些有兩年經驗的人好上十倍。沒有在任何大型官僚機構中會對成長的阻礙。這是創業公司。從各個方面都是原始的創業,更重要的是,它被賦予爲真正的福音,真正的使命,換句話說,改變世界。一種真正改變世界的感覺。所以氣氛中有一種年輕,一種激情,一種非常少的公司結構。但是整個流程大家都懂。他們可能不太會去編寫流程,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兒。整個流程就是去做出些事情,有所改變。喬布斯不停提到,“有所反饋。” 那是一種真正不屬於公司,卻屬於因果或者改革運動的感覺,隨便你怎麼定義它。

Scott McNealy(Sun 微系統的創始人):我認爲喬布斯爲我們所有人做了一些事情。他打破了年齡的限制,年齡的天花板,那些作爲孩子想做卻不該做的事情。那時我們 27 歲,人們不會覺得奇怪,因爲他在很年輕的年紀就創造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公司。

其次,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分校還有所有其他科技公司都在這裏。這樣的地理位置讓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來到這個海灣的低地。非常棒的基礎設施。我們幾乎能在眨眼間啓動公司,建立並運行。沒有人會在意,我們很少刮鬍子。

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我認爲喬布斯也許是我們這行業中,在遠見和領導力方面最有天賦的人。他真的是個人計算機之父。他真的普及了圖形用戶界面。他真的對偉大的技術擁有熱情。

喬布斯:硅谷有一種創業的風險文化,正是這種區別於其他的關鍵原因成就了硅谷的存在。最首要的原因就是創業的風險文化,榜樣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是大學,斯坦福還有伯克利分校。如果沒有這兩所學校,也就沒有硅谷,因爲它們的優秀讓留在這裏的人也在不斷地引進人力資本。第三個很多公司在這裏開始的原因是融資網絡。第四個原因蜂巢效應。蜂巢效應的意思是指很多非常優秀的人與公司的結合,使之更有生產效率。

舉例來說,你想創業就需要先找到靠譜的人。你不可能總去找剛畢業的大學生,你要找的是有經驗的人才。所以要到處挖人,甚至讓他們背井離鄉的跟着你幹。如果你把公司開在蒙大拿了,你找的這些人舉家牽了過來,一旦你的創業失敗,這些人如果無法在蒙大拿再找到合適的工作,那麼他們只能再搬回去。而如果你告訴他們的是,早上上班比去菜市場還要方便,那麼他們就不用搬家了,孩子也不用面臨轉學等等一系列問題了。即使你的公司黃了,至少他們還能很快的再找一份工作,而你也能獲得更有效率的招聘。這就是蜂巢效應。

以上這四點就是我所認爲的硅谷能夠發展到今天的原因。創業風險文化和榜樣有很大的關係,從惠普開始,工程師的榜樣,營銷人員的榜樣甚至是一些失敗的榜樣。有些失敗案例與商界成功案例一樣廣爲討論。即使失敗了,人們也欽佩於他們的敢於嘗試。他們能夠自己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然後去尋找下一份工作。或許他們不擁有這家公司,也不會成爲下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但他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他們怎麼都不會貧困潦倒的。

Kevin Surace (Serious Energy 創始人):像蘋果的喬布斯一樣,我們無法指望用戶說出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產品,但他們會說出他們所遇到的大量問題,然後我們纔會推出他們想要的。很顯然,從顛覆性創新的角度來看,喬布斯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曾經因爲過於超前的發明創新而被炒掉,雖然他們又把喬布斯請回來了,但他仍然我行我素的大搞創新,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他一直都是正確的,他們應該早點聽他的。只不過他的創造力對於公司來講太顛覆了。最終,他只能帶着一個幾乎要破產的公司迴歸蘋果。現在,你的顛覆性不會對公司帶來什麼影響了。喬布斯或許不是一個溫文爾雅的經理,但是沒關係。他的決定有 75%-80%是正確的,而這些正確的決定都是非常棒的。iPad 就是一個神話,至少已經賣了 2 千 2 百萬了。所以你要找到那些有顛覆性能力的人,給他們一個充滿激情的平臺,讓他們去做出顛覆性的創新。

John Warnock (Adobe System 創始人):我和喬布斯是在 1983年 的那個夏天相識。有一天他給我打電話說 “哥們,我知道你們這幫傢伙做了一個漂亮的項目,我打算過去看看。” 於是我們給他演示了 postscript 語言的早期版本。他瞬間就着迷了,非常看好這個項目。他是一個能夠看出科技發展方向的人,他想驅動蘋果的發展但卻被幾乎所有的人否定。1985年 他製造了先進的激光打印機,他給每個人打電話得到的答覆卻是 “不行,你的打印機銷量絕對不能超過電腦”,還有類似你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等等。但他還是做了,而且實際上也被證明了是正確的。

喬布斯在創立 NeXT 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是朋友了。我們公司給 NeXT 提供顯示技術支持。在這期間,他也在想如何幫助蘋果並且給他們打了很多次電話。後來蘋果給我們打電話問我,“你覺得我們要不要讓他回來?” 其實那時候 Chuck 和我以及喬布斯都是很好的朋友。喬布斯迴歸蘋果也是蘋果非常願意的。他對設計品味的感覺,對詮釋完美的感覺還有對用戶喜好的感覺絕對是前無古人的。

Charles Geschke(Adobe System 創始人):其實喬布斯迴歸蘋果的時候,他們正在非常興奮的開發一款新電腦。就考慮到用戶願意買什麼而言,喬布斯對此有着非常高的科技品味。坦率的講我還是要爲公司做打算的因爲他看到我們的技術後是想要買掉我們的。他曾說過 “你們爲什麼不願意考慮加入蘋果呢?” 我們回覆說我們更願意保持獨立。不過謝天謝地他漸漸的就不再問我們了,說保持獨立也挺好。他後來做了一項投資幫蘋果賺了不少錢。

喬布斯:我認爲事情不會是那樣的,因爲我會親歷親爲。我做的這些事,是一種很奇妙的商業也是很神奇的生活奮鬥。到我 50 歲的時候,我之前所做的所有都會被淘汰。Apple2 代電腦剛剛被淘汰。Apple1 代好幾年前就過時了。Mac 系統未來幾年也遊走在淘汰的危機邊緣。

美國建國 200年 這一領域始終無人建立規則。這個領域也不是那種畫一幅畫就能被欣賞幾個世紀或者建個教堂就能被列爲世界奇蹟的。這個領域就是踏踏實實的工作,10年 後被淘汰,10 到 20年 後徹底不可用。你不可能用回 Apple1 代電腦,軟件都不支持了。未來 10年 也是如此,Apple2 代電腦也不能用了,你甚至不願意拆掉他了解他的技術。因爲太落後了。

有點像沉積岩。你要造一座山,你可以貢獻自己小小的一層讓山再高一點。但是沒有人能夠脫離表面。除非他們有透視眼才能看到你貢獻。他們會站在山峯上,也許會吸引幾個地質學家。但這可不是文藝復興。完全不一樣。

Lisa Jardine(倫敦大學文藝復興研究教授):如果我們關注一下社區的創造力和發展的前沿與他們周圍文化的繁榮之間緊密的聯繫,我們發現伽利略和達明赫斯特是同一類人,美弟奇和喬布斯也是同一類人,並且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並沒有變,雄心勃勃,思想敏銳,覺察市場,匯聚人才,用點滴科技發展推進企業前行,以及對消費產品的熱愛,對人們樂於買賣的產品的感知。這一切造就了偉大的創業者。無論他們出生在 1450年 還是 1970年,這都不重要。本質上,他們就是同一類人。

喬布斯:所以,我要說的是,當你長大以後,你會被告知世界就是那樣的,你的人生就是要在這個世界裏生活,不要試圖去擊破牆壁,要試着去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生活,要快樂,還要存點錢。但那是一個非常受限的人生。你的人生會在發現了這個簡單的事實之後變得無比寬廣,即:你所謂的生活,是由那些根本不如你聰明的人構建起來的。你可以改變它,你可以影響它。你可以創造你自己的東西,讓別人去使用它。當你意識到你可以戳碰(poke)人生之後,一旦你往裏推進,有些東西就會從另一頭蹦出來。你可以改變,塑造它。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擺脫那種 “生活就在那兒,你只是生活在其中” 的錯誤觀念,而應該去擁抱它,改變它,提升它,留下你的印記。我認爲這非常重要,無論你是以何種方式獲知生活的真諦,一旦你明白了,你就會想要去改變生活並讓它更好,因爲生活竟是那樣一團糟。一旦你學會了,你就永遠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了。

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36kr.com/p/5041155.html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2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